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结构新颖、造型美观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新的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大量运用到施工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一些建筑材料产生的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案例也频频见于报端。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其制品的总称。它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种类繁多,有金属材料,如钢铁、铝材、铜材等;非金属材料,如砂石、砖瓦、陶瓷制品、石灰、水泥、混凝土制品、玻璃、矿物棉等;植物材料,如木材、竹材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涂料、胶合剂等;另外还有许多新型复合材料。
建筑材料对于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像建筑物墙体开裂或梁柱倾斜那样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且需经较长时间发生作用才渐具威胁的,它产生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放射性污染
我们知道,在以天然土石为基本材料的建材(如水泥、沙石、砖、瓦、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等)中,都存在有铀、镭、钍、钾等长寿命放射性元素,只是由于取材地点的不同,其放射性强度会有所不同而已。有些石材、砖、水泥和混凝土等材料中含有高本底的镭,镭可蜕变成氡,通过墙缝、窗缝等进入室内,在室内空气中形成大家现已熟知的氡的污染,通过内、外照射对人体产生伤害。
用工业废渣生产砌块,可解决“取土烧砖”与农业生产的矛盾,化害为利,保护环境。但砌块原料里的工业废渣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对建筑物内放射性水平有一定影响,如不经检测,随意用作建材,很可能给居民造成较大的附加剂量。
建筑陶瓷(瓷砖、洗脸盆和抽水马桶等)主要是由黏土和一些天然助料等材料成型、涂釉后,经烧结而成。由于这些材料的地质历史和形成条件的不同,或多或少存在着放射性元素,也就存在着放射性污染的可能。
另外,商品混凝土中添加的掺和料——粉煤灰,也能产生放射性污染。
二、有毒、有害气体污染
除了上面所讲的放射性污染外,建筑材料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会因施工中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对室内环境产生污染。
近年来,混凝土外加剂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建设工程中,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这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减水剂。目前我国减水剂80%为第二代萘系、树脂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甲醛进行缩合,未完全反应的甲醛,就会引起甲醛的污染。在内墙腻子等粉饰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会加入腻子胶,如107胶,而107胶中的甲醛浓度一般为0.5%;腻子在建筑物中的使用面积和使用量很大(内墙各个墙面、天花板处都要数次涂刷),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冻会将含有氨或尿素的防冻剂加入水泥中,为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加入高碱混凝土膨胀剂、早强剂等,这些外加剂都会释放出氨气,造成室内氨的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门窗缝隙密封使用的填充剂和胶粘剂、卫生间和屋面的防水材料等会释放甲醛;特别是一些用原粉加稀料配制成的防水涂料, 操作后15 h 检测, 室内空气中苯含量大大超过国家允许的最高浓度。一些内墙保温材料也会对室内环境质量造成污染。
随着空调在家庭和办公场所的日益普及,加剧了室内空气不流通现象的出现,使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得以累积,浓度大大提高,成为看不见的“隐性杀手”。
三、粉尘危害及其他
有些材料,除上述污染外,还会产生粉尘危害,比如石膏板和其他一些同样含有石棉的防火、隔音、绝热及装璜材料。石棉极易破碎成细微的纤维和尘粒,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可达数月之久,造成空气污染。长期吸入一室量的石棉纤维易引起石棉肺、肺癌、胃肠癌及胸膜间皮瘤等。 由于石棉致癌的潜伏期很长(肺癌15~20年,间皮瘤20~40年),在肿瘤初期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常已危及生命,故早期预防极为重要。
建筑节能是实施“节能、减排、降耗”的重要措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选材不当或是施工方法的问题,材料中的添加剂、助剂等会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甲醛、氯乙烯、苯、甲苯、醚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污染的可能。
下面就从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因室内环境污染而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中选取两个事例,以便大家对建材产生的污染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事例1. 广州报道:不久前,某单位在不长的时间里有两名中年人先后死于白血病,单位职工及家属都自然联想到建筑材料放射性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搬进的办公室铺用的是花岗岩。该单位马上找到专业检测机构对办公室建筑材料进行放射性鉴定,结果证实该建筑物内使用的石材放射性控制指标超标严重。
事例2. 近日,目前国内赔偿数额最大的室内环境污染人身损害案宣判。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对该市程先生告某开发商的室内环境氨气污染案作出判决,除判令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外,还判令其赔偿原告利息损失、医疗费、装修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30余万元。5年前,家住济南的程先生花63万余元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但入住新房不久,程先生就感到身体不适,然后就开始莫名其妙地患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夜间更甚。 医院诊断结论为:患者由于迁入新居引发上呼吸道过敏,进而导致支气管炎。从那时起,原告开始在多家医院进行诊治,医疗费用总计为65259.49元。后经室内环境检测部门检测,罪魁祸首竟然是开发商在房屋混凝土中加入的防冻剂释放的氨气严重超标所致。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室内环境质量从源头抓起,利用一些必要的检测手段,严把建筑材料的质量关,对有效控制因建筑材料而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然而,建筑材料的使用涉及方方面面,也包括每个家庭和个人,各方面应密切配合,全方位地采取措施。首先,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力度要加大;尤其是建设、施工单位(甚至于家庭装修时)、工程监理方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做到及时检测、严格把关,从而减少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只要我们坚持建筑材料的发展、使用与环境友好相处,保持建筑材料的发展、使用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建筑材料的发展和使用必将是可持续的。
论文作者:柏立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放射性论文; 室内论文; 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甲醛论文; 环境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