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高职论文,中等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对科技含量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的高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但中职与高职在规模、专业设置、课程选用、招生安排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特别是中职内部还存在许多问题并已成为与高职衔接的障碍。只有加强中职教育的改革,才能促进中职与高职的衔接。
一、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在实践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中、高职比例失调
目前,就河南省情况看,中职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对象的60%以上,而高等职业学校却仅有几所,存在着中职规模大而高职规模偏小的现象,致使职教体系内部比例失调,从而延误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高职之间的顺利衔接。
2.中、高职管理脱节
由于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相互孤立、相互脱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互不了解、互不交往,缺乏必要的协作与交流,缺乏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从而出现了“教”、“考”差距过大、培养目标不一致等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中、高职的内部衔接。
3.专业设置不衔接
目前,中职开设专业较多,而高职开设专业却很少。这样,由于高职专业设置范围较窄,既不能满足社会对一些专业高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中职学生渴望进入高职学徒的愿望。如营销、美容美发、幼师、保安等中职专业,就无法与相应的高职专业衔接。
4.课程与教材选用上不衔接
当前,中职专业与高职专业在课程设置或教材选用上不一致。表现为有的课程学了不考,有的课程考却没学,或教、考的教材差别很大。这就造成中、高职之间知识内容难以衔接。这也是许多中职学生考学落榜的重要原因。
5.高职招生考试安排冲突
中职毕业实习与高职招生考试时间上有冲突,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职多在第三学年第二年期安排毕业实习,而高职招生考试也在这一学期。这样学生无所适从,要么复习迎考影响实习;要么完成实习放弃复习迎考,既影响中职生必要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又影响高职招生的质量和人数。
二、中职自身存在不利于与高职衔接的因素
从以上中职与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中职自身也存在许多与高职不相适应的因素,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职对高职认识不足
由于对高职宣传的力度不够,造成中职对高职认识不足。中职认为其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突出培养对象的实用型,而忽视了培养对象的创造性和继续受教育能力。中职学生中也存在“上高职不如早就业、早上岗、早挣钱”的思想,对继续深造和终身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继续深造的内在动力。
2.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不适应高职的要求
由于中职招生分数一降再降,甚至不经中招就可进班学习,学生文化基础的底子差。而且在中职学习期间,学校和学生都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思想,致使毕业生虽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没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能力,不适应高职的要求。
3.中职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无力应考
目前,中职办学的自主性增强了,一些中职学校为了追求办学效益,随意缩短学制,争办一些二年制、一年制的中短班。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除了学习一些必要的技术技能外,基础理论、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达到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水平”的要求,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特别是文化课学习任务)。学生即使想上高职,也没应考的知识和能力,造成中、高职难以衔接。
4.中职专业设置与高职不衔接
中职普遍存在专业设置过多、过细的问题,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过窄,与高职的专业设置不对口,难以满足高职招生的需要。如家用电器维修、电工电焊、机电维修等专业都是从电子电器专业中分出来的小专业,各专业各有侧重,在高职的电子电器专业招生考试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全面而影响考试成绩。
5.中职的培养目标不适应高职的要求
目前,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中级技术人才。学校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围绕学生就业而进行,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知道怎样做,不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培养出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很难适应高职的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和更高层次技术传授的基本要求。
6.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利于与高职的衔接
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只定位于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并且有偏重实践轻视理论和文化知识学习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习课为主,文化课有的开设,有的不开设,特别是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即使开设一些文化基础课,有的也是选其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开设完全围绕专业而进行,没有注重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存在教材选用上“教”、“考”不一的问题,中职内仍有一部分专业没有国家统编的固定教材,学生所学非所考,也是造成学生对口升学成绩低而无望的原因。
7.中职内部教学管理松散,教学质量不高
中职内部从领导、教师到学生多认为中职生就是要学会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就业门路,学校没有必要象普通高中那样严格管理,狠抓教学质量,督促学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中职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就业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忽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致使学生质量普遍下降,除了具有就业能力外,再无继续深造的能力。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尽快适应与高职的衔接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已成为阻碍整个职业教育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适应中、高职衔接,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须针对目前中职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加大中职改革力度,使之尽快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中职内部要加大对高职的宣传力度
要对中职的教师和学生广泛宣传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加大对中职学生及家长的宣传。克服传统的轻视学习“稼穑百工之艺”的陈腐观念,加大对高职的宣传力度,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中职、高职的吸引力,为高职准备更多更好的生源。
2.端正中职的培养目标
中职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职输送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学校要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生源重量、教学管理上紧紧围绕中职培养的两个任务,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3.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
为了适应中职生就业和升学两种目标,在中职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办学模式,这样既可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又可适应高职招生对学生全面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4.采取分层次办学,为高职准备合格生源
针对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可采取分层次办学,第三年分流的办法,即中职招的学生在第一、二年内暂不分专业,加强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文化课和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年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分专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论知识,又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能满足就业和升学两种要求的学生。
5.中职的学制改革
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水平的新型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生要在完成相当于高中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很明显,中职生必须花费比高中生更长的时间(至少相等)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那些为追求办学效益而开办的中、短班(二年、一年、半年)培养出的学生根本不可能达到中职的培养目标,更不能满足高职招生的要求。因此,中职内除了面向社会开办的实用技术培训或职前、职后、再就业培训等短班外,从初中生中招收的中职生应开三年制的长班,以利于学生掌握国家规定的中职课程,真正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专业技能。部分中职学校甚至可以办"3+1"(三年文化课,一年专业课)或"2.5+1.5"(两年半文化课,一年半专业课)的四年制班,在培养中职生就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为高职培养一定合格的生源。
6.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无论领导和教职员工都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把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理论水平与就业素质的培养并重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并重起来。把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中级技术人才和为高职输送合格生源作为中职的两大培养任务,并为此而转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鼓励教师苦练内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估制度,鼓励先进,帮助落后,共同提高,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中职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对中职生要“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中职的招生由于生源紧张,招生标准普遍较低,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中职校应对这些“宽进”的学生,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习指导,严格考试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通过三年的严格训练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合格的中级技术人才。
第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学的特殊教育方式,不能为追求升学率而照搬普高的教学模式。而现行的中职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存在许多不适应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和继续教育两大能力培养的因素。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认真总结适于中职教学的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内部教学结构,建立科学的中职教学模式。从而大幅度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和高职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标签:中等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