关于技工学校教育思想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工学校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周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全国性大讨论的20周年,是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技工学校工作20周年。在这世纪之交,总结技校教学特色,开展技工学校教育思想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理顺思路,确定战略,对技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跨世纪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工学校的教学已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经过20年的实践,技工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这就是:
1.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级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1978年以来,原劳动部颁发了《技工学校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级技术工人。20年来,为实现培养目标,全国技工学校和教师们艰苦努力,做出了卓越贡献。
2.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是技工学校办学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四川省劳动厅颁发了技工学校《德育大纲》,加强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地开展德育活动,教书育人,实习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保证了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了培养人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3.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突出技能训练。技校把生产实习课作为主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生产实习教学通过实习工场(厂)主要教学形式辅之以校外实习等形式完成。
实习工场(厂)是开展技能训练的基地,是技校的“特色”,它实行教学、实习、生产相结合,获得了人才、产品双丰收,育人、创收齐发展。
4.按技术工种编制班级及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德育课程、文化课程、技术课程与实习课程四大模块,有机组成,有机结合。
5.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是技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技师(高级工)人才相通连,在技能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技校的基本特色。
6.积极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
7.与企业结合紧密,与市场结合紧密,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8.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劳动者,实行多层次、多类型、开放型办学。
二、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是技工学校的光荣使命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从来都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这一根本问题,集中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简言之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标准。培养目标是党和政府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是社会、是市场、是职业、是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目的、方向和质量规格的整体规定,是学校全部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努力奋斗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技工学校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中级技术工人这一目标是在70年代末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出来的。在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目标的旗帜下,技校及劳动行政部门通过20年的艰苦努力,使技校办出了特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面临着世纪之交,对技工学校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内容等等,应本着继承、改革、完善、发展的方针,重新定位,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活力。
教育思想定位:以学生为本,以技能开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技工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这种“培养目标模型”(或说技能人才模型)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和特点:
一是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思想品德,观念意识。
二是基础素质(技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知识,计算机实用技术,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管理知识,创业能力。
三是复合型技能:专业技术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相关技能。
这种培养目标模型是依照以下几方面为基础与依据而提出的:
1.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3)邓小平理论;
(4)江泽民同志关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示;
(5)人力资源开发有关理论。
2.实践基础:技校20年来的办学实践、经验、特色。
3.客观依据: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 用人单位、职业对人才的需要,向“复合型”、“多面手”发展。从有关调查研究材料获知,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技能)的具体要求是:
①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②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熟练,上岗工作适应期短;
③知识面广,能力宽泛,适应性强;
④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
⑤具有较强的社会交流能力、交往能力;
⑥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⑦思想觉悟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用人单位、职业、市场对职业学校毕(结)业生的基本要求。在国外,例如英国,将技能分成两大类,一是核心技能,也可以认为是基本技能;二是专门(或专业)技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技能,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驾驶技能这6个方面的能力、 技能是核心技能。作为一个雇员,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文秘),无论具体做什么工作,都要具备其核心技能。学习、培养锻炼核心技能的同时,重点学习、培养、锻炼一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门技能,这样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社会、用人单位是非常欢迎的。据调查,我省的乡镇企业也非常欢迎这样的人才。
(2)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的职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职业与工种朝着“大”与“模糊”的方向发展,对技工学校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提出了必然要求。
我国的职业分类工作源于50年代初期的工种分类。 那时, 划分了9000多个技术工种,一直沿用到80年代。1989年开始,原劳动部组织有关产业部委开展了工种分类工作。199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目录》共包含45个行业4700 多个工种, 比原来缩减了50%。1995年原劳动部牵头会同40个行业主管部门,再次启动职业分类这项系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正式出版,全国职业由原来的45个行业分类,划分为8个大类,2000多个工种。 在职业分类和工种划分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突破现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模式,拓宽工种的覆盖面,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目前的职业培训,技工学校教育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都主要以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随着工种覆盖面的拓宽,工种数量大幅度减少,技术等级标准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逐步过渡,必然导致技工学校培养目标内涵的变化,向着复合型技能人才方向发展。
4.“下岗”现象的反思——技工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
有关材料表明, 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特别是长期失业人员中, 有70%不具备再就业能力。这些人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基础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技能单一,在企业改革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落伍;另一种是因企业停产、破产而失业、下岗,他们原来所掌握的传统技术或生产线上的技能在转换岗位时已不适用。另外,再从下岗职工中已重新就业的人员看,其中有60%~70%是搞个体经营或组织起来搞小型企业的。这些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基础素质、复合型技能和创业能力,因此,他们才敢于闯荡市场,干出一番事业。技工学校要充分分析利用这样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方法,丰富自己培养目标的内涵,使培养人才的素质上到一个新的档次。
5.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学生追求个性发展、自我发展、自我素质的提高,有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电脑,学习外语,学习本专业之外的其他技能,实现多种爱好,这是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应当尽可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6.竞争生源、求得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竞争渗透到教育培训领域。技校、中专、职高以及社会力量办学之间的生源竞争愈来愈激烈。技工学校主要为企业培养输送后备技术工人,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及企业破产、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下岗以及“文凭热”等多种因素,技校招生一年比一年困难。为了生存,一些技校挂起了中专牌子,开办中专班,吸引生源。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校生存、发展问题。世纪之交,我们应在继续发扬技工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探索确立在市场经济下技工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具有创业能力的跨世纪复合型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率,用以吸引生源,参与竞争,这才是根本途径。
7.新的人才观念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技能人才的观念以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和企业重要财富的观念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来。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文凭”已不是惟一依据。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合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反馈的信息,应该坚定技校调整教育思想,培养现代复合型技能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三、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发挥特色,适应市场,机制灵活,努力工作,培养跨世纪复合型技能人才
1.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技能开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什么人,由市场来决定。市场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破除“不顾市场需求,我愿怎么培养就怎么培养”的市场适应学校的计划经济观念。对学校教育成果的考核,不只看毕业合格率、“双证考核”合格率,更重要的是要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和市场、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的反映。
调查研究是基础工作。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一是市场对何工种人才及层次、数量的需求;二是职业(工种)对其从事本职业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三是学生(包括家长)的学习意愿;四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未来市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预测;五是技校毕业后已工作的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希望、要求等。在获得大量全面信息的基础上,方可作出学制、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划与决策。需要注意的是,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是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市场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不应当是绝对的、机械的。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把市场需求与学生个性发展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技能开发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思想体系。
2.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试行模块为主的多元型教学模式。技工学校教育起源于50年代初,发展于80年代。在教学模式上,独具特色,但也或多或少受传统教育、普教的影响。如80年代初提出了“文化课程要达到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要求,90年代初至今保持着“文化课为技术课服务,技术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与生产实习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如果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技能开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的教育思想体系,确立了培养现代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现行的教学模式也应当随着改革的深化,逐步突破,试行从工种(专业)及市场需求出发,以模块教学模式为主,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生动活泼的多元型技能培训教学模式。
如在现行技校课程及教材中,思想道德素质观念意识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教育、培养,主要以学科模式和“第二课堂”为主进行。加强思想品德课、语文课、数学课教学,把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溶于思想品德修养和语文课教学中,溶于“第二课堂”中;开设外语课,让学生选修;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而专业技术理论和专业技能教育、培养、训练,则以“模块”模式为好。
以汽车修理专业为例,应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习操作技能训练溶为一体(即技术理论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相结合,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按照引擎、底盘、电器等设计若干模块,并以模块的多少,确定技能级别、档次。如高级技能80个模块,中级技能60个模块,初级技能40个模块……相关技能培养训练仍以“模块”式进行,如汽车驾驶、摩托车修理等。
又如电工、钳工基础可以各自设计成一个大模块,每个模块中,设计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中设计若干个专门课题……形成“模块——单元——课题”的模块教学体系。
技能模块具有通用性,汽车修理工种可以使用,其他专业工种也可根据需要选用。“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当以国家颁发的职业技能(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结合市场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和选择。
3.依据学制,科学分配学科与模块教学课时,设计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包括技能模块教材),编写讲义。
4.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适应技校改革、发展,建立新型教育思想体系的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建立新型的技工学校教育思想体系,培养现代复合型技能人才,必须首先造就一支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一是观念问题。教师应当树立市场观念,新的人才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技能开发为中心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综合素质的观念。二是素质问题。教师应是掌握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现代教学法理论,知识面宽(博学),系统专业知识基础坚实,专业工种技能较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全面的人才。无论是理论教师或是实习指导教师,都应掌握一定的微机技术。有的技校提出,技校教师应当向“双师”(教师、技师)方向发展,这是有一定道理和预见性的。
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至少要能胜任三门(或若干模块)以上课程的教学,具备一个工种中级以上的技能;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至少应当胜任一门专业技能和两门以上相关工种技能的教学以及一门专业技能相关的技术理论教学。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界限应当逐步模糊,逐步溶为一体,合二为一,成为新型的技能开发教师。这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学校应当努力,教师们本身更应当努力,通过培训、自学,教师间互帮互学,交流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只能“单打一”的教师,将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在技校的深化改革中,在工种、专业、课程调整的变化、发展中落伍,乃至“下岗”。
5.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实践证明,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对于学校深化改革,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促进就业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跨世纪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一是以技能鉴定为牛鼻子,牵动技校深化改革,突出技能培训。二是将复合技能培训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学习了多少个模块技能,就应尽可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汽车修理专业的毕(结)业生,考取中级或高级汽车修理职业资格证书,若同时学习了摩托车修理或农机修理,或钳工、电工或计算机技能,就应当鼓励学生去考取相应工种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具备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以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技能开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体系,培养跨世纪的现代复合型技能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包括理论和实践方面,需要调查研究,需要试点。但最根本的,还是观念认识、解放思想问题。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发扬技工学校办学特色,以20年办学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实际,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就能探索、建立技工学校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培养新世纪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