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山东平邑 273300
摘要: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满足当代建筑的需要,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中,对于避免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开裂,全面提升施工效率,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钢筋混凝土开裂的现象,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施工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作用;运用实意义。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混凝土施工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凝固之后会出现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不符合要求、配合比设计不规范、相关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操作不合理、后期养护不当等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发生。在施工中为了能有效控制裂缝问题,可以在结构连接位置预留相应后浇带。在整个建筑结构混凝土施工结束一段时间后,按照设计要求的时间对后浇带进行浇灌,连为一个整体。
二、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1.后浇带的形式
后浇带一般有三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和企口缝。平直缝的特点是施工时模板安装与拆除简便,常作为事故性处理方法或应用于厚度较薄的工程中。阶梯缝的特点是支模简单,拆除较容易,抗渗路线延长,混凝土结合垂直于水压方向,界面结合质量容易保证,后期施工清理容易。企口缝的特点是混凝土结合面也垂直于水压方向,抗渗路线延长,但这种后浇带形式支模较费工,浇筑时又不易密实,而且拆模清理困难,成型后还应注意保护边角。
2.控制收缩缝
由于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有一定影响,所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温度应力的影响足够大,则可能会导致作用于混凝土上的收缩温度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从而导致收缩裂缝等施工病害,影响施工质量及建筑安全。后浇带技术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如果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或地区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后浇带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留一定宽度的缝隙,并且尽量降低温差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在先浇筑的混凝土凝结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有效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
3.处理裙房以及基础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如建筑物层数大于22层时)应当使用后浇带技术,这是由于部分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其裙房的上部结构荷载与主楼的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这容易引起裙房的沉降量与主楼的沉降量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均匀沉降问题,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具有良好的施工质量,则需要在施工时运用后浇带技术对裙房和主楼部分的混凝土分开处理,留出后浇带进行后置浇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后浇带技术,应当对裙楼结构进行计算校核。施工时,首先进行主楼建筑,然后进行裙楼浇筑,最后进行后浇带浇筑。此外,如果基础长度较大,或连体建筑采用不同形式的基础(如在山地上建设的连体建筑基础存在高差的情况),为了避免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出现,也应设置后浇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置的目的是将尺寸较大的板式结构“化整为零”,降低收缩应力对建筑结构的造成裂缝,后浇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伸缩缝,也避免了在建筑结构上设置过多的永久性伸缩缝。三、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沉降、裂缝等问题,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作为施工企业,要重视后浇带施工,严格按照后浇带施工技术来设置后浇带,进而为后期工程施工提供便利,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物。
1.后浇带施工方案的设计
建筑工程规模的不同,工程后浇带预留宽度、后浇带形式也会不同,而要想发挥后浇带应有的作用,工程企业就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做好后浇带施工方案合计。在具体工作中,要考虑到主体结构与裙房这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荷载分析。一般情况下,在板类构件中,后浇带应设置为预留斜缝方式,进而确保后浇带断面间连接的牢固度;在梁板构建中,后浇带应与钢筋间保持连通;在基础垫层中,可以将其高度适当降低45~85mm,从而方便施工。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施工企业要亲临施工现场,需要设置后浇带的场地上的碎石、废渣清理现场,保证工作面干净、平整;其次,按照设计要求,对后浇带区域涂抹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在所有准备工序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来浇筑,保证。
3.合理设置后浇带预留宽度
建筑工程中,不同的部位,后浇带预留宽度也会不同,如果后浇带预留宽度不合理,必然会影响到后浇带作用的发挥。因此,施工企业应当按照设计要求来设置后浇带宽度。按照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后浇带的预置宽度一般700~1000mm。另外,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4.模板施工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外墙后浇带竖向位置进行防水预埋,竖向临时封堵施工中可以选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处理;在支护施工中可采用钢筋网片及钢筋作为支护结构,钢丝网与钢筋支架之间的绑扎要牢固,钢丝网之间的接口进行密封,防止绣化;其次,在内墙模板施工时,结合工程需要,选择绑扎铅丝网的方式进行施工;再者,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时,应将铁件预埋在墙体外侧,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预制板和外墙进行焊接,选用竹胶板钢管作为内侧临时支撑。
5.钢筋施工
后浇带施工中,一般不要断开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如必须将钢筋断开,再次连接时应采用无缝机械焊接的方式进行敢接,搭接连接时,要求后浇带宽度在钢筋搭接连接长度以上。为了抵抗温度应力,应在后浇带梁板内加强钢筋设。另外,在地下室顶板与地下室外墙位置,应结合设计要求,加强钢筋设置,钢筋选取直径为16以上的钢筋。针对尤纵向钢筋,其钢筋最小配筋率要大于0.5%,并合理设置间距。
6.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确保后浇带所用的混凝土质量过关,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泥比;其次,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后浇带两侧支模采用钢丝网隔断,接缝接口形式在板上装凸条,为放后浇带渗水,应对地下室进行防水防渗处理,设置止水带;同时,将后浇带内的废渣、碎石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筑时,按照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艺来浇筑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工作,控制好振捣力度和幅度,避免振幅过大而破坏后浇带。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层浇筑,不要集中浇筑,防止砂浆流失,浇筑的时候应当从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后浇带模板承受不住混凝土的冲力而发生偏移。同时,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灌密实并加强养护,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另外,后浇带第一次浇筑留设后,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纺织缝内进入垃圾,纺织后浇带内的钢筋被锈蚀。
结束语
后浇带在现代建筑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建筑施工中,要高度重视后浇带的施工,及时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确保后浇带施工所有环节的有序开展。不断优化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技术,才会在当前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建筑施工技术更为完善,并且实现预期的施工成效,不断提高质量,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勇.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24):87.
[2]付晶晶.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J].中华建设,2018(7):118~119.
论文作者:胡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宽度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