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体系论文,学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1999)07—0106—04
一、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都有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而确定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284页。)
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想意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素以爱国主义传统著称于世。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是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且历来被当作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历史遗产,结合时代特征,充实和丰富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因而,建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一项紧迫任务。
爱国主义教育,就整体而言,应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具体地说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也是道德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解决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思想意识、思想品质、思想方法等认识问题;帮助受教育者确立热爱祖国的政治目标、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培养为祖国利益而奉献的精神;还要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作为自觉遵循的政治道德原则和规范,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热爱本民族、热爱祖国作为一种做人的德行。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学是研究和揭示人们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依据和遵循这种客观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学就是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揭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过程的社会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和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样,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教育者,二是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三是教育手段和环境。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者包括党和各级政府、各类学校的教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等等。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指本国的人民群众,重点就应是青少年一代。爱国主义的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手段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爱国主义教育学所要研究的,就是三个基本要素各自内在的联系以及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
二、爱国主义教育学的一般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可以理解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基本规律的知识系统理论。这门学科的全部理论研究工作,都是探求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的工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现象本身,而是其内在的客观必然联系性。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那样:“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情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163页。)因此,认识和掌握爱国主义教育学的一般规律, 自觉地按照其规律办事,是人们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1.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能否成为一门科学,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而爱国主义教育学有没有客观规律性,又取决于人的活动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规律性。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活动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规律。爱国主义教育学作为一门正在兴起的科学,它的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学科建设,研究和探索它的科学体系、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等,使之符合党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观愿望,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动员、宣传、组织和武装群众,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学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规律的体现。
2.严肃的党性和严谨的科学性相统一的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目的任务,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学具有严肃党性和严谨的科学性相统一的规律。爱国主义教育学的总任务是研究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爱国主义教育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领导的有力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规律,科学地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系统地阐明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及其品性产生的条件和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学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服务,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不断提高人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使人们认识真理、运用真理、发展真理,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学达到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是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学也要不断发展,不断趋于成熟。
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发展性,就是要把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他们,就能理解他们的爱国思想在弃旧迎新的过程中可能呈现的复杂情况,以及在社会的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对象及过程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他们的品行会随时变化,时冷时热,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发展变化的节奏与方式、方向与趋势,并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的动力、原因和规律,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预期目的。
三、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学作为一门正在形成的新兴学科,除了具有相关学科的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党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学具有鲜明党性的特点,它公开声明直接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直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为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必须有利于祖国统一事业。爱国主义教育学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要更好地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服务,起到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培养广大劳动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效国之志,激发他们投身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并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2、爱国主义教育学的阶级性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阶级性,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阶级都有自己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学这一研究爱国主义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必然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都把符合他们阶级利益的思想观念作为爱国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以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意识、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去教育国民,培养适应他们需要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只有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行动才是最坚定和最忠诚的,他们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同国际共产主义结合,共同推动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3.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综合性
教育的综合性是爱国主义教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其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从风土人情到文化科技,凡属本民族和本国的社会生活、自然风貌、人文历史等等,都可作为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范畴也非常宽阔,既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又是民族悠久历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
其二,表现为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是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特点。同时,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普遍性。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的空间,这些空间构成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系统立体工程,它们分别利用不同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共同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4.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实践性
爱国主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们的爱国思想、爱国、报国之志、效国之行的形成、发展、变化,离不开实践。我们要培养跨世纪的爱国人才,更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人们自觉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也是检验和证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真实性,可信性的基础,是印证自身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高低的尺度。
培养跨世纪爱国人才离不开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而,作为指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也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理论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抽象与升华,又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并且指导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结晶,又是指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它要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5.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复杂性
人的复杂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同进也使这门学科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全民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包括各个阶层、各民族的全体人民群众。他们是一个有着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的复杂的社会群体。要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并把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团结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
其二、是教育领域的复杂性。爱国主义教育既存在于学校教育中,还大量地存在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如家庭教育中,长辈们往往在儿童刚懂人事开始,就要给他们灌输热爱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教育,这种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往往成为影响他们终生永存的一种深刻的烙印。
其三、是研究范畴的复杂性。爱国主义教育学既要探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又要研究和探讨个性问题。要在全社会(包括家庭、学校)形成和创造能够经常影响人们爱国主义思想、情操、品行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还要研究人们生活的小环境及特殊环境。既要探讨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其特殊规律。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学的复杂性。
四、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这门学科理论研究的方法,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开展这门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武器。这门学科的研究可以有多种方法,主要应加强以下四种:
1、现状调查法
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环境的现状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调查研究的关键在于调查的目的、内容必须明确,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以便获得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的材料要准确可靠,还要经过分析、综合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调查的结果中抓住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通过调查研究,还可获得当时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以丰富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典型。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使爱国主义教育学建立在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可靠基础之上。
2、个案研究法
这是通过对教育对象作全面、深入和长期的观察、分析、研究,将有关资料详细备案,以便摸清教育对象思想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和进行教育的方法。爱国主义教育的个案研究,可以就教育过程中某一事例或某个个体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搜集和分析、弄清个别个人或事的问题、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进程。对社会全体公民的爱国思想、爱国情操、爱国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可以看作是个案的积累,也可以看作是受教育者群体的一种个体现象。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人们完美的人格、振奋整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个案法,不仅可以观察、研究某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行形成或成熟过程的每个细节,还可以实验或检验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容、途径、方法等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共性与特殊性。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注意共性和普遍性的同时,应当十分注意点点滴滴,精雕细琢,潜移默化的个别工作。只有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普遍,从偶然到必然,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历史总结法
我国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的文明史中,培育过无数的爱国主义仁人志士,也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我们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学中,首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同时,要研究、总结历史的经验。从历史的经验中,掌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普遍规律。尤其要从近现代史中,吸取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吸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经验,使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更好地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系统法
这是应用系统论方法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学而采用的方法。按照系统方法,首先,要科学区分系统的层次和结构,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看作一个大系统,并按照其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分成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并找出各子系统的内在联系。其次,坚持整体性原则。把爱国主义教育对象放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系统中进行分析,从整体性、关联性、有效性、层次性上全面地把握教育对象各方面的特点,协调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教育对象的整体与个体之问,教育过程与社会环境之间,系统教育的阶段之间,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手段之间的关系,便于教育者组织对教育对象的系统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阶段的综合教育,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功能。
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各有优点,使用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可单个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在运用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方法要为教育的目的任务服务,注重实效,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更多跨世纪的爱国主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