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维导图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法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以线条进行连接,以此来展现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带着任务感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充分投入到阅读过程中,进而得到对文本内容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对出现偏差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以此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明确主题,感知文章内容
在现阶段的语文学科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停留在表面化印象,只是单纯地对文字进行浏览,对深层内涵不做过多的探究。这样的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过于浅显,不利于学科核心素颜的形成。而在阅读教学的前期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明确文章的主题,并能够迅速理清整体结构,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叙述特点和情感内涵,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引入记叙文文体知识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首先,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思维导图对文章的浅层知识进行掌握,主要包括记叙文的分类、人称、顺序,通过阅读文本内容,学生知道了本篇文章是叙事类的记叙文,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本篇文章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结合思维导图中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阐述,进一步掌握文本内容。之后,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加细致深入,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线索和除记叙外的另一特点描写进行探究,以此来层层深入,使得阅读教学更加系统。
二、有效引导,突破重点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并能够集中注意力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就要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边阅读边绘制的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捋清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与老师的探讨,能够有效记忆文本教学中的重点,并突破难点知识,让学生得到更加深刻的探究体验,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技能。
例如,在教授《怀疑与学问》这节课时,本篇文章为议论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文体在理解起来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和投入的感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师:“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进行议论,从而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因此,我们要想读懂文章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中心论点进行掌握。之后,师:“在文中为了验证中心论点,作者还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有效突破了对议论文结构认识不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巩固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在阅读课堂的巩固阶段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回顾,能够有效梳理教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深化,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系统的学习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往往较为零散,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这节课的巩固提升阶段,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进行更加回顾,对说明文文体的逻辑顺序和说明特点进行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对文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掌握由石拱桥到中国石拱桥这一说明过程。在石拱桥的分支上,对特点进行总结。而在中国石拱桥的分支上,学生就会回顾文中对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内容,并进行分类和总结,进而对特点、取得辉煌的原因、新中国后的发展以及代表着进行总结概括,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认知更加清晰,建立说明文文体的知识网络。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运用,能够利用自身图文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学生捋清阅读思路,适当地消除文本内容单一化的弊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改善阅读课堂只读不解的现象,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形成探究,学生也能主动进行文本内容的梳理总结,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知识结构也更加完善,从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幽探. 初中现代文阅读的思维导图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5):92-97.
[2]张贺友.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5):56-57.
论文作者:陆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石拱桥论文; 文本论文; 这一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