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考试机构的成本管理_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论教育考试机构的成本管理_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试论教育考试机构的成本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成本管理论文,教育考试论文,机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育考试成本预算的编制

教育考试成本预算是教育考试机构对预算年度各考试成本对象的活动进行预测和汇总,以数字、文字、图表等形式设立的成本目标,也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特定期间教育考试机构的各成本对象的耗费水平,为揭示成本差异、实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分析提供了依据。

(一)教育考试成本预算的内容

教育考试成本预算可分为总成本预算和各成本对象的预算。由于考试机构的成本核算期间为课程考试的周期,因此,各成本对象的预算也应以课程考试周期作为成本预测期。各成本对象预算汇总起来,就成为考试机构的总成本预算。根据考试成本的分类,考试成本预算可以按照经济用途划分为人员费、试卷购置费、业务费、资本性支出摊销费和其他费用五个成本项目,分类归集及汇总而成。

(二)教育考试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1.零基预算法。可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的预算”,是指不考虑以前期间的成本耗费水平,只根据成本预算期内各项考试业务可能发生的各种耗费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完全不受以前年度成本水平的干扰,而是以零为起点,从而避免了原来不合理或一次性成本耗费对预算的影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资金使用的特点,但是,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大,要求预算编制水平较高。

2.差额预算法。是指在以前期间成本耗费的基础上,考虑本预算期内各项考试业务的增减变动因素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操作,且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本期成本预算与上期相比的变动程度以及变动的原因,便于对预算进行纵向比较。

3.目标预算法。是指成本预算期总收入扣除目标结余,确定成本预算期内目标总成本,进而将目标总成本分解,并确定各成本对象目标成本的方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果实际总收入与预算总收入基本一致,则目标成本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不应当被突破。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预算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考试活动耗费的控制,及时对比和调整执行情况,提高考试机构经济效益。

二、教育考试成本的控制

教育考试成本的控制是指根据成本预算预定的成本限额,采用必要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实行例外管理原则,对教育考试成本的各成本项目进行约束和监督,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期成本目标的过程。这里定义的成本控制是以完成预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成本,是属于狭义的成本控制概念。

(一)教育考试成本控制的方法

1.人员费控制。减少聘用临时人员的开支,有效地降低组织考试需占用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对具有固定成本性质的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对具有变动成本性质的费用按照单位业务量进行控制。

2.试卷购置费控制。在成本控制时按照单位业务量进行控制。

3.业务费控制。对具有固定成本性质的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对具有变动成本性质的费用按照单位业务量进行控制。

4.资本性支出摊销费控制。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适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降低固定资产维护、修理、能源消耗等方面的费用,使固定资产的运行费达到较低水平。

5.其他费用控制。其他费用大多属于固定成本,可以实行总额控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同成本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利用责任会计的一些概念,把教育考试总成本作为总目标责任成本,通过责任分解,确定各级考试机构的责任成本,编制各级责任成本预算。各级考试机构作为不同层次的责任单位,应在本责任单位权力所能调节和控制的范围内,进行事前预控、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

(二)教育考试成本控制的作用

教育考试机构对考试成本进行控制,是适应环境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的基本手段,是促进、约束和调整考试活动全部过程的必要措施。在考试活动期间,要通过必要的沟通和调整来保证目标成本或成本预算的完成,并且在出现问题时纠正编差。成本控制过程也是信息反馈和目标调整的过程,如果控制缺乏灵活性,会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增加预算执行的难度;如果控制不严格,会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相脱节,无法达到既定目标。因此,把握成本控制的尺度,直接影响着成本分析和成本评价的结果。

三、教育考试成本的核算

(一)教育考试成本的概念

教育考试成本是指教育考试机构为组织特定考试发生的各项资源耗费的货币表现。考试机构的全部相关耗费计入考试成本,不再单独设立期间费用项目,所以考试成本应确认为完全成本。

(二)教育考试成本的对象

核算教育考试成本,必须首先确定考试成本对象。按照考试成本核算程序分类,可以分为最终对象和中间对象,考试成本最终对象是参加不同类型考试的考生;考试成本中间对象是指教育考试机构组织考试过程中发生耗费的各个部门。按照详细程度分类,可以分为课程对象和组群对象,课程对象是指按照考试课程确定的成本对象,组群对象是指按照考试类别确定的成本对象。

(三)教育考试成本的核算期间

教育考试机构事业会计核算期间为日历年度。由于考试周期与事业会计核算期间有所不同,考试成本核算期间与事业会计核算期间也有所不同。考生通过一次性考试后取得某种资格的,发证周期为一次考试的周期,即为考试成本核算的期间;考生在一定年限内累计通过多门考试以取得学历或学位的,以及在一定年限内滚动式通过多门考试取得某种资格的,以每一门课程考试的周期作为其考试成本核算的期间。

(四)教育考试成本的记账基础

我国考试机构事业会计核算的记账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在进行考试成本核算时,应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从成本负担的角度看,当期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在当期并没有全部消耗,不应全部计入当期考试成本。而当期消耗的价值又有一部分是前期投入的,尽管当扔没有投入,但应计入当期考试成本。

(五)教育考试成本的分类

1.按考试成本的经济性质分类。考试成本按照经济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资本性支出、收入再分配支出五大要素。收入再分配支出是指各级考试机构发生的属于收入分成性质的支出,如上缴上级支出、对下级补助支出和捐赠支出等。这部分支出与考试机构的业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2.按考试成本的经济用途分类。按考试成本的经济用途进行分类,首先要把考试中心发生的支出划分为应计入考试成本的支出和不应计入考试成本的支出两大类。不应计入考试成本的支出包括收入再分配支出以及有专项资金来源的支出。应计入考试成本的支出再继续划分为人员费、试卷购置费、业务费、资本性支出摊销费和其他费用五个成本项目。

3.按考试成本与成本对象的关系分类。按考试成本与成本对象的关系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考试机构发生的能够直接归属到某一特定考试对象的各项支出。间接成本是指考试机构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到某一特定考试对象的各项支出。

(六)教育考试成本的核算程序

考试机构进行考试成本的核算,既要满足考试机构成本补偿的要求,又要满足考试机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为此,考试机构应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在账外设置单独的报表,对会计核算的数据进行调整,从而连续、系统、完整地进行考试成本核算。

1.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考试机构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发生的各种支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收支两条线为原则进行核算。将事业支出区分为计入考试成本支出与不计入考试成本支出,其次将计入考试成本支出分为计入本期考试成本与不计入本期考试成本,再将计入本期的支出按照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系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不应计入本期考试成本支出的转换。将资本性支出、其他需要待摊和预提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转换,按照支出的受益期分期摊销或预提。

3.直接成本的结转。考试机构发生的应计入本期考试成本的各项直接成本,可以直接按经济用途(即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结转到各成本计算单。

4.间接成本的分摊。考试机构发生的应计入本期考试成本的各项间接成本(不含资本性支出),应按经济用途(即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后,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全部转入当期的考试成本。

5.各级考试机构的成本计算。通过以上各步骤的考试成本分配和归集,各项支出均已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各成本项目。考试机构应编制成本计算单独予以反映。一般来说,某项考试在考试结束之前,发生的成本均为未完成成本;在考试结束之后,均为完成成本。

四、教育考试成本的分析

(一)教育考试成本的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成本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对两个或多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从绝对额和相对额的增减变动等方面,发现差异与问题。将本期考试成本与本考试机构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反映成本变动金额和趋势;与同级考试机构的成本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反映该考试机构在同行业中的成本水平;与本期预算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反映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以总成本为100%,通过计算各个成本项目占总额的比重,发现有明显问题的项目,指明进一步分析的方向。各考试机构的结构分析如果与历史同期或同级考试机构联系比较,可以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某一成本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可能是本成本项目绝对额发生增减变动所致,也可能是其他成本项目绝对额发生增减变动所致,因此,进行结构分析应将各成本项目结构比率的增减变动与绝对额的增减变动相联系进行分析。

3.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将不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某一比率,通过其与历史同期比率或同级考试机构同一比率的比较,找出差异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提率、待摊率、折旧费用率、其他资本性支出摊销率、资金回报率等比率。

预提率是指考试机构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设置的“预提费用”科目余额与成本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考试机构未来的承受能力,预提率越高,未来的承受能力越强。待摊率是指考试机构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设置的“待摊费用”科目余额与成本总额的比率,它也反映了考试机构未来的承受能力,但是待摊率越高,未来的承受能力越弱。折旧费用率是指考试机构按照平均年限法、加速折旧法等方法计提的当期折旧占当期总成本的比率,它反映了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消耗水平。其他资本性支出摊销率是指考试机构按照平均年限法等方法进行摊销的数额占当期总成本的比率,它也反映了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消耗水平。资金回报率是指考试机构当期结余与当期总成本的比率,反映了考试机构资金回报的水平,资金回报率越高,考试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五、教育考试成本与考试收费政策

教育考试机构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实行全成本核算,并向考生收取适当的费用以补偿成本耗费。

(一)教育考试成本耗费水平的确定

各项考试的实际成本并不能直接作为确定考试收费标准的依据。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成本耗费水平会有所不同。为此,作为确定考试收费标准的成本应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并调整相关因素确定。调整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实际成本中不必要的耗费以及未来可能发生但目前尚未发生的支出。例如,实际成本中超过本地区平均人力资源成本的人工费支出、超过本地区平均物质消耗水平的房屋及设备折旧费支出等,应予以剔除;而未来可能由考试机构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等则应计入作为确定考试收费标准的成本。

(二)社会平均资金回报率

考试机构垫付的资金应得到适当的回报,以利于考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确定考试收费标准时,在社会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应增加适当的资金回报,根据考试社会平均成本和平均资金回报率计算。平均资金回报率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资金回报率加权平均计算,一般应控制在6%左右为宜。

在考试机构以自有资金开展考试事业的情况下,考试收费加计的资金回报将形成考试机构的结余,其主要用途是扩大考试规模或改善考试事业的工作条件等;在考试机构以借入资金开展考试事业的情况下,考试收费加计的资金回报属于借款费用的回收。

(三)考试收费应交纳的各项税费

按照现行的税法规定,考试机构取得的收入应交纳营业税及相关的附加税费。如果考试机构还要征收所得税,则在确定考试收费标准时还要考虑所得税因素。为了保证考试机构能够取得足够的资金回报补偿,可以在资金回报率的基础上,按照所得税率,确定应计入考试成本的所得税额。

(四)考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确定考试收费标准的计算公式为:

考试收费标准=社会平均成本+资金成本+应交所得税+应交营业税费

由于不同考试的规模不同,其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的水平会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考试科目,其单位成本中分摊的固定成本相对较低,社会平均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在规模较小的考试科目中,其单位成本中分摊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社会平均成本也相对较高。在规模较小的考试科目中,如果某项考试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确定的收费标准超过了考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则应对考试收费标准进行适当降低。同时,为保障考试机构总体收支平衡,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社会平均成本较低考试科目的收费标准。

(五)国家宏观物价调控政策

分别对国家考试和社会考试规定不同水平的收费标准。对义务教育以及涉及培养人才基本环节的国家考试,实行收费限制政策。

(六)考试收入分配政策

各项考试取得的收入还应按照成本补偿原则、总体调剂原则、收益平衡原则,在各级考试机构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具体分配步骤是,首先测算各项考试的收入总额,然后测算各项考试的社会平均成本,根据调节因素调节成本后,测算资金回报总额并最终确定各级考试机构资金回报分配额。

标签:;  ;  ;  ;  ;  ;  ;  ;  ;  ;  

论教育考试机构的成本管理_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