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 110000
摘要:目前经济和科学条件下,我国铁路技术已经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铁路项目以及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不但能够有效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以及运输需要,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铁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铁路桥梁的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无法替代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质量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造成重要影响。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细节脱离监管,均可能产生一定的安全和质量隐患,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严重危机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铁路桥梁施工项目的技术与质量控制,才能有效保证铁路项目的安全正常运行。
一、铁路桥梁的主要施工特点
铁路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载体,在铁路上行驶的列车具有极快的速度,其对于铁路的作用力极大。针对铁路桥梁而言,同样需要承受相应的巨大作用力。列车对于铁路以及铁路桥梁的作用力,将对其产生极大的挠度。这一力学作用效果,将对铁路轨道的平顺性造成极为明显的影响,可以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同时还会影响乘客乘坐列车的舒适性。此外,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分析认为,铁路桥梁施工具有以下几方面较为明显的特点:
1、铁路桥梁施工难度大
在铁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一般选用桥梁跨度为32米和或者24米箱型梁。上述二者自重分别为850吨和620吨。施工过程中,如果用预制梁的方法,则必须事先对梁场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置。这种操作对台座以及模板均具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施工架设过程中,还需要实施起吊设备运输。而如果选择现场浇筑方式,虽然不需要布置梁场地,但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法则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有支架法、造桥机法或悬臂浇筑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的操作难度均相对较大,需要极为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具体实施。
2、铁路桥梁必须严格控制沉降
施工经验显示,针对不同的地面以及不同地质而言,桥梁墩台都会发生一定幅度的沉降。施工技术对于沉降氛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限制,一旦超过了许可和规定的范围,将对桥梁结构产生相应的附加力,而一旦这附加力超过允许范围,则将对桥梁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方式,控制好墩台的沉降范围,防止影響安全以及质量。
3、铁路桥梁必须控制好桥梁徐变上拱
在铁路桥梁的施工规范要求中,对桥梁徐变上拱存在着非常严格的数据控制。比如在按照要求完成轨道的铺设后,针对石碴桥面,梁的徐变上拱要≤20mm;针对无石碴的桥面,梁的徐变上拱要≤10mm。实施上述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轨道地高平顺,确保行驶安全舒适。
二、我国铁路桥梁的现状
同公路桥梁相比,由于荷载大、动力响应剧烈等因素的存在,铁路桥梁的结构形式和跨度的大小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铁路桥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简支的中小跨度桥梁占了很大的比例。常见的一些型式有: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它的主要特点是跨度小,通常小于20米,早在1975年铁道部就针对该简支梁,在4m~20m范围内,编制了8种设计型式。它的这个特点致使它在很多地形中受到限制;2)钢板梁,包括上承式和下承式两种,目前常见的跨度有32m和40m两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下承式板梁的横向刚度大,稳定性比较好。因为,下承式板梁的主梁间距远远大于上承式钢板梁,并且主梁之间夹带着纵横结构的桥面系。它在铁路建设做红使用还不是很普遍;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发展到今天跨度已经达到了64m,所以它在铁路建设中被广泛地采用;4)简支钢桁梁,它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常见的有上承式,半穿式、穿式桁梁三种。其中半穿式桁梁主要在中等跨度的桥梁中采用,因为它的横截面为半开口式的截面,抗扭刚度和横向刚度比较小,对于高速的行驶车辆十分不适。常见的定型设计跨度有40m、44m、48m三种。而下承式桁梁桥的跨度范围在48m~128m之间。
建国以来,我国在铁路桥梁简支梁的定型设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我国的桥梁结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设计理论、材料施工技术等发展,到今天为止我国的施工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跨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在施工技术、施工速度快速发展的同时,施工质量受到了质疑,铁路桥梁交通事故也是频繁发生的。所以对铁路桥梁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研究分析刻不容缓。
三、铁路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1、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确保包含原材料的选择、配比、混合等多个过程。在原材料的选取上,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同时,施工人员应了解所用产品的生产厂家、包装质量以及产品的基本性能,例如水泥产品的安定性、强度、初凝时间等,在充分了解原材料质量后再将其投入使用。原材料的配比应注重科学比例,以确保原材料添加的质量准确,提高拌合料的拌合效果。实际混合中,水泥与砂石、钢筋在一定比例下,还应注意分布整齐均匀。原材料混合到施工过程间的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施工中常用平板振动器作为混凝土成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振捣方法,施工人员应在振捣前对路面进行加湿处理,每一位置的振捣过程都应持续足够的时间,同时,注意边角处理,避免遗漏。桥面在完成施工后,应注意洒水养护,不仅能够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同时可以增加其美观性,提高社会效益。
2、加强施工中结构控制
铁路桥梁施工中的结构控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铁路桥梁具备足够的轴向承载力,并尽可能提高其结构强度。施工中的结构控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设计图纸的审查,施工人员应遵照施工图纸进行具体施工,并进行相应监督,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其次,铁路桥梁建设中,结构部件的选取应保证其具有较好的性能。尤其对于关键部位的结构件,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应尽量提升其力学强度,确保与设计图纸相符。在铁路桥梁的后续维护上,维修人员应及时对不同部件进行检查和维修。例如,对于机械零部件,发现问题后应及时更换。而对于铁路桥梁裂缝等问题,检修人员在判断裂缝部位后,针对不同的位置如桥面、柱台,制定出相应的修复方案。铁路桥梁的后续维护应注意对钢筋等易锈蚀部件的检查,对发现腐蚀的钢筋涂抹保护层,避免其结构强度受到影响。
3、控制材料采购
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材料的源头入手,从材料的采购开始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做好对原材料的管理,完成采购材料中的相关规定内容,所有的采购人员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依据规定进行采购;深入到材料市场内容,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对材料的质量、价格、数量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满足铁路桥梁工程在施工上的具体需求,并且要材料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工程竣工时对与材料相关的内容进行查阅;如果材料质量或者规格与铁路桥梁工程的标准不符,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与供应商协调,对材料进行更换,如果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严禁其混入施工现场,避免对铁路桥梁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4、强化质量监督和控制
第一,事前监督,该阶段主要集中在计划设施阶段,目的在于推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事中监督,主要集中在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开展内部审计,进入到施工现场的内部,对存在的违规经济行为加以解决,最大程度降低由于人为失误而引起的故障。第三,事后监督,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审计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从而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但是带给交通的是拥堵的道路,高负载的桥梁,在这方面极易导致交通事故,所以在这方面的质量要求的比较严格。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体现出来,越是面临这样的处境,我们越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如何的去解决问题如果今后我们就以这样的模式向前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于平屹,姚孟成.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3:147-148.
[2]丁健伟.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探析[J].江西建材,2016,03:194+197.
论文作者:赵鑫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桥梁论文; 铁路论文; 跨度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结构论文; 原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