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高校是国家先进文化的播种机,是社会精神思想文化建设的高地,在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在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创新上承担重要的社会职能。本文从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出发,从教师层面、大学生群体层面,对高校加强文化自信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文化自信;路径研究
高校是国家先进文化的播种机,在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创新上承担重要的社会职能。坚持文化自信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对文化自信重要意义的认知
(一)高校教师要将文化自信的长期性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不断强化文化自信理念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文化自信是高校无形的实力,是高校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积累沉淀形成的内驱动力,是高校内在的深厚底蕴。高校的文化自信具有长期性,教师教学效果并非一蹴而就。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训往往是由于漠视文化自信,忽视其长期性和潜在性,因急功近利而出现的低效率和市场化造成的。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注重外在的,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过程中,更加注重潜移默化的、内在的文化作用,多花时间和精力在文化自信的育人方式和育人效果方面,加强深层次的文化支撑,避免表面和临时的投机变通。
(二)高校教师要将文化自信的特色充分反映在教学和科研中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体系精神的认可和肯定,具有很强的特色性。出于不同目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的选择,同一文化将反映出不同的价值。高校教师既是文化自信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授者,在教师科研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理念和模式进行传播讲授和宣传执行,用实际行动树立文化自信意识,不断通过自我审视、自我思考、自我探索来实现从教学活动、学术研究、育人实践到价值层面的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差异化,不同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和实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坚持和体现文化自信的特色性正是能将个体差异打通的重要方式,在文化自信中彰显出来的自主选择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也会成为教学效果的重要反映。
(三)高校教师要文化自信的系统性贯穿于教学始终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和运用文化自信的系统性,积极找寻大学知识传授与文化自信的共同点和相通性,用一种动态思考方式、开放研究心态、不断更新的传播方式系统体现出文化自信在高校育人领域的启迪和熏染效应,使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将文化自信的系统性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学科研和价值追求的全过程。在教学环节找准文化自信的切入点,将二者融合统一,用文化自信促进实现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深入思考高校教师要把什么传授给学生,通过什么方式传授给学生,在传授过程中体现怎样的理念和价值,来最终达到文化自信系统性育人的理想目标。
二.大学生群体加强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一)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文化影响力的体现和标识。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是秉持优秀文化传统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大学生群体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内外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知识储备,正是沿着优秀传统文化脉络继续前进和探索的最佳时期,对于坚定传承文化的责任,丰富拓展文化繁荣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继承和弘扬的同时,要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进行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递进认识,深刻领会其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把握其中的哲学、文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用现实视角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科学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容。大学生群体要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自信,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高尚道德和理想追求等判断标准和价值追求,顺应现实和发展趋势,以历史和世界的范围视角,应对多元化文化交流和沟通,才显得更有底气和胸襟,才能够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信。
(二)要在学习和领会革命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可以在某一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中集中反映出来。我们国家的历史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革命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总结提炼出的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学生群体认真学习和领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认识到形成革命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认识观念,即文化自信的主体也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政党、民族和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那么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才使得革命文化的自信更加坚定和富有战斗力。因此,要学习领会革命文化就要全面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其次,学习领会革命文化要从文化精神入手,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中,充分感受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强大感染力,为大学生活提供精神鼓励和前途道路指引,更加奋发有为地投身于大学生活和学习当中,与迷茫、懒惰和消极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学习领会革命文化要发自于内心,运用于实际。革命文化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宗旨,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有力的行动指南。大学生群体要多在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宣传上花时间、下功夫,坚决与偏离、歪曲和否定的观点和言论作斗争,做革命文化的捍卫者和维护者。
(三)要在认同和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社会和历史前进中不断发展的。在当前社会主义进程中,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发展更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独立和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文化,聚焦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预示着更高阶段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发展未来。大学生群体成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和新时期,面临多种文化理念和认识观念的交汇和冲击,既容易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容易产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忽视和淡漠,因此,坚定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推动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显得十分必要。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充分继承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质和精神品格,坚持正确的善恶观、荣辱观和是非观,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了解党情、国情、社情和民情,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召唤,为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时代高校加强文化自信的具体措施
(一)在读历史读经典项目中增强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阅读经典著作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历史和经典著作读得不够,缺乏引导和激励等问题,很过高校都把阅读书籍作为夯实大学生思想文化根基,积淀厚重底蕴和培养人文情怀的重要措施。通过阅读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通过阅读来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阅读来增强文化自信是一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面对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信息获取手段的多样化,大学生群体走出网络、走进教室、走进课堂、走进图书馆,静下心来读历史读经典,将成为高校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在启动和推进读历史读经典项目过程中,可由高校管理部门和相关学院邀请专家学者为大学生群体推荐书单,按照不同类别和需求分成必读书、选读书、精读书、泛读书等,为读历史读经典项目明确范围,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同时每学年定期对书单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以保证更多更新的书籍纳入到阅读项目中来。注重读书与运用相结合,组织开展实践研讨活动,以讲座、学术沙龙、调研参观、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延展项目内涵,增强项目活力。在实施手段上,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与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大学生群体积极性,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量化考核评价管理体系,不断丰富项目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必修学分与课外学习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扩大项目覆盖面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将读历史读经典项目纳入课程设置方案,计入必修学分,以课堂阅读和课外自学的方式开展。大学生群体依据个人兴趣,从项目书单中选择一定数量书籍进行阅读,还可自选参加多种形式的项目实践活动。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培育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得到了党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从其课程设置来看,目前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内容。课堂教学注重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注重将思想政治理论渗透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与行为当中,使大学生群体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内涵,与推动文化自信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互补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文化自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围绕提升大学生群体人文素养、培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可见,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将文化自信贯穿和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培育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在理论与实践当中都有很强的可行性基础。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让大学生群体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精髓,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思想上增强文化认同感;应加大对革命文化的讲授深度,丰富教授形式,充分展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爱党爱国热情;应注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和认识,以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的提升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简介】魏巍巍(1982-),男,汉族,吉林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治。
参考文献:
[1]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8.01.18.
[2]李博.坚定文化自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N].人民日报.2016.11.18.
[3]何慧星.大学文化的当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2,(01):20-22.
论文作者:魏巍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文化论文; 自信论文; 群体论文; 大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先进文化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