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城区第二初级中学 726499
初中化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常识,因为化学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我们就应该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在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认知。上好起始课非常重要,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教学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就此,我想谈点自己的做法。
一、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化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质世界五彩缤纷,形式各异,千奇百怪,变化多端,足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可以通过提问以及与学生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知道在他们的身边还有许多有趣、奇妙、变幻无穷的现象。
例如,铁生锈,牛奶变酸,新粉刷石灰浆墙的“冒汗”现象,植物的光合作用,烧久的水壶内壁会积上一层水垢等;再比如,环境污染会让河里的鱼儿死亡等。可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自由回答。
再如: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能不能简单地燃烧处理?让学生谈谈塑料袋子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化学学习的必要性。
比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先问学生干涸的深井里人能否下去。有学生说不能,他村里一个人下到这样的井里憋死了。老师问学生为啥,学生答不上来。老师就说,那井里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人下到井里,没有了氧气,所以就憋死了。学生问老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说,先用一个燃着的灯笼放到井底,如果它灭了,就说明井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多,人就不能下去;灯笼不灭,人就可以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二氧化碳的利弊,讲清楚它的性质。学生在学了二氧化碳后,就对本课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起来就有了兴趣。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特别能吸住学生的眼球,生动的实验能让学生看清事物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感知知识的趣味,抓住学生的心理,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课不仅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感性材料,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实验课是拉动学生兴趣的滑轮,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当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时充分讨论。
例如食盐是怎样融入水的,做过实验后,让学生自由讨论。
再如,煤气为什么会让人中毒,先让学生讨论,然后给学生补充,问题就明确了。
此外,还可以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纸上飞鱼”、“魔棒点灯”、“写密信”等。
这些实验可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化学奇妙的变化,既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实验课教学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教学引入一股活水。
三、借媒体技术,为化学教学增添异彩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体,其交互性能好,信息容量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在上课时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一方面可展示一些常见的现象、丰富多彩的变化,以讲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大量的现象和变化能让学生遐想着化学世界丰富多彩,使其学习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大知识量,将学生没有见到的东西展现在课堂上,弥补课本知识上没有的东西。可将我国化学领域最新的生产实践的镜头展现在课堂上,化学实验的图片可以一一地展示出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对新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为化学课堂增添鲜活的内容。将化学知识与现代生产联系起来,并尝试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只有不断探究,有的放矢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调动学习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学课堂才能充满希望。
可适当讲讲我国化学的发展成果,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树立为化学事业献身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就是依靠一些化学变化,将植物变成了纸,成为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使我国成为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说明我国化学在古代就很有名。近代侯氏制碱法的成功和运用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近代发展的巨大贡献等等,都使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近代中国化学工业停滞不前和某些领域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的历史原因,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推动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教育创新势在必行。青少年要有报国之志,要有创新精神,为化学的发展努力学习,争取将来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
论文作者:周秀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现象论文; 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