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及相关研究论文_王明俊

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及相关研究论文_王明俊

西安市建总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建设也越来越发达,各建筑企业更加注重房屋的质量问题。在进行房屋的建设时,混凝土材料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各建筑企业尤为注重。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1 水泥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必备因素之一,需要各建筑企业能够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近些年来,应高、新科学技术及工程、制造等产业飞速发展之需,相应的新材料、新工艺大量涌现,而传统材料和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更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森罗万象,令人目不暇接。材料是我国经济的物质基础。工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均离不开品种繁多且性能各异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满足机电安装工程中不同安装部件对不同材料的要求。在长期的工程施工安装以来,人们在使用材料的同时,一直在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各种因素和掌握提高其性能的途径。建筑企业在进行材料选购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到其性能是否过关,还要选择质量过硬,使用寿命较长的材料,不可只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注重消费者的利益,选择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材料。在进行水泥的选择时,水泥的混合比例要严格按照国家所要求的比例进行搅拌混合,不得过多也不得过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后期混凝土的质量。

1.2 外加剂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外加剂在制作混凝土时也是一种尤为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外加剂主要是将混凝土更加的粘合,更加具有粘合力,使其在过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到最大化。外加剂的使用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坚实程度,有效的增加混凝土的柔韧性,提升混凝土的质量,也就是提升建筑工程自身的质量。添加外加剂还可以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延长,增加混凝土的耐用性,保证混凝土在过后的日积月累中不会那么轻易的被摧毁。这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一个保障的作用。。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凝土施工方法及顺序要根据工程特点,裙房与结平梁板、主楼柱、核心筒剪力墙板与结平梁板混凝土强度不一致,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为防止低标号混凝土注入高标号构件区域内,因此要求操作顺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同时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首先认真审图,了解各构件所需浇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标号。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施工班组必须明确各构件所需浇筑的混凝土标号,浇筑顺序,混凝土不同标号交界处的节点处理方法。其次模板封模前应采取专用钢丝网在不同标号处进行分隔处理,分隔网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内,距高强度等级的边缘不小于500㎜,切不小于梁高。混凝土浇筑要先浇筑高强度等级的,根据本工程特点即竖向构件先浇筑。横向低强度 梁板构件后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与的强度等级混凝土连接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振捣结束。混凝土初凝与终凝时间取决于混凝土的外加剂,因此要与搅拌站联系取得较为正确的控制时间。然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在现场看护,监督构件浇灌的混凝土标号是否与设计相符,参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台与后台的联系,核实当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发生混淆。最后砼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约需20~30秒,振捣间距不大于300mm,防止发生漏振或欠振,对梁、柱墙相交部位振捣时要注意振捣密实,振捣以不再显著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同时,梁、柱的浇筑厚度应控制好。浇筑厚度不宜太高,否则振捣极易不实。振捣结束及时用长刮尺刮平,拉线检查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及面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的分析

3.1 混凝土施工的工作的要点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的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搅拌机在搅拌的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计算要严格、严密、严谨,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层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同时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和养护等具体的工作,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偷工减料,保证整个施工的过程规范、科学,整个的施工过程不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

3.2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将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如果浇筑后养护不当,很容易使混凝土受冻后出现裂缝、疏松以及凝固时间过长的情况,所以二次构造柱泵厂家提醒,冬季浇筑混凝土应特别注意浇筑时和浇筑后的养护方面工作。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的湿度不能低于5度,如果需要掺加防冻剂,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浇筑后要对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比如采用薄膜或覆盖其它保温特品,尤其是对边或棱角处加强保温措施。浇筑完找平后,应立即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初凝至终凝期间要搓抹2遍,如果气温低于5度不能浇水养护。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才可拆除模板,拆模时混凝土与环境温差大于20度时,应对其表面覆盖保温,使混凝土慢慢冷即,拆模时尽量避开气温骤降的时段。由于工程工期的要求,有时避免不了在冬季浇筑混凝土,但应注意对混凝土浇筑时和浇筑后的一些要求,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4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水泥质量的稳定性是混凝土质量稳定性的重要保障,首先,在配合比和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其稳定性也相应引起混凝土质量波动。其次,与外加剂相容性良好,且稳定的水泥,便于混凝土用水量控制,生产中不至于出现用水量陡然增大,有时即使多加10~20kg/m3水,依然不能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要求,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新拌与硬化后的性能。选择水泥时,应选择大厂质量性能稳定,与外加剂相容性好的水泥,哪怕强度稍微低一点。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体系中起骨架作用,骨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目前全国许多地区在环保压力下,骨料的资源短缺,已经无砂石骨料可用,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具体表现在砂石骨料含泥量高、粒形差,配级不良即增加水泥用量,造成经济性差,也影响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影响耐久性。尤其表现在含泥量高、级配不好,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通常针片状含量控制在10%以内,若含量过高,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传统观念认为,混凝土所使用的石子粒径越大,强度就会越高,经过试验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石子粒径越大,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和渗透性反而会降低。C25以下的混凝土强度是由所使用的砂浆强度决定的,C25~C40的混凝土强度则受石子强度和砂浆强度共同影响,C50以上的混凝土强度取决于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和粗骨料本身强度。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计量精度的控制,定期进行计量动(静)校验,确保精度值;根据搅拌效果、坍落度大小、运输时间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搅拌时间;加强过程检测,随机取样抽检,若出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合格品严禁出站。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各项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配制和生产混凝土时,必须考虑混凝土浇注时环境温度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例如,在降温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尤其是外加剂掺量),否则有可能酿成事故。

结束语

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施工过程对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贺尔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2018.

[3]秦振刚.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

[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探讨[J].白晓敏. 四川水泥.2018(03)

[5]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孙允弟. 门窗.2018(03)

[6]关系土建施工质量的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探究[J].穆文涛,李晓英. 四川水泥.2018(02)

论文作者:王明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及相关研究论文_王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