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中国论文,金融市场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具有很强“传染性”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对亚太地区,甚至亚洲的经济与金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时至今日,危机还没有对我国造成直接冲击。自危机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并略有升值,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从1996年底的1∶8.2984,上升到目前的1∶8.2796。然而,由于危机造成的影响余波未平,后果触目惊心,再加上中国的金融市场问题多多,经济方面也存在着与危机国诸多相类似的情况,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爆发金融危机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对我国不受危机直接冲击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对此,本文拟通过中国与东南亚若干方面的对比分析,与持怀疑态度的人士商榷。
一、对外贸易的比较
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属新兴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济不发达,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初级产品在出口中占较大的比重。但中国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上占有明显优势。据海关统计,1997年1—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286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 %,累计外贸顺差达402.3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1422.9亿美元, 增长25.1%,占出口总值比重提高到87%。初级产品出品212.4亿美元, 增长11.7%,占其出口总值比重降至13%。在工业制成品中,增长较快的是机电产品和服装,其增长率分别为24.7%和30%,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从1996年开始,其出口额就超过了纺织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继续向提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技术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技术出口共签订合同533项, 合同金额 253.23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57.7%,出口的技术涉及机械、电力、 建材、轻工、船舶、航空、电子等多个行业与领域。截至到1997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近14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十贸易大国。
东盟五国(不含文莱)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096 亿美元(1994年)超过中国,但其对外贸易的结构比较落后:一是初级产品的比重大,二是出口和经济增长靠少数几个支柱行业支撑,对外依赖性大。如电子行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其出口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为来料加工,一旦这些行业产品出口受阻,整个经济就大幅滑坡。1996年世界性电子产品需求大幅度减少, 就引起了东南亚各国出口的大幅度下滑, 如泰国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5%猛降到96年的0.1%,就是例证。 由于中国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出口的类型多,范围广,即有落后的初级产品,也有中等水平的机电产品、船舶,更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航天产品。所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赖性小,抗风险性强。这一点是东南亚国家无法比拟的。
二、利用外资比较
引进外资是解决国内资金短缺的一种有效方式。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在积极引进外资政策的影响下,实际流入的外国资金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截止到96年底,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累计已超过32800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72亿美元,对外借款约1100亿美元。在我国有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外商投资多数集中于制造业,1996年,工业部门利用外资的比重,国外贷款大部分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和现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其中能源工业约占30%,交通通讯业占22%,重点原材料工业约占20%,机电与轻纺占14%,农业水利等占8 %。而东南亚国家引进的外资直接投资的产业和部门过于集中,过份集中于加工工业和房地产业。如泰国:私人部门的700 亿美元的外债大部分和外国投资的30%以上用于房地产业。尽管中国房地产业吸引外资在全部外商投资中的比重1993—1994年间曾高达30%左右,但1995年以后得到了有效控制,1996年已下降到17.5%的水平。东南亚许多国家(地区)的某些产业和市场已完全掌握在美、日、欧跨国公司手中,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电子工业、汽车工业、计算机工业、通讯工业基本上由外资所控制。美国花旗银行拥有泰国信用卡市场的40%,东南亚汽车市场的90%为日本公司所占有。尽管中国的某些行业的外资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没有达到控股的份额,而且从总体来看,外商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1994年外商企业产品收入仅占全国工业企业收入的2.66%。
从外债的安全度来看,中国中长期外债比重大大超过短期外债。在目前中国的外债余额中短期外债的比重只有12%左右,不及国际公认短期债券25%警戒水平,低于世界发展中国家21%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偿债率和外债率等负债能力及风险测算指标一直保持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和国家宏观控制范围内。截至1996年年底,中国的债务率、偿债率分别为75.6%和6.7%,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和25%的警戒水平。反观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外债安全度数低,比如泰国:尽管有330 亿美元外汇储备,但泰国十三个月内将要到期的外债已超过了它的外汇储备,泰国的外债为9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债务是私营部分贷款, 在今后五年内必须偿还500亿美元。 而目前泰国就已经不能为一些公债和贷款支付利息,其中包括作为世界银行子公司的国际公司的贷款支付利息。菲律宾也同样出现了外债急剧攀升的问题。
三、房地产经济的比较
中国房地产起步于80年代初,显然起步晚,但发展极为迅猛。当中国房地开始从沉睡中初醒时,国内外大量的投资者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1993年至94 年间, 中国房地产吸收外资在全部外商投资中达到了30%左右,巨额的资金无序地流入房地产业,很快把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推向高潮,当时社会经济的三大过热,直接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占其二,即房地产过热,开发区过热。中国房地产在短期内急剧膨胀的结果,导致大量的商品房、写字楼的积压。据统计,1994年,中国房地市场中已累计空置商品房屋3289万平方米。这一点与东南亚各国,房地产泡沫经济相类似。比如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分别占33%、30%和20%,过热的房地产投资热导致大量住宅、办公楼闲置,如泰国空置房屋85万套,房屋空置率达20%。相似中也有不同的地方。据国际上房地产权威人真正认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空置商品房与三年商品房竣工量相比较达到10%,就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危险警戒线。即使是按1996年的房地产市场的状况来计算,中国空置商品房与三年商品房竣工量相比较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况且,经过1995年以来的房地产经济的治理整顿和“软着陆”政策的实施,房地产经济的泡沫大为减少,到1996年,外商在房地产中的投资比重已下降到17.5%,目前,中国房地产经济处于比较健康的运行轨道。
四、金融管理体制的比较
1、汇率制度
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汇率并轨,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有三大好处:其一、汇率是在外汇市场公开交易中产生,较充分地反应了外汇供求关系,汇率的公信力增强,有利于汇率的稳定;其二、汇率的杠杆作用增强,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活动,我国连续几年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与此有直接关系;其三、有利于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国际上看,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面临汇率升值的压力,进行了产业转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业结构的层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也已形成了沿海到内地的梯度产业结构,拥有国内实行产业转移的优越条件。如沿海技术当次较高,而内地劳动力成本较低。这样沿海可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沿海依然保持了出口竞争能力,而内地提高了深加工程度,提高了国际竞争能力。这也是94年以来,人民币在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全国出口仍然具有潜力,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一方面使得汇率不能跟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失去汇率应有的调控作用,比如泰国的汇价14年一直保持在25铢左右兑换1 美元的水平,当美元升值时,相应地泰铢也在国际上升值,与之对应的日元对美元的贬值,其结果增强了日本的出口竞争能力,而泰国的出口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其结果泰国出口下滑,贸易逆差,经常项目赤字,这时货币实际已在贬值时依然坚持固定汇率,投机者就会有机可乘,抛出手中持有的当地货币。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保持本国货币币值只好大量吃进本币,抛出外汇,而固定汇率制又加大了中央银行实行控制的难度,到实在敌不住市场力量时,只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宣布实行浮动汇率。这种死守固定汇率的政策,使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因此大受打击,另一方面,在这种汇率制度下,维持固定汇率的手段只有调整利率,政府为了维护汇率,不得不在不该增息时提高利率,或是不得不在不该减息时降低利率。这样做固定汇率虽然保住了,但对经济机制损害极大。
2、资本项目
我国于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但资本项目仍不能自由兑换。中国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方面,仍保留了许多准入限制。到目前为止,B股与面向国内发行的人民币A股严格隔离,即使有一些外资迁回曲折进入资本市场,但外资至今还无法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主力市场。况且,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规模小:
(1)市场总值低,如表一:与东南来亚各国市价总值的比较, 单位:亿美元
1994
马来西亚
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
中国
市价总值1993 13451315 555 472 435
据统计:到1997年8月底,我国上市股票市价总值为16400多亿元,折算美元为1980亿美元,但可流通的市值尚不足1/4。
就连人口赶不上我国上海的新加坡,其市值都是我国的4倍多, 据统计1984—1994年,外资投入我国资本共计802.16亿元,平均每年不到10亿美元。
(2)与东南亚各国市场规模平均发展速度的比较
1990—94年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尼 菲律宾 韩国
资本总值平均增长30%
42% 52%
61%70%4%
这一项差额惊人。即使外国资本一下进入几百亿美元, 那我国一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以起到平抑的作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过早地向外资开放资本市场,以至外国投资者可以在短期内进出,为其投资活动提供条件,虽然这几年经济发展不错,但毕竟作用不大,不能抵挡国外投资的冲击。国际大投机家对我国之所以毫无办法,就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对外开放,外国短期资本无法在我国进行投机活动,这就告诉我们在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和股票市场等,对外开放应该慎之又慎,宁可慢些,也不要冒失从事,这些市场暂不开放,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是很大,而一旦出事,其危害却是深远的。
五、结论与启示
1、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 中国对外出口的结构总体优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对外贸易具有多层次性,且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抗国际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2、由于我国引进外资政策得当, 无论从使用外资的总体规模还是使用外资的效果都明显优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尤其我国将外资大部分引入到交通、通信、能源等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基础产业落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老大难问题,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将外资大部分投入到依赖性很强的加工工业和房地产业,这不利于发展本国的工业经济,容易促成泡沫经济的产生,特别是流动性短期资本在外资中的比重过大,容易造成金融风险。
3、中国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符合中国的国情, 这种汇率基本上能够反映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汇率的稳定与变通。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所采取的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不能跟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失去了汇率应有的调控作用。
4、中国的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 使国际货币投机者无法冲击人民币,人民币能保持稳定,这就告诉我们, 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和A股市场等,对外开放一定要慎之又慎。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过早地向外资开放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以致外国对外资可以短期进出,为外国金融投机提供了条件。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对比说明中国不会爆发金融危机,也不会受到危机的直接冲击,相反,中国的经济正在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中国经济经过“软着陆”之后,已步入“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轨道。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平稳运行,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8.2%, 外贸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8%,虽然能源、运输和部分投资品的生产有所下降,但由于国家即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和住房贷款,前不久,又对准备金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小幅调低了利率,整个经济基础是十分牢固的,经济增长前景是可观的。
当然,在排除了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同时,我国也从东南亚危机中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必须完善汇率机制,防范国际资本的投机。 此次危机告诉我们,一国货币汇率政策应当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调整,否则将受国际短期资本的投机冲击。根据IMF的统计, 目前采取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已由1990年的23国增至目前的48国;采取独立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已由1990年的25国增至51国。这充分显示了国际外汇市场进一步自由化,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已大势所趋。但应该看到这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较长时期的准备和一定的经济条件,如足够的外汇储备,有效的管理机制等。我国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1996年12月1 日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资本项目仍不能自由兑换,汇率管理还比较严格,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是正确的,符合中国的国情。
2、需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中国金融基础薄弱, 缺乏监管经验,不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容易引发过度投机和泡沫经济,一旦经济放慢,泡沫破裂,就会造成金融机构坏帐大幅上升,危害金融的稳定,目前,“金字塔”式的非法集资活动和非法设立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重偏高,股票、期货市场经常出现过度投机等金融隐患,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整顿和调整金融业内部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3、重视经济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在保持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协调下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注意结构性投入,引导经济向结构要效益、要速度,外资投向一定要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保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改善外资体制,推进外资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 我国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很快,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有较大改善,但是制成品出口中劳动密集,低附加值产品仍居多,改善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为此,今后我国应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纺织品等劳动密集产品附加值,并结合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经济适用的电机产品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5、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东南亚国家危机所造成的货币贬值,已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了间接影响,为了确保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在继续努力增加外贸出口的同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以确保今年8%的增幅。从目前所增加的近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方面投资,正是出于上述目的。
6、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开辟新的国际市场。 东南亚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地区之一,该地区的货币贬值影响了我国对该地区的出口,对此要加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的步伐,在增加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出口的同时,开辟非洲、拉美等国际市场。1997年,我国对非洲出口增长24.9%,拉美增长47.7%。
据预测,1998年非洲与拉美地区经济将有一定的增长,我们要抓住机遇,制订相应的政策,扩大对该地区的出口。
标签:金融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泰铢汇率论文; 外汇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