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动作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

知觉动作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魏 欣1,曹 琳2

(1.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南充市嘉陵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川 南充 637931)

摘 要: 为探讨知觉动作训练与自我刺激行为的关系,文章运用单一被试A-B-A-B倒反实验设计,采用知觉动作训练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视觉分析、C统计分析、社会效度分析表明,知觉动作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有着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知觉动作训练;自我刺激行为;自闭症儿童

一、问题提出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自闭症儿童关注度的提高,作为自闭症儿童核心特征之一的刻板行为也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熟知。Zirpoli将刻板行为划分为自我刺激性的刻板行为和自伤性的刻板行为[1]。有学者认为自我刺激行为是高度一致的、专注于自身的、无适应性结果的重复性行为,但其不会对躯体造成重大伤害[2]。根据不同身体部位的刺激表现,自我刺激行为大致可分为头部、脸部、手部、身体、其他自我刺激五种类型[3]。自我刺激行为会妨碍自闭症儿童对日常生活的适应,影响儿童融入社区与同伴互动,干扰儿童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能力的习得和发展,因此,找到解决该类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策略刻不容缓[3]

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障碍[4]。感知觉失调致使感觉输入异常,知觉统合困难,导致行为输出异常,使得大脑无法获取正确的反馈,最终导致进一步统合的困难。输出的异常行为引起儿童感官上的刺激,给予感觉性强化,从而形成重复刻板的行为。可见,自闭症儿童存在着异常的感知觉-动作模式,这是自闭症个体感觉调节障碍寻求自我刺激的同时伴随不适当动作出现的原因。据研究发现,通过运动干预能够降低自闭症儿童寻找感觉输入时的重复性行为[6]

知觉动作训练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Kepart的知觉动作理论以及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强调以感知觉、动作为基础,从处理儿童感知觉的异常问题出发,更加注重感觉信息的正确输入和动作输出,通过对大脑的再反馈,从而帮助儿童做出正确的应答行为。有研究表明,感知运动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前提,为特殊儿童学习适应提供良好的基础[6],知觉动作训练有助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7]。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该训练来干预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

网络重构过程与网络建立过程类似,只是在子请求信息包中子节点数N为上轮的子节点数。根据式(1),节点在选择父节点时,上轮子节点越多,剩余能量越少的节点在下一轮中被选为父节点的概率就减小,子节点数目会相应减少,达到减轻节点负载,平衡网络能耗的目的。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将向南充市某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家长发放的自我刺激行为记录表整理后发现,该校启智部2年级学生小琨(化名)在课堂中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最多,一小时内达7次,其表现对课堂教学、同伴上课干扰较大。该生父亲与任课老师意识到该行为对课堂影响较大,皆渴望改变这种状况。其父困于缺少康复技能和经验,愿意积极配合我们,最终确定小琨为本次研究对象。

学生小琨,男,现年6岁零9个月。在其2岁时,职业为护士的母亲发现小琨较少与人互动、无言语且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致,将其送往重庆某儿童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且伴随自闭症倾向。父亲为小琨的主要照料者,教育态度是严厉与宠爱并存。该生4岁时曾在河北省某康复中心学习,于2017年进入四川省南充市某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在家情绪较稳定,在校能听从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但主动性较差。

(二)自我刺激行为描述

经观察确定自我刺激行为类型为手部刺激行为拍手。学生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呈三点稳定时停止观察,为期5天。通过行为分析发现,该生在课堂上下无聊和老师提问想逃避任务时,常自发重复且无意义地拍手。

4.干预期(B2)

1.3.1 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野百合碱对照品24.96mg,置100 mL量瓶中,加0.5%甲酸溶液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稀释至100mL,摇匀,作为内标溶液。

(三)研究工具

《自我刺激行为记录表》为自编评量表,参照ABC问题行为记录表的内容,围绕自我刺激行为事件组成,包括自我刺激行为的当事人、观察者、观察时间、地点、持续时间、频次表现、行为描述等内容,能够较为清晰地记录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较直观地反映自我刺激行为的变化。

吴小红的手机就是这时响起来的。接完电话我就知道该去上班了,我得去跟吴小哥谈谈三十年前的古家庄。自从接了工作,这样主题重复的谈话已经持续了十多次。吴小红在电话里说,吴小哥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混淆过去和现在。

《知觉动作能力评估表》由叶仓甫编制,包括骨盆控制和下肢控制两部分,共26个题项。该表基于动作水平以评估感知、动作、认知、语言等整合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由于特殊教育研究对象的异质性明显,用大样本数据调查去研究特殊儿童很困难。本研究为探讨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的干预效果,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将采用单一被试实验A1-B1-A2-B2撤回设计,在基线期(A1)观察并确定自我刺激行为,在干预期两次分别介入知觉动作训练,在基线期(A2)设计一次倒返,撤回干预,使实验效果显示两次,排除专业伦理上的争议。

(五)实验操作程序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知觉动作训练,因变量为学生自我刺激行为拍手的发生次数。对变量的测量釆用时间记录法,以“天”为单位,在各阶段记录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共采用两种资料分析方法,一是视觉分析法,二是C统计分析法,以此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确定目标行为,进行操作性定义,确定自我刺激行为为重复且无意义的拍手行为,于周一至周五上午的课堂对自我刺激行为进行记录,为保证观察真实有效,观察时避开学生视线,连续3-5天观察并记录,待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呈3点稳定后停止记录。

2.干预期(B1)

实验结果据图1、表1、表2可知,自我刺激行为拍手在实验期间整体波动下降,在干预期(B1)、(B2)显示出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有立即的干预效果。基线期(A2)数据表明在撤回介入后,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有一定维持效果,以致在(B2)阶段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综上可见,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有显著效果。

总时长为5周,通过评估可知该生的知觉动作能力目标为第九项,根据学生现有能力设计知觉动作训练方案,于每周周二、周四下午进行知觉-动作课程训练,训练者配有主教、助教各1名。在训练中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和能力水平,遵循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要求,创造该生个别喜好增强物及活动模式,将其与知觉动作结合起来,在整个活动中给予该生听觉、触觉、视觉、前庭、本体觉等感觉信息输入,并通过推物、击掌等活动给予手部刺激,结合老师要求的动作输出,以此来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在训练中记录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待次数明显变化后并呈逐渐稳定时停止介入。

3.基线期(A2)

如图1所示,自我刺激行为拍手的发生次数呈整体波动下降趋势。在基线期(A1)观察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变化范围介于5~7之间,在干预期(B1)变化范围介于3~6之间,可知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效果明显。在基线期(A2)撤回干预后,行为变化范围介于4~6 之间,呈现明显倒返,但相较(A1),发生次数下降,表明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维持效果;在重新介入后,干预期(B2)行为变化范围介于2~5之间,且呈稳定下降趋势;再次介入后,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有立即的干预效果,使其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

通过访谈家长、教师得知,家长在课堂上发现该生拍手时,因其行为干扰教师课堂教学、同伴学习,故采取口头制止、动作吓唬、肢体提示等方法制止,但未减少行为的发生。教师在课堂上发现该生拍手时采用了口头制止、小棍惩罚、隔离等方法均未减少行为的发生。在下课发生自我刺激行为时,教师和家长均未采取措施。

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疾病病机为患者肾气渐衰[6] 。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年轻患者心肾不交的失眠日益增多。患者心神过扰,心火偏亢,思虑过度,失眠加重[7] 。治疗该病时应注重保持患者内在的阴阳平衡,使患者血液循环得以改善,缓解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总时长为5周,于每周周二周四下午进行知觉-动作课程训练。在训练中对自我刺激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当自我刺激行为反应达到预期标准,并呈现稳定状态时,结束本次干预活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基线期(A1)

图1 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变化

在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变化后并呈逐渐稳定时撤回干预,且于周一至周五对该生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记录,当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出现明显倒返后呈稳定状态时再次介入。

表1 自我刺激行为阶段内变化分析

如表1所示,自我刺激行为拍手在各阶段内C统计结果如下,基线期(A1)C统计结果(C=0.464 3,Z=1.311 5,p>0.05) 表示在该阶段内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在此时介入干预。干预期(B1)C统计结果(C=0.657 3,Z=2.314 6,0.01<p<0.05)表示在此阶段内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知觉动作训练对干预自我刺激行为有立即、显著的效果。基线期(A2)C 统计结果 (C=0.25,Z=0.706 2,p>0.05)表示在此阶段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侧面验证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有效。干预期(B2)C 统计结果(C=0.606 7,Z=2.136 3,0.01<p<0.05)表示在此阶段内呈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撤销干预后,重新介入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干预效果较好。

如表2所示,自我刺激行为拍手在基线期(A1)/干预期 (B1)阶段间的数据重叠百分比为40%,平均值=4.8,此时(B1)的数据有40%落入(A1)中,数据变化明显,表明在介入干预后,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有立即的干预效果。C统计结果 (C=0.701 1,Z=2.909 1,p<0.01)表示在该阶段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有显著效果;干预期(B1)/基线期(A2)阶段间的数据重叠百分比为100%,平均值=4.5,此时在(A2)的数据全部落入到(B1)中,行为发生次数较为稳定,表明在撤回干预后,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出现明显倒返,且有一定维持效果。C统计结果(C=0.574 5,Z=2.383 8,0.01<p<0.05) 表示在该阶段间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效果较好;基线期(A2)/干预期(B2)阶段间的数据重叠百分比为30%,平均值=3.7,此时在(B2)的数据有 30%落入(A2)中,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呈现较大变化,表明在重新介入干预后,有立即的干预效果。C统计结果 (C=0.782 1,Z=3.245 2,p<0.01) 表示在该阶段间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在撤销干预后,重新介入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有极显著效果。

表2 自我刺激行为阶段间变化分析

她离村子越近,对风影越是抱怨,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自己能吹几声笛子就了不起了?你撒泡尿照照你自己吧,还当自己是个男人?因为胡思乱想,因为心不在焉,恍兮惚兮,脚下一个趔趄,她差一点儿又坠落下去,转头一看,惊出一身冷汗,下面竟是万仞绝壁,要是不慎掉下去,那可不是滚一身泥垢的事,恐怕是连尸骨都要找不到了。霎时,黄豆大的汗珠子从她的额头沁出来,一串串地滚落下来。她终于镇定下来,一腔怨气又开始发泄到风影身上了,谁要你下面的小和尚也是吃素的?饮食男女乃人生之大欲,自己无能,老婆红杏出墙能怪我吗!要怪就怪你自己去吧!

四、效度分析

知觉动作训练课程的有效性为课程效度和社会效度,分别指知觉动作训练课程内容对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一)课程效度

本研究的课程目标为降低自我刺激行为的发生次数。根据趋势图知,最终该生的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降低,训练结束后,该生的知动短期目标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因此本课程的效度较好。

排水问题同样是隧道施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当前解决排水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排出口。而这其中,则以泄水洞的形式较为普遍。一旦隧道中有大量的积水存在,就必须将积水排除,此时泄水口就发挥其排水的作用,确保经过的车辆的正常行驶,将水位控制在较低的安全水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岩洞融水的冲击等问题,必须在施工中充分加以考虑。作为技术人员,应考虑各种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可行性、施工成本等,在隧道侧面设置泄水口,进而在隧道的侧面将隧道内积存的水排出。除了排出积水这种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吸水设备将水吸出。着重注意溶洞过水断面等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处理好隧道排水问题。

(二)社会效度

本研究的社会效度通过访谈该生的家长及任课老师实现。当整个干预过程结束后,询问该生的家长及两位任课老师,家长认为该生接受知觉动作训练后在家、在校自我刺激行为皆有减少现象。两名任课老师认为在训练后,该生上课情绪更稳定,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减少。家长、任课老师对此次干预结果较为满意。

五、讨论

(一)知觉动作训练方案设计分析

在本研究中,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探究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效果,该实验设计需控制无关变量,因此在本实验中保证训练环境、活动、教师、时间和评估工具相同。

根据Kepart的知觉-动作理论,知觉学习和动作学习息息相关,任何的学习、抽象的认知作用,均根源于具体的肌肉活动。就学习过程而言,每个发展阶段有其固定的先后顺序,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与动作-知觉作用阶段为学习的基本阶段。在此次训练过程中,根据评估结果为该生设计相应的活动,以动作促进知觉及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

原料:白水肉 250 g,熟鸡块 200 g,皮肚 100 g,鱼丸 20只,熟肚片150 g,蛋饺 10只,水发鱿鱼 100 g,水发海参 100 g,鹌鹑蛋20个,香菇23 g,冬笋片 50 g,大白菜 500 g,鲜汤 500 g,盐、味精适量。

她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炒菜要求清淡,经常要煲各种滋补汤。冯阿姨虽然近八十岁了,但精神抖擞、 乐观、豁达,并且十分好客,所以她家来往的亲戚朋友也多。冯阿姨做得一手好菜,经常变着花样地做一些饭菜给大家吃,自然, 我也跟着学了不少做菜的技巧。冯阿姨在待人接物等礼仪方面给我树立了榜样,使我懂得了对待朋友一定要真诚与友善,与左邻右舍相处一定要以和为贵,做事要“以心换心”。每次和阿姨一起外出购物或买菜时, 她买完菜后从不忘说声谢谢,也从不跟别人斤斤计较,她的厚道与豁达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她家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心情很愉快,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任何动作训练都应遵循动作发展理论,遵循动作训练的一般原则[8]。在本次训练中根据该生自身特点和能力水平,遵循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要求,考虑训练环境的安全性,鼓励家长参与训练,以达到缓减学生紧张、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合理表达需求的目的。知觉动作训练注重在训练中掌握动作技能,除了要遵循动作训练的理论与原则外,还需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创造个别喜好增强物及活动模式。在训练活动中注意采用多样的强化物进行诱导,将手部刺激与知觉动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营造轻松学习情绪,多以动作示范取代口头指令要求。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知觉动作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知觉动作训练对自我刺激行为有立即、维持的干预效果,对自我刺激行为发生次数的干预有显著效果,这为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提供了参考价值。

根据Kepart的知觉动作理论,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自闭症儿童由于感知觉的异常导致其动作控制出现问题,知觉动作训练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提高感知觉统合能力,从而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增加适应性行为的发生,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在本次干预结束后,通过访谈家长与任课教师发现该生的情绪较之前更稳定,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之前更长,指令听从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可见,知觉动作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提高指令听从能力,使自闭症儿童注意力更集中,更有利于促进自闭症儿童课堂行为的学习。

参考文献:

[1]ZIRPOLI T J.学生行为管理一教师应用指南[M].关丹丹,张宏,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莫秀锋.儿童的重复行为:正常与异常的辨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4(4):77-82.

[3]邓永兴.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J].现代特殊教育,2008(10):44-45.

[4]丁芳玉.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5-7.

[5]BARBERA M L,RASMUSSEN T.国展望教育中心译.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22.

[6]王辉.培智学校学生的感知觉局限与感知觉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1(2):36-39.

[7]梁斐.知动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8]李贵庆.杨继美.刘政潭.对我国弱智学龄儿童动作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4):61-63.

The Case Study of Intervention of Perceptual Motor Training in Self-stimulating Behavior of Autistic Children

WEI Xin1,CAO Lin2

(1.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Sichuan 614000; 2.Jialing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Nanchong City,Nanchong Sichuan 637931,China)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ual motor training and self-stimulating behavior.This study takes a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A-B-A-B reverse design of experiment.Perceptual motor training is used to intervene in the self-stimulating behavior of an autistic child.Through visual analysis,C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ocial validity analysis,it is shown that perceptual motor training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self-stimulating behavior on autistic children.

Keywords: Perceptual Motor Training;Self-stimulating Behavior;Autistic Children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66(2019)06-0136-05

DOI: 10.16069/j.cnki.51-1610/g4.2019.06.020

收稿日期: 2018-11-15

基金项目: 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农村运动发育障碍儿童的动作教育干预研究”(NYJ20140625)

作者简介: 魏欣(1983—),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曹琳(1995—),女,四川南充人。南充市嘉陵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 李书华]

标签:;  ;  ;  ;  ;  

知觉动作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