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能投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当下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各种工程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工程安全俨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人们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阻碍和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工程安全问题,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尊重并且遵循施工过程中的规律,除此以外还应该要加强工程安全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技能培训机制体制,建立和当下相适应的工程安全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安全;工程事故;人才培养
一、前言
工程安全是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推力,在当下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的时期,党和政府对于工程安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程安全制度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探究当前工程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且探索我国工程安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会和新理念,为社会输送一批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二、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基层的工作人员没有较为强烈的安全意识,并没有时刻守住安全这根红线,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当中,各类施工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出现,给社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安全生产意识应该是任何一个参与工程建设人员心中的警钟,只有时刻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才能在关键时刻对整个集体和他人负责人。
(2)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现代化发展历时较短,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一些规定不能及时的出台,在实际的操作中便会造成混乱,这也是使得在工程建设中出现安全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人的重要原因。在安全施工管理中,必须针对工程施工的管理现状,全面地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对施工人员的行为制约,保证整个施工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3)缺乏专业人才
因为在人才培养上出现空缺,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真正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先进的人才是推动工程安全建设的重要推力,但是因为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其中部分人才也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才使得我国工程安全的发展处于一个瓶颈阶段。
三、工程安全事故的特征
(1)工程安全事故诱发原因的复杂性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呈现出实施范围相当广泛、单项规模较大和涉及领域众多的特点,所以现代工程相比于之前的工程变现出较大的复杂性,这就给工程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一项工程从设计之初开始,就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任何一处出现小小的纰漏,就会成为工程安全的“蚁穴”,最终使得整的“大坝”有坍塌的危险。从画图、规划、实施到运行等多个阶段,都需要按照严格的原理和科学的论证来进行,无论在哪个环节,都会因为自身的复杂性而给最终的结果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加大了工程安全管理的难度。
(2)工程安全事故客观表现的长期性
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安全隐患处于潜伏期的时候,并不容易被察觉,但是当危险爆发易于察觉的时候,却已经发展到难以控制的阶段,想要真正的清除它的影响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无疑会增加整个工程的成本,使整体的效益降低。所以只有在工程开始的时候,就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每一个阶段都严格的遵循工程建设的规律,不急功近利。
(3)工程安全事故内在因素的关联性
因为一项工程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而工程安全事故内在也表现出关联性。当一个安全隐患已经出现,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很有可能会引起其他不可知的隐患,危害在不断地膨胀,越往后面发展,人为可以控制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一旦有安全隐患暴露出来,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就必须要调整施工计划,这对于整个工程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耗。所以在安全施工的角度来讲,并没有哪一件小事值得被忽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工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正确科学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行动,使人们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所以树立工程安全意识就会改变人们以往的认知,在工作期间,会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从而就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在现阶段的事故中,大多数是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层施工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科学的文化素养而造成的。现阶段的社会下,一个工程事故便会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大大超过以前工业社会的影响程度。关乎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迫切的摆在眼前,如果人们不改变自己的意识制止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最终只能是自食恶果。
所以必须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在工程施工当中,是要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所以,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当中,如何提高安全意识,使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都具有对施工安全的自觉能动性,就变的尤为重要。
五、工程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总体纲领,可以有效的指导培养活动的进行。在高等教育的阶段,在确定工程安全专业性人才时应该要考虑到学科特点和市场的需求,更应该注重学科的专业性,为社会输送出对口的符合需求的人才。
首先应该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其次,是否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是衡量这些“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最后,作为新世纪的人才,理论创新能力是推动整个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力。
(2)培养模式探索
1、开放式办学
开放式办学是指社会教育力量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格局,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力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操作层面来讲,可以采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较为固定的实习和见习单位,强化课堂理论知识的运用,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积极寻求高校之间的合作,相互借鉴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便可推动我国工程安全人才培养的计划更好的实施。
2、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型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具有活力。通过开展邀请学术界的权威人士,开展更多的教育讲座,启发并引到学生们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对于那些被采用的新点子、新理念,要给予肯定并且要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3、淡化行业壁垒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蓬勃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才和行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行业之间完全封闭和垄断的情况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工程安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却和很多的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要逐渐打破行业间条块分割的不好局面,才能给工程安全的人才培养注入新鲜的活力,也有助于培养的出来的人才具有专业性和通用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4、拓宽专业知识的学习面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除了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的安全施工意识,掌握更加专业的安全生产技术,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经受住残酷市场的考验。
六、结语
科学技术和时代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工程安全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希望能够启发当下的教育工作者,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笔者也相信,工程安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会不断的完善,工程安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德蜀.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刘宏,吕保和.21世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5),42一45
[3]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38 ~40
论文作者:周昆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3
标签:工程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论文; 就会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