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网络新闻论文

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网络新闻论文

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资料是新闻活动的产物。顾名思义,新闻资料既有新闻性又有资料性;新闻性表现在,它在内容选取上受到新闻活动规律的明显制约,动态、时效性突出,大多数新闻资料均是由新闻产品转化而来的。而资料性则表现于:它在发挥的作用和体现的价值上,非但没有完全削弱时效性,反而显现出对新发事件或可能突发新闻的内在关联与延续性,从而激活了新的时效性。所以,正是由于新闻资料的这种双重属性,为我们资料工作者进行新闻信息资料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面完整地开发网上特色新闻信息资源

有外刊曾这样评价因特网:“与其说是把用户带入了信息世界,不如说是把他们领进了茫茫无际的大海”。如今,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洋,内容庞杂、纷繁无序、交错重复的新闻资讯,确实对如何高效率地筛选、甄别有分量和真实的信息,感到束手无措。此时,新闻资料部门担负起搜集网上有价值信息、对众多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深层次加工和提炼、浓缩,形成独具特色的新闻信息资料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不可推卸的职能之一。

(1)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资料工作亟待推陈出新

当今国际传媒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报业联合网站,他们纷纷加大对互联网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RSS、P2P、手机报、无线新闻网、手机WAP网站、手机电台等业务,WAP、SMS、MMS、BLOG、网络电视、视频互动等方式细化各自的服务内容,更新信息传播的手段。直面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大潮和日益加剧的国内外报业竞争,新闻资料部门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状态;意识到过去一向是为采编部门做研究提供资料保证的,自己守着经过几十年建设运作,形成的较系统、完整、庞大的信息资源储备却少做研究,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和岗位缺失。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办出特色、胜人一筹,关键在创新。而这个新不仅体现在采编一线的工作,也必须反映在对一线长期提供智力支持的资料部门上。

时下,各大媒体不仅愈加看重新闻资料的作用,而且十分倚重推陈出新,重视研究,倡导改革。因为,一方面彰显媒体所特有的个性,改变简单的信息传递模式。追求深度报道,以避免报道流于表面化、趋于雷同化。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新闻价值和影响力的事件,将与其相关、相似或相对的事件以适当形式集纳起来,形成组合效应,便能增强报道的震撼力和说服力,给大众以立体的感受,多层面地了解;另一方面,各媒体在运作方面纷纷抢占制高点,开发新战略,推出新举措,更加重视新闻报道的前期策划等。这些充分表明媒体对新闻信息资料的提供和研究工作有着强烈的期许和紧密的依赖关系。可以相信,有了新闻资料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协助分析研究,并提出有预见性的建议,就能使日复一日的新闻报道工作在“热运作”中增添一些必要的“冷思考”和更多的理性。很好地运用因特网上特色新闻信息资源服务于新闻报道的创新,有助于媒体品牌的打造和新闻精品的培育。

(2)根据用户需求,建立专题资料库

纵观报社新闻资料部门的定位,大多数仍然是以服务本单位为主。以往我们只将信息资料服务的对象局限于采编部门,其实是忽略了现代报业集团内部分工的相互关联和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经过调查、分析可以理清它们之间的异同,尽管需求不尽相同,但资料部门都能给予他们不同方面的帮助。例如,时政、经济、社会新闻报道部门,关注的是国内外最新或突发事件,追踪时下的热点问题,需要大量的背景、数据一手资料作参考;美术摄影部门须为即将发生的事件提前策划安排,希望获取预测性的信息;特刊广告发行部门,则关心与经营有关的项目、活动等,侧重捕捉商机;而评论与文教部门则注重对新闻事件、社会或文化现象,作深度与多侧面的挖掘和展现,需要更多细节关联、事物发展脉络清晰的翔实材料。因此,根据各部门的不同需求,我们必须在网上将众多纷繁信息从低层次的简单的查询提升到有针对性地从信息中挖掘知识、归纳要点,分类编辑成若干个专题资料,并提供原文的链接,让他们各取所需,实现信息资料使用的最大化,覆盖面的更宽泛。

(3)根据资料工作的需要,建立专业信息资源地址簿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总和。它的日益膨胀和海量,对于我们新闻资料工作者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网络计算机技术汇聚了丰富的知识信息,为我们在全球化的信息海洋中徜徉,提供了无尽的源泉,扩充了我们虚拟馆藏的信息资源;但忧的是因特网上信息具有很强的无序性和分散性,非结构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使得信息源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冗杂,以致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控制,质量参差不齐等,特别是造成获取困难。

在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键入一个主题词,在网络上虽然能调出成千上万条记录,但其中真正合乎要求的并不多,且这些查全率高、查准率低的信息质量又良莠难辨。所以,我们日常在因特网上漫游时,就必须有意识地做筛选、过滤,剔除重复、无用的信息,搜集实用信息,特别是可以免费共享文献的地址。不断地将那些对本单位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网页地址添加到浏览器的地址簿中,以便及时、准确、迅捷地查找到所需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采取多种形式,为用户提供特色新闻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从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转变,改变了以往静态资料积累、加工、服务的传统服务旧模式,代之以前瞻性的思维、动态化的分析,和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的服务新方式。由此带来从过去以收藏主导的“重藏轻用”,向信息资料的全方位获取性、网络化传递性,以及研究预测的科学性等方面转变,更侧重信息传递职能的发挥,看重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信息资料内容也在从单一的文字信息,向包括文字、图表、数据,乃至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在内的多形态发展;信息资料服务的层次也在从简单的说明、摘引、概要等初级服务,向提供经过提炼加工,更加专业、系统、综合,高知识含量、高层次研究型的信息服务发展。

(1)借鉴博客优势,拓展新闻信息服务新思路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时下对传统的大众媒介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博客的英文名字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 Blogger" ),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即使在最新最大的英文词典里也查不到。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被称为网络时代的读者文摘,博客是以超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强化了网络的自主传播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中间不存在任何的环节和控制,作者和读者不仅完全接触,而且进行互动。博客之所以能够强化这种自主的传播方式,取决于它自身的技术特点。博客是被称为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在技术层面上,已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博客代表的这种“五零”条件的出版对于先前的纸质出版和网络文学具有很大的区别。BBS因为有“版主”进行监控,时刻对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删除或修改,“把关”要比博客严密,而这种控制对于博客来说是减弱的,博客的自主性更强。

博客网站的基本要素十分明确,在形式方面与个人网站、电子刊物、网上社区等本质的区别有两点:1.日志形式,每天更新信息内容;2.以链接为重要表达手段,真正发挥Web的特点。其中的第二点是最值得重视的,博客具有充分开发网络资源无穷的优势。它的优势体现在:①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经过RSS聚合,信息获取也非常容易。②通过博客可吸引更多人参与,沟通的简化则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时间。③在信息表述上,更具整体感,服务对象更容易理解和接受。④有效地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并对在点对网的交流中形成的隐性知识进行整合;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再利用,知识孤岛、知识囤积,以及知识流失的现象也将得以遏制。⑤充分体现沟通的双向性,亦能保证沟通的质量。总之,博客具有公开、互动、超大链接和自然共享等优点,对采用新闻信息服务新方式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2)服务内容力求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

长期以来,新闻资料部门为采编部门提供的服务多是被动、后置性的。众所周知,当新闻活动见诸报端后则转化为新闻资料。此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对这些新闻资料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价值的开发,而仅仅是分类收藏起来,以备日后作为背景档案来查阅。

探讨新闻资料的专业属性,让我们不难看出:新闻资料与知识密不可分,具有知识性;它及时、准确地记录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并融入作者的看法等具有客观性;它因反映了人类现实活动而具有社会性;它在充实新闻报道中所起的作用体现出具有传递性;它因其与物质载体难以分割而具有物质性;它又作为“中间产品”被新闻采编人员多次吸收、采用,具有很强的服务性。

所以,资料工作者必须把握新闻资料所具有的专业属性,在对新闻资料的整合与挖掘上狠下工夫。然而,整合绝非是将以往的报道作简单的罗列、累加,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数据的二次、三次加工、开发、研究。在整合中发现各种事物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外延性,从而得出具有前瞻性的推断与描述,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有力依据,以深化和扩展延伸新闻主题,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而通过对新闻资料的挖掘,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关联与外部条件,从而激活新闻资料本身的动态性和成长性,及时将其转化为新的新闻信息源,有助于增添未来新闻报道的冲击力和可读性。

(3)服务方式力求个性化和多样化

作为新闻机构的信息资料部门,为本单位的采编等部门提供信息资料是我们的主要职责。但是在网络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如果还固守旧的、封闭式、单一、浅层次的服务方式,显然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向新型的、开放式、多样性、主动和深层次服务模式转变。所以,如何利用与发挥网络的传导功能、反馈功能、效率功能、扩展功能与整合功能,将我们所掌握的各类信息资源转化为可充分利用的社会化网络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有特色的新闻信息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课题。

信息服务的内涵是指从事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及提供利用等业务;它的本质是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的接口。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的载体由纸介质转向磁介质或光介质,信息的传递也由纸质信息资源为主的物理传递,转向电子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递或网络化传递,信息的存储与处理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时代要求我们的服务方式必须有质的变化。

为了实现信息资料服务的个性化与多样性,首先,必须关注、了解世界上先进国家所采用的信息资料数字化用户服务的发展情况与最新动态,及时借鉴、尝试国内外个性化、多样性服务的应用成果。其次,需广泛采集用户需求,然后做出深入的分析。第三,采取信息通报、信息调研等形式,提供主动、互动、跟踪式的服务,以求得预期理想的服务效果。第四,有针对性地建立用户信息库,完善搜索与获取系统等。在体现多样性方面,目前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单位内部局域网的发布平台,设立“资料综览”窗口直接服务用户;另一方面,将经过加工的知识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发送给有需求的用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能以频道推送,或者建立用户个人网页等各种方式传送给用户。另外,在网络上与用户开通无障碍的沟通渠道,随时互通选题、确立定向研究专题,形成了开放式、互动式的信息传递与回馈,个性化服务的新型模式。

(4)服务效果力求人性化和专业化

“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始终是新闻资料部门工作永恒的主题和立身之本。为广大用户提供体现人文关怀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资料工作根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当今信息爆炸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新闻资料工作者更应当冷静地看待现代IT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只不过是工具而已,它只有被作为信息知识的导航员——资料工作者所掌握和运用,才能完成为用户提供完整服务的使命。二者较好的结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所以,资料工作者必须在服务的手段、程序、方法、规则等方面注重体现人文精神,而不能让用户感到过于复杂、繁琐,望而却步。还必须学会揣摩用户的需求,体察用户的感受,研究用户的心理,切忌以生搬硬套的习惯思维定式,急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更不能因一味坚持主观判断,而丧失我们倾听的能力,以至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荒谬的,专业化的服务也将无从谈起。

总之,我们的服务亟待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主动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闯出在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资料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标签:;  ;  

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网络新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