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资本投资的新区位观与区域合作选择_投资资本论文

当代国际资本投资的新区位观与区域合作选择_投资资本论文

当代国际资本投资的新区位观与区域性合作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区位论文,当代论文,资本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代国际资本投资的新区位观

区位优势随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相对于国际生产体系而言的区位优势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区位优势是指一个地区在地理上拥有的某些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起积极作用的、相对其它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存在于这么一些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和市场的地理分布、要素及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能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异程度、文化差异等。2001年的世界投资报告吸引FDI以及影响跨国公司活动地点的因素分析中,特别强调以下方面:政策自由、迅速发展的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与信息)和新的管理与组织技术。其中摆在第一位的政策自由既涉及贸易自由、投资自由,也涵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等方面。与此同时,在2001、2002年这两年的世界投资报告中都突出了这样一个新的变化:产业集聚在决定跨国公司的投资地点选择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长。在产业集聚上具有不同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区域吸引着不同的国际投资。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一旦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形成互助关系。产业集群也帮助产业克服内在惯性与僵化、破解竞争过于沉寂的危机,进而将这些现象转为竞争升级。完整的产业集群也会放大或加速国内市场竞争时生产要素的创造力。当一群企业在彼此相牵连的关系中,目标一致地投资科技、信息、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时,必然会发生外溢效果。对于谋求增强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来说,产业集群本身就有鼓励专业化和投资的效果。因而存在着产业集群的区域,也就意味着有较强的吸引外部资源和投资的磁力。

决定区位优势的因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硬件优势,如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交通运输条件等;更有现代意义上软件优势,如政策优势、市场潜力与市场机制优势、信息优势、技术水平与能力优势,以及法律、制度与文化优势等。此外,还须特别强调的是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化优势。影响集聚规模的因素则包含这么些方面:资源条件,地区经济基础(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地区及地区核心城市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城市的承载能力、政策环境,居民素质与观念,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知名度,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在上述种种因素当中,无论是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素的有效供给与高效流动、基础设施的有效共享、城市承载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城市与区域的知名度提高等等,这一切对于狭义上的某一区位而言,必然需要得到周边地区的支持,必然与周边环境和关系的改善分不开。尤其是产业集聚,它的功效体现与持续,不是单一的某一个行政区所能决定的,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因为它是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协调的客观性产物。同时,产业集聚的变化,可以引起区位图形的变化,使区位优势的地理中心发生移动,区位优势的特点发生变化。

活跃的区域市场竞争会吸引来自外部市场的需求。当区域性的产业在区域市场乃至国内市场激烈竞争时,会吸引区域外和国际间的注意力。外部的客户必然将该区域的相关产品列为可以考虑的采购来源。毕竟,该区域中厂商的厮杀竞争将会减低外部客户采购时选择不足的风险。从远处来说,跨国公司在寻求资源当地化的动机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成本和质量,信誉和当地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相比具有的适应性。造成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衰退,最常见也最致命的原因就是该区域的市场竞争消失,因为它会造成企业自我改善和自我调整能力的大幅度衰退。

二、提升区位优势的区域性合作选择

区位优势是吸引投资,尤其是国外投资,以及当地企业赢得相对竞争优势的一大重要地理因素。纯粹的地理优势只有与相应的社会努力与文化整合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寻求区位优势的种种努力中,存在着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而有利益上的冲突。但是,如果任由这种竞争关系变成相互排斥、相互封锁、相互制肘,而不是竞争中的合作,那么,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与增强,对于单一的区域或城市来说,无疑将受到很大的局限。为此,需区位优势摆在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宏观大背景中。

1.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在实现资源互补与信息共享的同时,充分突出地区性资源综合性优势。为此,需要加快区域性要素市场的建设,完善区域性的生产要素流动机制。由于人力资源在形成区域综合优势中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注重的一点是:在完善区域内各城市间互补的人才流通体系和人才市场的基础上,对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励和使用制定统一政策,合理规范人才的流动,并通过改善科研的政策环境、服务设施等,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内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在此同时,一方面,要积极促进统一大市场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以市场原则实行跨地区的产业组织的重组,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封锁格局,尽可能减少市场运作中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省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协调处理省际之间的技术合作与贸易上的争执,促进区域外城乡之间商品、资金、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的相互交流,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另一方面,加强投资与政策方面的协调,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决策时,应当从整个区域乃至全国角度进行战略性规划。在制定本行政区内的经济政策时,致力于降低通信和交通的成本,减少税费壁垒,提高区域内的竞争程度,推动当地产业的创新,使区域环境有利于磨练出对外界市场更强渗透力的企业和产业。另外,还须针对区域特点和区位特征,选择高科技领域,培育地方性创新优势,建立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

2.在实现合理分工与投资协调的基础上,提倡错位竞争,推动产业集聚的区域性合作水平提高。在合理分工与投资协调中,需要十分关注的是竞争的形式,因为这是互利合作的前提。为此,有必要大力倡导错位竞争。所谓错位竞争,也即竞争主体基于专业化分工中的相对优势和各自特色而进行的竞争形式,它与趋同式的竞争是相对立的。错位竞争意味着能有效地避免盲目重复以及不经济的相互比拚;也意味着竞争是建立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基础之上。错位竞争既是合理分工的体现,也是专业化特色有效实现的要求,同时对产业集聚起着有利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产业集聚为契机,充分利用几种产业组成产业集群时所形成的促动效应,利用因此而形成的共同的供应、技术和环境条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对生产要素和产业的投资动力,进一步增进相应的投资。同时,利用专业化环境建设的扩大与集聚中形成的扩散效应,进一步推动供应增加与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并在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基础建设逐渐完备基础上,孕育全新的、有区域特色、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并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出现后的磁性效应,使国家与地区性的经济资源自动远离单打独斗的产业,转向产业集群集中。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内顺畅的互动机制,信息的流通更顺畅,缓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替垂直或水平连结的公司创造合作与信任的空间。

3.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区域经济特色的合作。有必要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合作模式,研究区域经济特色,培植可行性合作方式。要重视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高度优化的互动,促进跨地区的产业融合,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合理布局、协作关系紧密的生产体系。要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协同和整合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落,以及合理分工和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为此,地方政府应该停止“积极地通过增量投资调整区域竞争性产业结构”的努力,各地(城市)不宜强调在自身行政区域内培育和形成所谓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现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应在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定位中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因地制宜地配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各地要着力于发展特色产品,提高某些重要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各地列出的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项目计划,既要符合产业政策,又要进行城市间的合理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标签:;  ;  ;  ;  ;  

当代国际资本投资的新区位观与区域合作选择_投资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