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拉美的民族关系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试论论文,民族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拉美民族关系简况
就民族关系而言,拉美的情况同世界其他各洲的情况大致相同。在拉美,各民族国家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政治体制、经济利益等不尽相同,各民族的历史背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不尽相同。为了生存和发展,各民族国家之间必然要发生联系和交往,各民族之间也要进行联系和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既有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亲善友好的一面,也难免因相互间存在的种种差异而出现矛盾、隔阂、摩擦和冲突的另一面。拉美国家(除古巴外)基本上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拉美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从阶级的观点出发,一切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总是不满足于压迫和剥削本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扩大剥削和压迫的范围。它们不仅将矛头指向本国的其他民族,而且还把目光投向国外的民族。各民族的统治阶级为了争夺国家政权、自然资源和其他经济利益,往往会煽动和利用民族矛盾,甚至发动战争,使民族国家内部和外部的民族关系问题的性质和内容呈现出纷繁驳杂的局面。因此,拉美的民族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此外,民族关系还往往同民族国家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不过,拉美社会有其特殊性,即拉美社会是一个种族齐全、民族众多的移民社会,拉美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多民族组成的移民国家。所以,拉美民族关系也有其特殊性:一是受移民社会的影响,二是受移民社会中阶级关系的制约。
(一)拉美民族关系比较和谐
从世界整体来看,无论是在民族国家内部还是在民族国家外部,拉美的民族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拉美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太突出。
众所周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前后,世界范围内曾经历过三次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先是出现了大批民族国家独立、而后又出现了一些民族国家分裂和重新组合的现象。在这些变化中,有的是通过战争方式实现的,有的则是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的。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殖民地是通过革命才摆脱殖民主义的统治而实现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不应同狭隘的和消极的民族主义混为一谈。在拉美地区,绝大多数国家早在19世纪初就通过大规模的独立战争,摆脱了欧洲宗主国的殖民主义统治,实现了国家的民族独立。英、法、荷等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大多数殖民地也于20世纪60~80年代取得了民族独立。独立运动以来,拉美地区发生过几场大规模的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对墨西哥的干涉战争(1861~1867),智利同玻利维亚—秘鲁联盟的太平洋战争(1879~1883),巴拉圭同玻利维亚的查科战争(1932~1935),萨尔瓦多同洪都拉斯于1969年因移民问题而爆发的足球战争,英国同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1982),秘鲁同厄瓜多尔的边界冲突(1995),等等。与此同时,拉美还出现过一些联邦国家的解体现象,如1830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分裂成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3国,1838年中美洲联邦分裂成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5国,1839年秘鲁和玻利维亚联邦解体成秘鲁和玻利维亚两个独立国家,1903年哥伦比亚共和国又分裂出巴拿马共和国,等等。但是,这些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或联邦国家的解体都不是纯民族意义上的战争或分裂。另外,尽管拉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在整个20世纪,除了60~80年代加勒比地区一些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的独立斗争之外,拉美地区并没有因民族问题而出现大规模的民族国家的分裂和重组现象。1903年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出来,主要是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原因及美国等帝国主义势力插手所致。当然,毋庸讳言,拉美地区有的民族国家曾经发生过长期的动乱和内战(如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的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安第斯地区的秘鲁和哥伦比亚,等等),但完全由民族关系问题引起的动乱或冲突并不多。这一情况在世界其他地区是少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中,民族问题不仅广泛存在于民族国家内部,而且还广泛存在于国际社会。在此期间国际社会先后出现了40多个所谓的“热点”,其中因民族问题而引起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占70%以上,然而拉美的“热点”较少。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前后,苏联和东欧地区出现民族主义回潮(即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当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南斯拉夫分裂,结果出现了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苏联解体为15个独立国家,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指出的那样:“整个欧洲各国都感觉到离心力量正在风起云涌。”随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却又反其道而行之,两国合二为一。这种因民族因素造成的离合现象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民族主义浪潮一时汹涌澎湃并向西欧和世界其他地区蔓延。相应的种族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经济纠纷、领土争端、分离运动等呈现出多发状态。但这一浪潮实际上在拉美引起的反响并不大。据美国《洛杉矶时报》1993年9月19日发表的一篇题为《近期发生的武装冲突》的文章,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正“上演”62场以国内民族冲突为主要特征的武装冲突。但无一发生在拉美地区。(注:转引自宁骚:《民族与国家》,第19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994年年初世界各地有30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其中亚洲5起、非洲9起、欧洲(含前苏联)11起、拉美只有1起。(注:张昌泰:《诱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民族因素》,载《世界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第3页。)当然,民族主义浪潮对拉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二)拉美民族关系比较和谐的原因
拉美民族关系较为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拉美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拉美的民族都是从世界各地陆续迁移来的,无论来得早晚,均为外来户。人们称印第安人为土著人,实际上印第安人也是移民,只不过他们来拉美的时间早一些罢了。拉美社会的移民特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较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
第一,各民族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民族成员来到拉美后,为了生存和发展,相互之间难免要有竞争、争夺、摩擦和战争。然而,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是主流。比如,欧洲人最初到拉美时,为了征服印第安人、镇压印第安人的反抗,屠杀了大量印第安人。但欧洲人要在拉美大陆生存下去,毕竟离不开印第安人,其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家庭生活等都需要由印第安人来提供帮助。因此,欧洲人不得不采取一些“善意”的政策,不能一味地采取强硬的镇压手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洲人在同印第安人讲民族平等,只能说这是欧洲人进行殖民主义统治的一种策略。与此同时,欧洲人在殖民拉美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将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到了拉美,对拉美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又如,欧洲人建立殖民主义统治后从非洲往拉美贩运了大量的黑人奴隶。奴隶主残酷压迫和剥削黑人奴隶的事实是触目惊心的。因此,黑奴的反抗和斗争接连不断,大批黑奴或死亡或逃跑,欧洲人往拉美贩运黑奴的本意是通过黑奴的劳动来创造财富的,如果黑奴死了跑了,谁给他们创造财富!因此,欧洲统治者从策略上考虑也向黑奴作了一些让步,缓和黑奴的反抗情绪,以便榨取更多的黑奴血汗。再比如,欧洲奴隶主一般允许黑奴保留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些习俗。奴隶制废除后,拉美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地区引进了许多契约劳工(主要是印度人、华人、爪哇人、日本人,等等)。尽管契约劳工之间以及他们与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间有一些矛盾或隔阂,甚至出现竞争或冲突,但他们毕竟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他们之间并非时时处于敌对状态,互相支持和帮助是常有的事。至于契约劳工同欧洲人的关系,与黑奴同欧洲人的关系是一样的。奴隶制废除后,契约劳工在欧洲人和黑人之间起到了缓冲作用,对拉美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各民族之间互相融合或同化。各民族在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民族融合或民族同化的现象。从人文角度讲,拉美的历史是各民族长期共存、相互混血的历史。在欧、美两大洲相遇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拉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混血种人并因此成为世界上混血类型最多、混血情况最为复杂的地区,特别是多代混血过程使拉美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有人称拉美地区是“种族大熔炉”。现在,混血种人基本上占拉美总人口的一半,并成为多数国家的人口主体。如果各民族成员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大量的混血并不意味着现存民族之间不存在差别和矛盾,各种民族特征消失了,种族歧视的现象不存在了,混血的事实掩盖不了民族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比如,白人可以与梅斯蒂索人结婚,但白人和梅斯蒂索人一般是不会同黑人或印第安人结婚的。
第三,各种民族文化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在各民族发生融合或同化的过程中,各种民族文化互相吸收,互相影响,使拉美社会在呈现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又形成了各种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共同文化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成为各民族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强化了各民族成员的认同感。其中国籍意识也很重要,这已经涉及政治问题了。例如,拉美人喜欢体育活动,无论哪个国家的球队在世界比赛中获得了冠军,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民族成员都会欢欣鼓舞。拉美在语言方面是高度统一的。尽管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欧洲民族的语言,但现在已经成为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和人口的共同语言,两种语言覆盖了拉美地区97%的面积。其他欧洲语言如英语、法语、荷兰语等虽然使用人数较少,但也成为所使用国家各民族的共同语言。在宗教方面,尽管天主教、基督教原是欧洲民族信奉的宗教并由欧洲人带到拉美的,但现在也为各民族国家所接受,并且成为拉美绝大多数人信仰的宗教,其中除了欧洲人信仰之外,各种混血种人、黑人、一些亚洲移民和印第安人等也信仰。在风俗习惯方面,从衣食住行到文娱、体育、宗教、节庆等活动,各民族互相潜移默化出现共同性或者趋同现象。比如服饰,穿西装系领带各民族成员一般都已习惯,只有偏远地区的印第安人是个例外。足、篮、排、网、羽毛球等球类活动,一般人都喜爱。复活节、圣诞节、狂欢节等节庆活动在所有国家的绝大多数民族成员中都盛行。例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是巴西各民族成员都欢庆的节日。斗牛活动源于欧洲,现在已成为拉美许多国家的民族盛会。万圣节、万灵节原本分别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宗教节日,每年11月1日、2日或3日人们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圣徒、悼念亡灵。拉美印第安人原始宗教中有信奉万物有灵、相信多神的传统。欧洲人到拉美之前,印第安人每年就有纪念亡灵的节日——亡灵节,时间也是每年的11月初。欧洲人来到拉美后,欧、美两地的宗教节日互相影响、认同,特别是时间上又基本吻合,所以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现在,拉美国家在每年11月1日、2日过的亡灵节,实际上就是欧洲人的万圣节,万灵节和印第安人原始宗教节日的混合体,但其内容和形式囊括了两大洲的宗教习俗,更加多样化。桑巴舞、伦巴舞等本来是源于非洲黑人的舞蹈,现在已成为巴西、古巴等国各民族的共同的舞蹈。探戈舞既有印第安人的文化传统又有欧洲人的浪漫情趣,在阿根廷无论印第安人还是欧洲人都很喜欢。霍罗浦舞现在已是委内瑞拉各民族的国舞。
第四,民族国家法律、法规的一定约束力和共同利益,以及目标的一定吸引力。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讲,拉美各国一般都有必要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族关系,对公民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民族国家的公民一般具有共同的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心。拉美独立运动以来,各国都陆续颁布了新的宪法,有的国家宪法还一再进行修改。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一般都要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其中不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互利的条款。当然,至于这些相关的法律条款能不能执行是另一回事。一般来讲各民族的广大成员还是遵纪守法的。无论他们祖籍何方,何时来到拉美,无论他们现居何处,所事何业,绝大多数人都还是有团结友好、和睦相处、过平安日子的愿望的;大家生活在共同的疆域之内,对国家的兴衰荣辱还是关心的。共同的民族自尊心、共同的经济利益对加强各民族的相互关系还是能够起相当大的作用的。另外,在拉美国家中经常出现要求增加工资、消除贫困、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示威游行及罢工抗议活动,但每遇此种情况时一般都是多种民族成员的联合行动。在一些加勒比国家,如圭亚那、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行业一般是按民族划分的。黑人多从事工矿业,印度人和爪哇人等多从事农业和林业。行业罢工一般都是民族性的罢工或者以一个民族为主体的罢工。但是,一个行业发生罢工时,往往其他行业(其他民族)也积极响应和支持。这种事情是常有的,因为它们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至于各民族的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为了达到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煽动和利用民族情绪和民族矛盾则另当别论。但当外族入侵、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那些上层人物也会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团结和利用各民族的力量,共同御敌。
二 拉美民族关系问题及其成因
拉美民族关系中有比较和谐的一面,应该说这是拉美民族关系的主流。但也应当承认,拉美地区的民族关系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从过去到现在同样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发生在民族国家内部,二是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表现形式往往是对立、摩擦、骚乱、冲突甚至战争。这些表现中有些是典型的民族矛盾和问题,有些则是带有民族矛盾和问题的性质,情况不尽一致。另外,拉美民族矛盾和冲突也像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多数发生在民族国家内部。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1994年以后,拉美有的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问题也变得显凸起来,成为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直接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例如,1994年新年伊始,墨西哥恰帕斯州发生以印第安人为主体的农民武装暴动,要求政府解决其土地、贫困和落后等问题,事态至今仍未最后平息。表面上看事件的性质是农民群众与政府的矛盾,但从民族角度看,事件的起因则是印第安人受压迫和剥削甚于其他民族的必然结果。1995年上半年秘鲁和厄瓜多尔在边界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其直接原因是经济方面的,但从间接方面分析也有民族方面的因素。秘、厄边界纠纷是历史遗留问题,在西班牙人建立殖民统治之前,生活在那里的印第安人部落也曾为扩大领土和争夺继承权多次进行战争;但后来秘、厄又同为印卡帝国所统治,当地印第安居民长期跨境生活,并无边界概念。所以,两国独立时未能正式划定边境界线,问题遗留下来。不过,边境武装冲突后,两国已于1998年经过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美国等4个担保国的调解,双方均作出适当妥协后签订了一项和平协议,边界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又如,1996年12月17日正值日本驻秘鲁使馆举行庆祝日本天皇诞辰招待会时,发生了秘鲁图帕克·阿马鲁游击队武装占领使馆并将与会的400多人扣为人质的严重事件,此后几经曲折,秘鲁总统藤森(日裔)最终于1997年4月采取武力行动成功解救了人质。虽然使馆人质事件本身并非以民族问题为起因,但是事件发生后使得秘鲁国内原有的反对日裔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所表面化。秘鲁日本人出行和购物等受人白眼、指戳或辱骂,一些日裔(混乱中包括一些华裔)商店被砸、被抢。在2000年4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秘鲁现任总统、印第安人后裔托莱多都公开提出“秘鲁应该产生一位真正的秘鲁人总统,一个印第安人后代的总统”的口号,言外之意不要选移民后裔,引申之意即不要选日本裔候选人当总统(因藤森曾参加了2000年的总统竞选)。此举在民族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再加上其“实现社会公正,为贫困民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竞选纲领,托莱多遂得到了贫穷阶层特别是占总人口40%的印第安人的广泛支持,最终赢得大选。而后,秘鲁日本裔成为生活中人们所侧目的对象,事事处处不得不谨慎小心。另外,2000年1月中下旬厄瓜多尔印第安民族全国联合会,出于对国家经济长期呆滞及政府推行美元化计划损害印第安人利益的不满,宣布在全国发动“起义”。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潮水般地涌入首都基多,包围总统府并占领了议会大厦和最高法院大厦,后在军队及其他社会团体的支持下推翻政府,迫使国家总统哈米尔·马瓦德下台,造成很大影响。事件本身也反映出民族问题的特征。但事件最后结果是,印第安人除了有被人利用之感觉外,其他所有问题依然如故。国家政局中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一)拉美民族关系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拉美民族关系中影响较大且具持续性的问题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印第安人问题,二是黑人问题,三是后至移民(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印第安人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民族自治问题和传统文化保护问题。黑人问题主要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福利等方面所面临的种族歧视问题。后至移民问题主要是指亚洲移民印度人、华人、日本人、爪哇人、越南人、朝鲜人、叙利亚人、阿拉伯人等相互之间,它们与先至民族欧洲白人、非洲黑人、土著印第安人之间以及它们与已存在的各种混血种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印度人、华人、日本人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关系问题。后至移民中当然还包括一些欧洲白人、非洲黑人,甚至美国人、加拿大人等,他们数量一般较少。
印第安人问题由来已久。在殖民主义统治早期,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土地被殖民者所抢占,幸存者大都远离殖民者逃到偏远地区谋生,建起自己的家园,生息繁衍至今。拉美独立运动以后,印第安人的土地问题并未得以解决或者根本解决。后来,随着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各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内地资源后,印第安人赖以生存和繁衍的传统土地不断受到蚕食,印第安人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与土地问题相伴而来的是,印第安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破坏,古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面临灭绝的危险。即使是生活在不太偏远地区的印第安人,也因政府对农村的投入相对较少而处在一个发展滞后的落后环境中。由于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或边缘上,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许多国家的印第安人不断提出民族自治的要求,希望为解决他们的问题寻找一种途径。
黑人面临的种族歧视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美国未来社会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和海迪·托夫勒夫妇曾指出:“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令人憎恶的种族歧视,并不是限定在特定的国家和集团或者历史时期的现象。”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在2001年联合国第三届世界反种族主义大会期间也曾指出:在现实社会中,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有关不容忍行为仍然存在,甚至在世界某些地方还有蔓延、加剧的趋势。(注:《人民日报》2001年9月7日。)但是,也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在拉美没有真正的种族问题,黑人(包括印第安人)之所以被排除在中产阶级之外,不是因为他们的体貌,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在这里,教育、收入、职业和举止在决定他们的社会地位方面像体貌一样重要。(注:Grolier Incorporated,Lands and Peoples,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Volume 6,Grolier lncorporated,Danbury,1981,p.46.)的确,从表面上看,拉美的种族歧视问题确实没有像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那么严重,但不能说它不存在。实际上,拉美的种族歧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同样是严重的,只不过是它所表现的形式有所发展和变化罢了。无论哪个拉美国家(古巴除外),不管其黑人所占的比重是大还是小,在教育、就业、福利等方面,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黑人的歧视现象。仅就教育而言,黑人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于是,就业有困难,经济落后,生活贫穷,文盲、疾病等问题随之俱来。那么,黑人何以塑造自己的形象?换言之,黑人有机会成为科学家、教授及其他坐班机关的白领吗?恐怕机会的概率是很低的。
后至移民印度人、华人、爪哇人、日本人等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先至民族和已存在的各种混血种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首先,后至民族和先至民族之间在前往拉美的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客观上容易形成宾主之差别;从人口数量上讲,又会因先至民族人数多后至民族人数少而出现主次之分;从经济利益方面看,曾因人挑拨出现后者来抢前者饭碗之谬论。所以,他们相互之间既有迎合的一面,又有排斥的一面。其次,后至移民来到新大陆后各自现已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民族集团。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先至民族和已经存在的混血种人之间,由于民族特征和背景上的差异,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不同,既有互补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因此,在拉美社会中后至民族与先至民族的相互关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些国家或者地区,这方面的问题往往还会以很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在圭亚那、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等国,印度人与黑人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后至民族与先至民族的关系问题。在秘鲁等国,日本移民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二)拉美民族问题的特征和起因
由于拉美国家(古巴除外,下同)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因此拉美的民族关系问题常以带着阶级烙印为特征。拉美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问题。但是,拉美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每一种表现都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问题。由于拉美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和根深蒂固,且有社会和阶级根源,因而问题的解决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当然,拉美民族问题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除了阶级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民族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常易引发民族关系问题。民族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根据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和特性。不同的民族在民族意识。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渊源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相互之间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他性。尽管排他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有的可能发生转化,但毕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要排他性存在,它表现出来的就是矛盾或斗争。拉美的民族不都是原生民族,其中许多是新兴民族和移民民族,没有民族原始过程。但是,无论原生民族、新兴民族或者移民民族,一般都具有民族的基本特征。比如,人称“小联合国”的苏里南,国内民族很多,都是来自世界各地。众多民族生活一起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但各民族的特征和特性基本上都还保存着。很典型的就是首都帕拉马里博,那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区域,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肤色相貌,不同的衣着打扮,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住宅风格等,可谓阵线分明。从天主教堂、清真寺院、印度教庙宇的位置,人们就可以大概判断出欧洲人、华人、爪哇人、印度人等的分布区域。另外,民族和其他事物一样,相互有差异就有矛盾,其实差异本身就是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各民族为了维护和发展本民族的特征和特性,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必然会有竞争或者斗争。这属正常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民族特征和特性也有一定的再创性,即可以不同程度地吸收其他民族的特征和特性,其中包括语言、文化、习俗等,发展和充实自己。但是,再创性同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它的存在也不能掩盖排他性,所以民族矛盾和问题还是会显露出来的。
第二,民族问题是过去殖民主义“分而治之”、“种族歧视”等政策的产物,流毒和影响至今犹存。尽管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但是差异和矛盾未必一定要成为问题,也未必一定会激化。然而,过去由于欧洲殖民者在拉美地区实行“分而治之”和“种族歧视”等政策,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演变成为问题并且剧烈地表现出来。于是,民族之间特征和特性上的差别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变成了仇恨、摩擦或者冲突,并且形成了隔阂与积怨,在民族关系方面留下诸多后遗症。
在殖民统治初期,欧洲人对印第安人实行屠杀和消灭政策,镇压印第安人的反抗和斗争。印、欧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就呈现激化形式,一下子变得很尖锐和对立。另外,殖民者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还挑拨印第安人族群之间的关系,让它们自相残杀,削弱它们的战斗力,最后达到消灭它们的目的。所以,无怪乎在拉美历史上数百个西班牙人能够推翻拥有数百万印第安人的强大帝国,其中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西班牙人用“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印第安人自相残杀乃是一个重要原因。(注:[美]托马斯·E·斯基德莫尔等:《现代拉丁美洲》,中文版,第19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不过,欧洲人为了谋求生存,后来也不得不调整对待印第安人的政策,施以小恩小惠,表示“亲善和好”,诱使印第安人为其充当向导、种田、采矿,提供食物、染料、黄金、珠宝等物品。实际上,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压迫和剥削还是很残酷的,所以,印第安人不断进行反抗和斗争。拉美贩入黑人奴隶后,奴隶主对黑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不把他们当成文明人类,对他们肆意虐待和役使。此种情况就使得黑人与欧洲人(应该说奴隶主)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民族之间的差异,而且变成了尖锐对立的阶级压迫问题。他们相互之间充满深仇大恨,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二者矛盾不可调和。黑人采取各种斗争形式反抗奴隶主。奴隶主采取极其残忍的手段镇压黑人的反抗,同时还收买、雇用印第安人监视和追捕从种植园等劳动场所逃跑的黑人奴隶。例如,在圭亚那、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西等国历史上黑人奴隶为反抗奴隶主的残酷压迫,经常想方设法逃离种植园。种植园主就雇用印第安人监视和追捕逃到内地丛林中的黑人奴隶,帮助镇压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暴动,抓到黑人奴隶者都有“奖赏”。这样,黑人和印第安人两大民族之间也结仇积恨,影响相互关系。圭亚那现在出版的许多书刊中,凡是谈到这段历史的无一不提及印第安人的上述“罪状”。其实,这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做无异于揭人疮疤,揪人小辫,客观后果是伤害民族感情。在拉美历史上印第安人和逃亡的黑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甚至共同反抗殖民者的情况也是有的。19世纪20年代以后,拉美各国陆续废除了奴隶制。许多国家和地区从亚洲等地引进大量契约劳工,拉美民族成分进一步复杂化。有关当局为了统治各个民族,维持社会安定,在各民族之间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种植园主通常对各民族集团实行隔离政策,通过翻译和工头进行控制,使各民族集团之间基本上互不往来。在劳动报酬问题上,种植园主明明自己故意压低被雇人员的工资,却告知他们是别的民族集团不让付给高工资,以此挑动一个民族集团去反对另一个民族集团。一旦某一个民族集团进行反抗或举行暴动,种植园主便煽动其他民族集团予以镇压,制造各民族之间的不满和仇恨。例如,19世纪在加勒比地区尚未独立的英、法、荷等国殖民地,当局故意挑拨先至民族黑人与后至的印度人、华人、爪哇人、葡萄牙人等契约劳工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后至的契约劳工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黑人因此则认为契约劳工是来从自己口中抢面包的,是自己的生存对手,甚至还把殖民当局故意给自己压低工资的做法也归罪于他们,对他们心怀不满和仇恨。在1856~1889年间圭亚那黑人和葡萄牙人之间因零售贸易方面的矛盾曾多次发生冲突,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另外,圭亚那的葡萄牙人本身属于欧洲白种人,但因他们最初是来自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有契约劳工的历史背景,因此,其他欧洲人对他们则另眼看待,甚至称他们为“葡萄牙佬”或“马德拉人”。于是,葡萄牙人与其他欧洲人的关系也不和睦。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殖民主义“分而治之”和“种族歧视”等政策的阴魂不散,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罢了。它对拉美的民族关系仍然有消极的影响。例如,圭亚那的人口统计中仍沿用过去的人口分类法,习惯上将葡萄牙人与其他欧洲人加以区别,把其他欧洲人作为一类,把葡萄牙人则作为另一类。另外,在圭亚那、牙买加、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印度人和黑人始终保持着距离,相互关系很不融洽,成为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第三,民族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根深蒂固,去之不易,现在仍有滋生的土壤和气侯。拉美多民族社会开始形成至今已有5个世纪的时间。民族矛盾和问题与多民族社会乃相伴而来,历时久长,根深蒂固,既有顽固性又有敏感性。加上各国都还有滋生民族问题的土壤和气候,因此问题不好解决,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表现出来。另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民族矛盾和问题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尤其重要的是,历史的变迁使拉美现在的民族分布区域、经济活动范围等都有大致的固定格局。这和别的各大洲情况不太一样。在拉美,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一般来讲,广大的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远地区,从事农、牧、林业。欧洲人基本上或者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城镇,多做白领工作,各国掌权者也是这些人。黑人多数从事繁重的工、农、矿业等体力劳动;在有些国家特别是加勒比国家,有极少数黑人从事白领工作或属掌权者。印度人、爪哇人中务农的占多数。华人、日本人、韩国人等多生活在城镇,从事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等等。拉美各民族的这种生活布局和经济活动的划分客观上就造成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并形成一种习惯势力。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政治倾向和态度,而且极易受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和煽动,发展成为民族问题。现在,拉美各国执政的政党或者有影响的政党多为资产阶级政党,一般都代表资产阶级中上阶层的利益。许多政党为了上台执政往往还要借助民族情绪或者民族矛盾,甚至拉一派打一派,从中渔利。另外,各国政府针对本国的民族问题,虽然都曾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在拉美现行的社会制度下,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其量只是对民族关系问题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拉美的民族问题时隐时现,一个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能突出,在别的地方不甚明显。过一阵子可能又出现另一种情况。
第四,冷战结束后国际上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前后,发端于苏联和东欧的以民族分离和排斥外来民族等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浪潮波及西欧、北美、非洲等地,如长期遭受北爱尔兰民族问题困扰的英国又出现了苏格兰民族主义运动,法国“科西嘉民族解放运动”因长期受压抑而发泄不满,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件;1992年4月美国洛杉矶发生大规模的黑人种族暴乱,加拿大魁北克等地的分立主义运动重新形成高潮;非洲普遍发生了反政府骚乱,如科特迪瓦、加蓬等社会动荡频发,索马里因种族间仇杀内战不止,等等。这股民族主义浪潮对拉美地区的民族问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局出现动荡不稳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政局动荡不稳现象,有的属于纯粹的民族问题,有的与民族问题有一定关系。例如,智利最大的印第安人集团马普切人一直在为恢复失去的土地、消除贫穷和落后等问题进行斗争。早在1991年,一个马普切人组织在与政府谈判要求恢复其土地权利的过程中,认为由于强加的国界给马普切人造成了损失,提出马普切人从智利分离出去,与阿根廷的马普切人联合一起,建立一个马普切人国家。该组织还制定了恢复它们权利的计划,并考虑制作一面马普切人国旗,作为代表它们特征的一种标志。(注:Latinamerica Press,Lima,Peru,October 24,1991.)1995年6月住在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边界附近尼加拉瓜湖南边的520多名马莱库族印第安人宣布建立“艾雷库共和国”(面积212平方千米,“艾雷库”系马莱库族语,意为“友谊”),首都定名为奥古斯特·罗德里格斯,并向联合国驻哥斯达黎加官员提交文件宣布独立和申请联合国席位。原因是根据1858年两国签订的边界条约,艾雷库地区应该属于哥斯达黎加。但是,在1905年勘察边界时,勘察人错误地将该地区确定为尼加拉瓜领土。两国政府对这一历史性错误一直没有纠正。马莱库人不同意划过去,故宣布独立。当时,联合国没有予以承认。哥斯达黎加马莱库族印第安人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时至2003年,他们的独立活动似乎准备得更加充分,不仅取好了国名,而且还设计了国歌和国旗,其领导人还提出通过搞生态旅游来发展“国民经济”的设想。(注:《环球时报》2003年8月8日。)无独有偶,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也曾有一边界争议区(面积453平方千米,争议已170年)。1992年经国际法庭仲裁,该地区被划归洪都拉斯。居住在那块土地上的500多名萨尔瓦多人不同意划过去,随后长期坚持在洪都拉斯境内的艾尔山库多村升挂萨尔瓦多国旗,表明自己的国籍。(注:Latin American Newsletters,Latin American Weekly Report,London,29 June,1995.)当然,马莱库人、萨尔瓦多人的问题也不应该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民族问题。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勒比地区的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两国的印度人与黑人的关系日益恶化,相互之间斗争和冲突不断,致使政府工作无法正常运转。圭亚那2001年不得不举行建国以来的首次提前大选;2002年圭亚那发生的带有种族特征的凶杀、抢劫筹暴力事件达到历年来最高峰,同年7月又发生了黑人游行队伍冲击印度人当政的总统府事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2000年进行了大选,印度人当选为总统。但因黑人和印度人两族斗争激烈,新的内阁成员宣誓就职受到阻挠,政府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只好于2001年提前举行大选。此次大选后黑人就任总统,然而由于同样的原因,议会连议长也选不出来,国家预算也无法制订和通过。于是,2002年该国再次提前举行大选。结果,本该5年举行1次的大选变成了1年举行1次,3年中举行了3次大选。即便如此政局仍动荡不稳。两国上述情况的发生,除了有本国的内在因素之外,也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外情绪和行动。例如,智利人不承认自己是梅斯蒂索人,而是称呼自己是智利人,极力排斥玻利维亚等国移民;阿根廷的情况也是如此,对来自其他拉美国家如玻利维亚、秘鲁、巴拉圭、智利等国的移民持排斥态度;在多米尼加,许多人宁肯将自己说成是印第安人也不愿意说成是穆拉托人,如果一个人清楚自己不是白人,那么说自己是印第安人比说非洲人要好。多米尼加长期以来排斥同岛居住的海地人。在多米尼加生活的海地人约占全国总人口(800万)的6%以上。1999~2001年期间该国政府实行了人称“加勒比式的种族隔离”政策,大肆驱逐海地人,仅2001年1月被驱逐的海地人就达到4000人。在秘鲁,日本后裔藤森在1990年当选为总统后,国内排斥日本裔的情绪再次显露出来,加上一些政治原因,日本人在一定程度上则成了众矢之的,处境比较艰难。1991年3名造访秘鲁的日本人被杀害,日本驻秘鲁使馆附近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2000年12月藤森总统滞留日本不归,日本政府宣布藤森拥有日本国籍后,秘鲁群众反对日本人及其后裔的情绪一度非常高涨,到日本驻秘鲁使馆门前举行抗议活动,并烧毁日本国旗。
民族关系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性质的民族关系问题。因此,解决的方法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拉美的民族关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所造成的。属于此类的民族问题,解决起来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的社会变革。属于非阶级斗争性质的民族关系问题,自然解决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
标签:印第安人战争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移民欧洲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黑奴起义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黑人文化论文; 移民论文; 民族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