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中医医院 宁乡市 4106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分期针灸治疗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作为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分析针灸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96.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4(77.42%),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分期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灸;面瘫;临床治疗价值;中医疗法
面瘫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一种中枢性运动障碍。患者在发病时,往往会出现面部肌群功能失调,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麻痹状况[1]。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会表现为面部神经炎,随即可能出现口眼歪斜无法正常说话的情况[2]。相关研究显示,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关系,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的可能,而患者在发病后,其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应当采用相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究,探究将分期针灸治疗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获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1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性别资料为男14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3-6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1.6±8.6)岁;实验组中患者性别资料为男15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24-6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9±7.2)岁。所有患者入院时经临床诊断经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并且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化细微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方式和用药量按照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针灸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控制。
急性期针灸:对于患者患侧的牵正穴、地仓穴、下关穴和太阳穴等穴位进行选择,取患者双侧合谷穴。进针方式采用指切式,在进针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状况,控制进针力度。
稳定期针灸:选穴与急性期相同,并且在针灸时配合艾灸对患者太阳穴、阳白穴、四白穴进行深刺,用平补平泻法进行留置,留针时间为30min。
恢复期:局部选穴与急性期相同,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太阳穴针灸时应当以温针灸为主,加选百会、印堂、足三里、合谷进行针灸,留针时间35min。
如果在进针时阻力较大,不可盲目进针,需要退出后缓慢送针,力度逐渐增强。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时,应当每隔1d针灸1次,每疗程10次。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当禁止患者吸烟饮酒。
1.3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口眼歪斜完全改善,患者面部功能,恢复正常,能够进行正常言语沟通。有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患者依旧存在一定的面部功能障碍,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无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结果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在进行结果统计时,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采用(%)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结果分析后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96.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4(77.42%),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3讨论
面瘫患者往往会存在口眼歪斜的情况,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进食和说话。而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患者主要是由于经络空虚所导致的风邪入体,而风邪在人体循环中对患者的经络造成损害,导致患者面部肌肉收缩发声障碍患者面部气血不通,最终影响患者的面部表征[3]。
而在现代临床研究显示,面瘫主要是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神经系统遭到病毒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面部神经受损类疾病,这是由于在病毒或细菌的感染下所出现的水肿因素[4]。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出现表情失控和口角下坠的情况,这样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但目前临床西医所采用的激素治疗方案,往往难以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良好的改善,所以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要结合我国中医理论进行治疗,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治疗效果[5]。
而在患者发生面瘫后,针灸能够对患者的早期水肿状况进行良好的改善,通过针灸来促进患者的水肿吸收,降低患者面部神经所遭到的损伤,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分期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志丹,宋宣慧,唐艺丹,沈卫东.对影响针灸治疗面瘫疗效若干环节问题的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2):88-93.
[2]叶婷欣,刘农虞.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S1):111-119.
[3]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02):25-28.
[4]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王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2):347-348.
[5]李瑛,李妍,刘立安,赵凌,胡卡明,吴曦,陈晓琴,李桂平,邙玲玲,戚其华.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11,31(04):289-293.
论文作者:文建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面瘫论文; 实验组论文; 面部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