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图书馆学模型的改进与应用_图书馆论文

分析图书馆学的模型改进和应用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图书馆学理论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内核,以及通过这一理论内核构成的、能统一指导以纸质文献为基础的传统图书馆和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现代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的理论体系,分析图书馆学为此提出了一个可以作为内核的理论构架[1-3]。但分析图书馆学建立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引进的分析量不是通常图书馆统计量,因此,分析图书馆学理论在应用上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必须找到能沟通理论参量和现有统计数据的渠道,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考察,目标是将分析图书馆学理论推向应用。

1 分析图书馆学的模型改进

在分析图书馆学基本模型中,采用了外观流入信息、流出信息和内观知识水平、技术水平等抽象分析量,这与现有图书馆人、财、物统计指标差距较大,不便于实际应用,故必须首先在概念修正基础上对抽象分析模型进行改进,再设法与现有统计指标相沟通。

首先,将抽象分析量集中为信息I与知识K,保留信息I与知识K的关系(这一关系的重要性是在理论上统一了Brookes方程、Rescher模型和Roussean定律),但需在概念上做一修正,即:是输入图书馆的信息I转化成了存储于信息资源R中的知识K、而不是图书馆内的知识转化成了输出信息。这样,资源R的概念被自然引进,与资源R相应的服务S也随之提起,于是,资源R和服务S可以作为具体分析量引入模型,其中资源R与知识K均源自信息I,是信息的不同转化形态。经更新处理后的图书馆抽象-具体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的抽象-具体分析模型

抽象-具体分析模型可以作为分析图书馆学的标准模型,其主要价值是将抽象分析与具体应用相联结。但该模型难以适应现有统计指标体系,于是,进一步回避抽象参量信息I和知识K,将图书馆分析模型简化为图2:

图2 图书馆的简化分析模型

简化分析模型实际上就是单纯考虑资源R与服务S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将图书馆看作是一个拥有资源、提供服务的功能体,其主要价值是揭示出图书馆的基本问题是资源与服务的矛盾。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系统功能必然有系统结构相对应,就图书馆而言,结构就是人、财、物的组合,因此,可以将资源R具体化为信息资源IR和结构(支撑)资源SR,服务S在计量上则可以具体化为用户数量U加上网上点击量V,这样的具体分析模型就可以接近现有统计体系,可称为统计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图书馆的统计分析模型

统计分析模型的主要价值是可以将模型分析分与统计数据相贯通。与图书馆统计分析模型相对应的图书馆函数成为f(IR,SR,S),此时,f与投入(成本)函数c(M)之间的平衡构成图书馆方程:

c(M)=f(IR,SR,S)(1)

其中f、c表示函数系,M等于图书馆经费

2 分析图书馆学理论参量的统计分解

要将分析图书馆学应用于实践,最简捷的办法是将分析图书馆学统计分析模型中提出的理论参量分解为当今图书馆统计中已有的计量指标,这是定量应用分析图书馆学的一个途径。

参考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的统计指标和数据[4],可以将统计分析模型中的参量分解如下:

成本函数等于图书馆经费,可以分解为书刊经费M1、人员经费M2、运行经费M3等,计量公式为:

一般来说,总经费M在预算上总是可以分解为书刊经费M1+人员经费M2+运行经费M3,但国内运作习惯往往是人员经费不纳入图书馆经费预算,这时,只要用设备经费取代人员经费,模型的所有计算关系就依然成立。

信息资源IR可分解为现刊品种数IR1、电子资源量IR2、特种文献量IR3等,计量公式为:

结构资源SR可分解为专业馆员数SR1,支持职员数SR2、计算机数IR3等,计量公式为:

在服务计量上,用户数量U可以作为反映传统纸质文献服务的指标、网上点击量V则可以作为反映电子资源网上服务的指标,故服务计量S可以定义为等于户数量U与网上点击量V之和,这是既简洁又有内涵的一个指标:

S=U+V(5)

经这佯分解后的各项指标基本上就都是现有图书馆统计中可以获得的数数据,有利于进行实际分析

3 统计指标中的主参数分析

在图书馆实际运行中,往往是经费决定一切,因此,根据经费来设计图书馆运行是自然而然的模式按照投入成本向极小方向化服务水平向极大方向优化的一般原理、统计分析的教学优化模型成为一个双目标规划:

由于图书馆经费、人员、书刊价格等都存在相对刚性和上涨趋势,故可调控的指标非常有限,只有IR和U较灵便。

从理论上考虑,用户人均有的经费数量M/U、人均占有的信息资源IR/U和人均享有的结构资源SR/U是应向大的方向优化的指标:而单位资源的经费投入M/IR、M/SR则是宜向小的方向优化的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更便捷的处理方式是基于统计分析模型进一步提取出能代表图书馆主要“性能”的“主参数”,这样既可简化和细化计算并能直接用于同类图书馆的比较,同时也可避免建立(6)式的具体数学方程。例如,与经费中的书刊经费、信息资源中的现刊量、结构资源中的专馆员等相关的参数应是关键性“主参数”(这些“主参数”相当于图书馆系统的“序参数”,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系统的主要“性能”),下面就是针对这类主参数所进行的分析提取:

信息资源购置经费是所有图书馆关注的焦点,主要可比参数可选用户人均书刊经费,让用户人均书刊经费M1/U构成一个主参数,就能反映图书馆用户人均享有的书刊经费数量,该指标越大,用户人均可用的书刊就越多。

对重视学术研究的图书馆而言,用户人均现刊量IR1/U应是一个主参数,它反映了图书馆用户对研究型信息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该指标越大,用户人均可用的研究型信息资源就越多。而对重视数字化的图书馆而言、用户人均电子资源量IR2/U或人均电子资源经费也可以作为主参数。

对重视服务深度和服务质量的图书馆而言,专业馆员人均用户量U/SR1和支持职员人均用户量U/SR2应是主参数,U/SR1以反映图书馆能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U/SR2可以反映图书馆能维持开放服务的能力,这两个指标越大,馆员的平均负担越重,服务深度和服务质量必将受到影响。而对重视计算机设备的图书馆而言,人均计算计拥有量SR3/U也可以作为主参数。

这样,可以将M1/U、IR1/U、U/SR1、U/SR2等作为同类图书馆比较的主参数,下面就是对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进行主参数比较分析的实例。

4 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主参数比较

这里,从美国著名大学选取8个私立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Columbia University,Cornell University,Duke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Yale University)和2个公立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University of Michigan)作为代表性大学作为实例、利用ARL统计数据比较其图书馆的几个主参数。

4.1 用户人均书刊经费

根据ARL统计数据,计算MI/U结果见表1。

表1 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经费主参数(2000-2001)

显见,美国私立大学图书馆的用户人均书刊经费大于公立大学,而Harvard、Princeton、Stanford、Yale等一流大学[5](top universities)的M1/U又遥遥领先。

4.2 用户人均现刊量

现刊在信息资源中占有核心地位,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的用户人均现刊数据见表2。为便于比较,同时把根据ARL Supplementary Statistics数据计算出的人均电子资源经费列入表中(其中N/A表示Not Available,指原始数据未获得)。

由表2可知主参数IR1/U的性质与MI/U类似。虽然美国著名大学电子资源经费占图书馆资源经费的比重大多低于平均值16.25%[6],但人均电子资源经费的绝对值仍较高。

表2 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主参数(2000-2001)

4.3 馆员人均用户量

根据ARL统计中的专业馆员(SR1)和支持职员(SR2)等数据,计算U/SR1和U/SR2结果见图表3

表3 美国著名大学馆员结构及服务主参数(2000-2001)

由此可见,虽然馆员人均用户量各大学图书馆很不一样,但一流大学大多不超过100。在美国,上述分析可以给出的参考结论是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用户人均书刊经费应争取500美元以上(其中人均电子资源经费100美元以上)、用户人均现刊应争取2种以上、馆员人均用户量应控制在100以内。水平大学图书馆参考。

5 小结

通过上述实际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获得了一些具体量化认识,这样的数据分析实际上是分析图书馆学思想的通俗化应用,成效是抽象的分析图书馆学与具体的统计指标之间得到相互贯通,这是以上分析的主要意义之所在。

在同时包容数字信息为基础的现代图书馆和纸质文献为基础的传统图书馆的当代图书馆学理论内核建构方面,国内主要是笔者提出的抽象图书概念及其分析化发展,国外则主要是提出了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概念[7-10],但复合图书馆仅仅是一个观念,没有系统比的处理方法,因而建立在抽象分析基础上的分析图书馆学更有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复合图书馆和抽象图书馆的观念均可在分析图书馆学框架下得到统一。

利用统计分析模型,理论参量已经与统计指标之间直接沟通,故可以免除抽象图书馆学中的两个设定:“单位信息增量产生的单位知识增量应与有效信息量成正比”和“图书馆技术水平应与单位时间内图书馆对输入信息的处理量成正比”。这样,分析图书馆学的理论假设得到弱化,应用条件将更宽松,适应范围将更广泛。然而,用统计指标取代抽象分析量虽然简化了数学处理,实际上也导致分析图书馆学退化成了统计分析,失去了抽象分析的理论深度;而如果坚持理论的高度抽象,又将导致理论与现有统计数据相疏远。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究竟应该让理论分析适应统计指标还是应该根据理论分析的需要设计或引进新的计量指标?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折中方案是利用现有统计指标组合出分析所需的理论参量,或将具体图书馆方程的求解结果解释为现有统计指标,这需要一些宏观思想[11],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编审:王宗义

标签:;  ;  ;  

分析图书馆学模型的改进与应用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