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的困惑与对策_科学探究论文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的困惑与对策_科学探究论文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新教材论文,困惑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 1005-2259(2009)07-0014-02

从2007年秋开始,我省进入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并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新教材。

2008年秋我接受了高一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理想的设计与现实的教学状况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冲突与矛盾。通过近两学期来对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感到:要用好这套新教材,确非易事!几多困惑,几经求索,使我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

1 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的矛盾与对策略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一第一学期必须完成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任务,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即教参)建议,必修1和必修2各需用36课时,两个模块共计72个计划课时。我省的方案是高一第一学期完成必修1的教学,高一第二学期完成必修2的教学,每周两个课时。这个要求与现实情况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一是按每学期授课时间20周计算,总课时数为40节,除去节假日及大型考试,要用30几个课时讲完大纲要求的内容难度很大,根本无法安排习题处理、单元复习及检测的时间;二是高一生物知识与初中生物知识跨度较大,没有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讲解,是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否则将给后续学习埋下隐患;三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有些知识往往是点到为止,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方面有赖于教师做弹性处理,如“蛋白质结构的计算”“多对相对性状的有关计算”“遗传患病率的计算”等,如果在必修模块1的内容学习后,不补充讲解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将会增加以后学习的难度。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做了以下的调整:一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要求课前预习,课堂上只是解惑和训练,指导学习方法,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课时数;二是调整教学进度,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以及对于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知识可以延时处理,容易掌握的知识在注重成效的同时尽量缩短时间;三是不要给学生增加课外知识,将课本上的内容讲透彻就行,这样较好地化解了“内容与课时”的矛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贯彻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上,进一步强调和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共同落实。

2 教学内容与高考的矛盾与对策

新课标必修模块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无论是教材体系的安排,还是在内容的取舍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更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物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也许是受多年高三教学的影响),我们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特别是知识的完整性和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介绍方面有点欠缺,这能适应高考的要求吗?高考到底采用什么模式?生物学科如何考?能力要求有多高?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教师脑海中,挥之不去。高考指挥棒是把利剑,它始终高悬于教师的头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行为。这是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碰到的又一个矛盾。我的观点与做法是:伴随着课程改革,必然会带来高考的改革!但万变不离其宗,双基和能力的考查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在高一新教材使用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做法:在力求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下,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到位,要根据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新的高考生物考纲的要求,灵活把握好有关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稳妥、扎实地搞好新教材中每一节课的教学。

3 自主探究与接受式教学的矛盾与对策

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这是新课标中的最大亮点。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但不容回避的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高中生物教师从小学、初中到大学,所接受的基本上是接受式教学,因此,他们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基本上是沿用这种讲授法。这种方法既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由讲授式教学向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完全转变,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形式——“科学探究”的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导致“科学探究”类的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突出地反映了课标要求和教师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省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新教材培训,对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让广大教师明确新大纲、新教材编写的背景与指导思想,明确新大纲、新教材的新体系、新结构,做到胸中有全局。同时印发部分教材编写专家们的文章,如赵占良老师《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教育目标的思考》《新大纲实验内容浅析》,刘恩山、赵占良老师《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推进生物教学改革——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特点及其理念》等文章,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进一步理解新大纲,把握新教材。通过培训和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探究的实质和内涵。在教学中,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3.1 不必过分追求探究性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在生物科学探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其起步阶段,不过分追求它的完整性,非要达到和完成“七个要素”才算是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事实上,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实施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将知识转化为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联系实际,创设一定的生物学问题情境,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运用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也是科学探究。也就是说,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只要能涉及“七要素”的若干个要素,均属科学探究的范畴,切忌把科学探究机械化、教条化。

3.2 正确认识传统讲授法和自主探究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者不存在“破”与“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施自主探究教学并不排除传统接受式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研究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两者只是相对而言的。从接受式学习到自由或完全独立的探究性学习,其过程中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奥苏贝尔的研究,无疑为我们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3.3 积极参加初、高中新课程教学的相互观摩学习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好几年,在此过程中很多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涌现出了一批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优秀教师,值得我们高中教师学习和借鉴。我校每年进行一次评优课,为教师的相互观摩学习提供平台。利用科学探究的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各个学科、各个级段,均是相通的。因此,我校鼓励教师互相听课,同学科要听,跨学科要听,不同年级之间也要听,并积极参与评课。通过听课、评课,使我对自主探究教学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坚定了我转变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参加高中新课改的信心。

4 课改要求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及对策

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新感受。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课本有了大量来自日常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领域里的学习资源,它要求生物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仅与教材更新同步,还要走在教材之前;不仅要与学生的思想同步,还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它要求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

首先应积极参与新课程观摩课教学,要具有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热情,积极合作,共同研究新课程,认真领会课程精神,把握新课程的灵魂。同时,强化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其次,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反思与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师生关系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体验,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阐明观点的机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宽容和帮助,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注意与学生交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指望新课改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不断地实践、检验、建设,教育改革才能得到完善。让我们沿着“知识与过程并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路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愈挫愈奋,不断成长。

标签:;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的困惑与对策_科学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