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长泰县医院福建漳州放射科 363900;2福建省长泰县卫生防疫站福建漳州门诊部 363900)
摘要:目的 CT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抽选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CT检查,随访3个月,通过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本次8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34例,认知功能正常46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既往史、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头颅CT提示,下丘脑、脑萎缩、丘脑后部、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等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CT检查能够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CT复查能够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利于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CT;临床价值
在脑血管疾病临床上,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最为常见,包括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血管性痴呆(VaD)、混合性痴呆,最常见的是VaD。VaD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但人格改变不明显,典型症状是出现记忆障碍,情绪波动大,且伴有局灶性脑组织病变体征[1]。所以,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学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才能早期进行有效干预。本文就CT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为(55.6±5.18)岁。已排除:①意识障碍者。②精神疾病者。③陈旧性脑卒中。④伴出血性脑卒中者。⑤认知障碍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收集记录患者CT影像学表现,登记患者的具体个人资料、既往病史、现病史,为掌握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作颈动脉彩超。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随访目的是观察患者3个月内是否继发血管性痴呆,随访结束后电话通知患者回院进行复查,通过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等方式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1.3 CT检查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第一次CT检查后,在72小时内,再进行一次CT复查,再次明确病灶的位置、性质,观察病情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数值变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 检验,频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8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34例,认知功能正常46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既往史、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头颅CT提示,下丘脑、脑萎缩、丘脑后部、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等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的主要因素。
3.讨论
我国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5岁以上人群是VaD的高发期,死亡率比较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非常沉重的负担[2]。临床研究发现,VaD是缺血性、出血性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动静脉畸形、脑静脉窦血栓等脑血管病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往往导致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发病,由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往往呈现进行性加重状态,常导致疾病初期得不到重视[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高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老年生活,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没有取得显著进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能在疾病早期进行积极干预,才能更好的预防、延缓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的发生、发展。最近几年,有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史、低学历等因素能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4]。
本次研究80例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34例,认知功能正常46例。本次研究证实了,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下丘脑、左半球枕叶、左半球额叶等缺血性病变、脑白质病变以及多发病灶等。由于诊断标准不同、研究对象、地域等不同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果,因此,临床上还应对相关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使结果更准确和更具推广性[5]。
总而言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是多发病灶、脑萎缩、下丘脑、左半球枕叶、左半球额叶等发生病变,则非常容易发生继发血管性痴呆疾病。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要加强警惕,及时发现,尽早进行有效干预,才能有效阻止、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而CT检查能够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CT复查能够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才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社会压力。
参考文献
[1]代志远,卢祖能.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患者与头颅CT所示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01):42-45.
[2]武胜涛,张羽,李富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57-59.
[3]赵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104-105.
[4]纪祥辉.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41-42.
[5]张德永.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变结构的功能影像学与认知关系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74-77.
论文作者:陈志涌1,王文珍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血管性论文; 缺血性论文; 痴呆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继发论文; 疾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