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三山夹两盆”的总地势、极端干旱的气象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性,引发出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其中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缓变性地质灾害如土地沙化和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地下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等,由于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重点地带的平原区,虽然灾害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期内看不出明显危害,但其影响范围甚大,造成的危害绝对不能低估。文中针对上述缓慢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突发性地质灾害;缓变性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
1前言
新疆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漫长寒冷,春秋转瞬即逝。降水有山区大于盆地、北疆大于南疆、西部大于东部的总趋势。天山山区西部年降水量在450~830mm之间,向东逐渐减少。盆地四周降水次之,年降水量在100~200mm左右,北疆降水明显大于南疆。盆地腹部极端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几十mm,塔里木盆地腹部甚至不足10mm,而盆地蒸发量却高达1500~3400mm,相当于盆地降水量的20~50倍以上。新疆有大河流570条。其中年迳流量大于10×108m3的河流有18条。就是因为新疆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缓变地质灾害才会在新疆出现。
2主要缓变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土地沙化和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地下水污染和水质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有的甚至短期内看不出明显危害,但因其多分布在经济发展重点地带的平原区。且影响范围甚大,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
2.1土地沙化和沙漠化及其危害
新疆沙漠面积42.7×104km2,占新疆总面积的1/4左右。其中流动沙丘面积占72.4%,半固定、固定沙丘面积占25.4%。新疆许多绿洲甚至县城都被沙漠、戈壁包围,土地沙化和沙漠化的危害十分严重。50年代,新疆沙漠面积仅有37×104km2。在过去40年里,新疆沙漠面积增加了5.7×104km2,平均每年增加1425km2,这个速度确是十分惊人的。
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新疆位于北半球西风带。盆地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荒漠广布。生态脆弱,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环境因素。盆地内部处于构造沉降部位,沉积了巨厚的河湖相地层,为风沙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其地形条件,加上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其具有多风的特点,从而为风沙灾害提供了天然动力。
过度樵采天然植被,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河流出山口后被大量引用。地表水向下游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下游位于沙漠边缘的尾闾湖泊萎缩,湖水咸化甚至干涸消亡,地下水位逐日下降,植被枯死或者减少,从而大大加剧了沙漠化进程。由于下泄水量的减少,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导致该河沿岸闻名中外的“绿色走廊”急剧衰败,甚至趋于消灭,胡杨林面积已较50年代末减少70%以上。所有这些,为土地沙化和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乃至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漠复活,提供了人为的环境条件,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大大加剧了风沙灾害和沙漠化的进程。
2.2土壤盐碱化及其危害
新疆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加上地形、气象等条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性,不仅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也是土壤盐碱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积盐最重的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疆盐碱化土壤在盆地腹部沙漠周边细土平原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在细土平原区地下水浅埋带,既有原生盐碱土发育,亦有次生盐碱化发生。原生盐土是在干旱封闭的水环境系统内,在炎热少雨、蒸发强烈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由山前向盆地低处运移过程中,溶滤了土体内的盐份,至盆地中部广大细土平原,地下水埋藏变浅,蒸发浓缩成为它最主要的排汇方式。当地下水埋深小于产生盐碱化的临界深度时,在土壤毛细作用下,大量盐份被携至地表,日积月累形成原生盐土。次生盐碱化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重灌轻排,重引用地表水,轻开发地下水所形成的。在全疆469座人工水库中大部分是平原水库,众多的平原水库蓄水后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排汇不畅,是导致土地沼泽化和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新疆土壤盐碱化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据统计,全疆现有耕地320万公顷,其中盐碱化耕地占1/3。盐碱化最严重的喀什地区占有耕地面积的58.9%以上。新疆另有可耕荒地196.7万公顷,其中盐土和盐化土壤占到47%。土壤盐碱化不仅造成粮食减产或失收,而且腐蚀建筑物,引起地面沉陷,导致道路翻浆,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全疆每年因盐碱化损失粮食2~2.5亿kg,损失棉花50万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农垦团场多处在各河流域下游,在50~60年代建场初期尚有一定成效,随着大量引灌地表水,造成地下水位抬升,盐碱化面积日益扩大,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如地氟病、地砷病等盛行,迫使有的团场和村镇不得不停建甚至搬迁。
2.3地下水污染和水质恶化及其危害
新疆虽然地下水开采利用率较低,但是由于开采利用地下水的不均衡性,在广大山前平原区,尤其是大中城市附近,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采现象。过量开采地下水加上引水渠系封砌后地表水对下水的补给量减少,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仅使地下水矿化度逐渐升高,排泄带泉水流量甚至枯竭,绿色草地面积减少,而且使附近劣质地下水回灌混合,造成水质好的含水层被污染。此外,处在山前平原各大河流出山口附近的大中城市和厂矿区,每年排放废污水,未经处理的废污水下渗,以及工业废碴和生活垃圾被淋滤,都直接污染了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中有机物含量和硬度逐年增高,多项理化指标向劣化趋势改变,局部地段有毒元素超标或被检出,大大加剧了地下水水质恶化的进程,给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带来了严重危害。
3防治对策
3.1坚持利用、保护、改造三统一原则
以水定地,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和完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在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天然植被,防止土地沙化和沙漠化的进一步发展。在缺乏水源和严重沙害地可采取工程防治措施。
3.2加大开发利用地下水
在盆地中部细土平原区要加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力度,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同时要改进灌溉技术和方法,采取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措施,严格控制灌水定额,大力提倡竖井排灌与渠排渠灌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遏制土壤次生盐碱化,改良盐碱土。要认真汲取新疆五加渠灌区利用井排井灌改良盐碱地和沼泽地的经验。
3.3控制和调节土壤中水分的运移
控制和调节土壤中水分的运移是防治土壤盐碱化关键。只要改变重灌轻排的传统观念,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使其降到临界深度以下,就可以达到减轻和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目的。
3.4在山前平源地下水深埋带
在山前平源地下水深埋带,应坚持渠灌为主的原则。这样既可以达到高水高用和避免大成本提取地下水的目的,又可增加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防止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污染。对大中城市和厂矿区排放的废污水,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废污水处理厂,使其排放的废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避免废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4结束语
缓变地质灾害不仅仅在新疆出现,在我国甚至是全球都有缓变地质灾害,本文从新疆的一些地质灾害来进行分析,希望更多的人能预防身边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令人等.新疆减灾四十年[J],地震出版社,1993
[2]于庆河.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维护治理对策[J],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3]张鸿义.新疆地质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J],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论文作者:吴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新疆论文; 地下水论文; 土壤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盆地论文; 平原论文; 面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