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论文_韩学龙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论文_韩学龙

韩学龙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职业中学 737200

摘 要: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多元化的今天课堂提问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有着强劲的生命力。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炼,终有几点收获。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师 提问 有效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设计问题应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和教法出发。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能有效运用课堂提问来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立足文本的原则。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一切提问立足于文本。首先,得有效把握文章整体。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有整体意识,注意问题设计的系统性,能够设计出思路清晰、指向明确的“问题链”。其次,要合理地拓展延伸。有效提问需要立足于文本却又不拘泥于文本,要有相应的拓展,才能不断打开学生的思维,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目的性原则。课堂时间毕竟短暂,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定要紧扣教学内容、紧抓教学目的,以便突出文章重点、突破文章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祝福》,在讲解该文时,首先抓住标题“祝福”:谁祝福谁?祝福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祝福的场景、人物?分析文章,不难看出,文章中有关“祝福”的细节描写十分重要,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让学生了解祥林嫂的性格以及精神面貌的变化。

3.开放性原则。这里的开放性指的是“一题多解”,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和培养学生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去获取答案。例如大家很熟悉的《鸿门宴》,项羽在席间并未杀死刘邦,对此举到底是“君子之度”还是“妇人之仁”?教师可以不局限答案,不妄加定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开放性设题,一方面摆脱了标准答案的禁锢,最大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开拓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剖析历史,增强学生的史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1.故意设置矛盾,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矛盾。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矛盾时,也就意味着学生们进行了思维训练,这样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时,教师要能设置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时,要能设置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找准答案,学生们就会认真地研读课文了。我们此时便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认识课文的内涵,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2.提问要有梯度,化难为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设计要有“梯度”,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能激发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能推动成绩较好的学生,达到整体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锻炼的目的。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的“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化难为易”的处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3.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教学环节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当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时候答案不是最重要的,思考的过程和方法显得更主要。不急于求成,也无法急于求成,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耐心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水平。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时,我引导学生找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之后,要求他们朗读第三段,并思考“秋院图”是如何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这一环节应设置至少五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不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把答案和盘托出,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

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恰当的、富有技巧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但是新课程标准的高效实施,也是学生享受思维成功的重要活动。教师应该反复推敲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使之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健 “深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2]洗戈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艺术,2009,(10)。

[3]高建娥 课堂提问讲究艺术[J].新课程(中),2011,(5)。

论文作者:韩学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论文_韩学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