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通络汤与理疗联合治疗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评价论文_张奇志,王智华

1..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外一科 343700;2.江西省泰和县沙村卫生院 343700

摘要:目的 探讨疏肝通络汤与理疗联合治疗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01月至2016年0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一对一分组,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参照组术后3天开始进行理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疏肝通络汤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水肿消失时间(5.68±1.42)d,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患者水肿消失时间(10.59±1.67)d,治疗总有效率为56.67%,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肢周径差值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患者均于出院后7d~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患者上肢水肿基本好转,无复发,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和单纯的理疗相比较,疏肝通络汤+理疗联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的消除水肿,缩短住院时间,且用药安全,优于单纯理疗治疗。

关键词:疏肝通络汤;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理疗

现阶段,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且辅之以化疗、放疗。虽然这些手术方式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2],近年来,我科对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采用了疏肝通络汤+理疗联合治疗,对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进行干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出现[1-2],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为我科2012年01月至2016年0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确诊乳腺癌,根据国际淋巴学会上肢淋巴水肿分为三度:Ⅰ度(轻度):上臂体积增加<10%,一般不明显,肉眼不易发现,多发生在上臂近端内后侧;Ⅱ度(中度):上臂体积增加为10%—80%,肿胀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Ⅲ度(重度):上臂体积增加80%以上,肿胀显著,累及范围广,可影响整个上肢,并有严重的上肢活动障碍。将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一对一分组。参照组30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6.51±10.56)岁。其中20例患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患者接受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治疗,7例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其中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轻度水肿,16例患者出现中度水肿,6例患者出现重度水肿。研究组30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7.02±10.70)岁。其中22例患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患者接受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治疗,6例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其中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水肿,19例患者出现中度水肿,5例患者出现重度水肿。两组患者的年龄、肢体水肿病史、手术治疗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30例术后进行理疗,主要方法包括有:1、将患者患肢抬高,2、晚间休息时可将肘部垫高,使上臂高于胸壁水平,局部按摩时患者抬高患肢,按摩者双手扣成环状,自远端向近侧用一定压力连续挤压推移,每次自上而下,反复推压10~15分钟,每日数次,可促进回流,也可酌情使用弹力绷带,尽量控制食盐的摄入量,3、加强肢体锻炼,4、加压理疗等等,患者接受了四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效果评定。

研究组30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疏肝通络汤联合治疗,疏肝通络汤方剂如下: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实、泽泻、甘草各十克,生地、川木通、大腹皮各十五克、石菖蒲、猪苓各三十克,水煎,每天一剂,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患者接受了四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效果评定。

1.3 疗效标准

优良:患者治疗之后,患者上肢水肿减少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良好:患者治疗之后,患者上肢水肿减少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五;有效:患者治疗之后,患者上肢水肿减少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无效:患者治疗之后,患者上肢水肿减少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5 随访:患者均于出院后7d~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患者上肢水肿基本好转,无复发。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水肿消失时间(5.68±1.42)d,参照组患者水肿消失时间(10.59±1.67)d,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67%,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3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随访对比

患者均于出院后7d~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患者上肢水肿基本好转,无复发。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上肢出现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可以发生在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数年后出现。虽然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手术会破坏患者局部微细淋巴管,致使出现继发感染,最终形成局部的瘢痕[3]。因为局部的淋巴管无法充分的引流,会改变局部的血流动力学,致使患者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出现了循坏障碍,降低细胞的介道性,无法将组织间隙的水分清除,致使患者出现淋巴水肿。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理疗治疗减少水肿,但是因为起效慢,疗效无法持久,因此会出现反复的状况。

在中医上认为淋巴水肿属于“脉痹”,主要是因为气滞血瘀,水湿易出现皮肤肿胀。因此,需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川芎、桃仁以及红花起到了活血化瘀的功效,而生地、赤芍以及当归则起到了补血活血的功效,柴胡能够起到调达肝气,枳实则起到了行气通滞、大腹皮、石菖蒲能够起到消除水肿、川木通、猪苓以及泽泻则起到了消肿去湿的功效[4].此方应用后效果显著,与以上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67%,研究组患者上肢周径差值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可见,和单纯的理疗相比较,中药与理疗联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的消除水肿,缩短住院时间,且用药安全,优于单纯理疗治疗。

参考文献:

[1]毕晶,王佛有,冯继红. 穴位按摩护理干预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淋巴结水肿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7,02(01):136-137.

[2]安红丽,陈红根,陈华. 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35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6,04(12):59-60+62.

[3]童笑笑,宋美华. 穴位按摩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15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6,07(11):825.

[4]庄淑美,许伟,刘建桥,苏李. 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9(06):764-765.

论文作者:张奇志,王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疏肝通络汤与理疗联合治疗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评价论文_张奇志,王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