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个必然”真理性的再认识——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共产党宣言论文,理性论文,周年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50年前,《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被科学地揭示出来,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前景。150 年的世界历史雄辩地证明了“两个必然”这一科学结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一球两制”的今天,无论资本主义有什么样的变化,无论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遇到什么曲折,都不可能改变世界历史这个走向。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之际, 我们结合历史的回顾和未来的展望,再认识“两个必然”的真理性,对我们正确地看待当前形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推进我们事业的前进,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客观依据之上的科学结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最终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这一科学结论,不是某个天才人物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对现实社会运动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客观依据之上的。从直观简明地理解和说明问题出发,我们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至少可以找到这样两个科学依据:
第一,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由社会化生产力的本性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生产力总是自发地要求人们承认它的社会性质,把它作为全社会的生产力对待。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力的这种自发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强烈,“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51页)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是不可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的。因此,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就不可避免,也无法由其自身来解决。要解决,就要象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5 页)社会生产力的这种本性决定了只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才能与其客观要求相适应,私有制是与之背道而驰的。社会化生产力的存在及其或快或慢的发展是客观的存在,它迟早要冲破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要求建立与它相适应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这个代替并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是一个最先进、最富于革命彻底性的阶级,它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因此是一个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2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完全丧失了生产资料,经济上受剥削最重,政治上受压迫最深,有着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强烈要求。无产阶级的这种特有的优秀品格和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同时还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在地球上存在,就会有一个被资产阶级雇佣的无产阶级存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就不会停止,直到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最终和私有制彻底决裂。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4页)。
总之,仅从上述两个客观依据,就足以说明“两个必然”这一科学结论的真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决不会逃脱“两个必然”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可能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成果和国家干预经济,使得经济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但这决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本性和实质也有了变化,它仍然摆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决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历史的发展轨道。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形态转变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这就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不能相容,而且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激烈,由此而引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解决,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成为必然。这个发展逻辑正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这一长过程的历史轨迹。用历史的大尺度来衡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革命,必然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到顶点,貌似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而实际是加快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进程,使当代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的“入口”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不可能突破私有制的框框,因而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来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个人企业到股份公司,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无一不是因生产社会化的严重冲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被迫进行的。这恰恰说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论怎样调整,都没有根本触动私有制这个根基,只是在私有制允许的范围内改变了具体形式。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因为,资本主义“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753页)所以,所谓的“国家干预”, 实质上是国家代表资本家的利益来执行总资本家的职能。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种种调整,也都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一些矛盾和冲突。从长远看,资本主义正在积累更加严重的矛盾和危机,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并没有改变。
工人阶级队伍构成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阶级矛盾尖锐化的趋势。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状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工人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在减少,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在增加,工人的就业范围由原来的生产领域逐步扩展到科研、教育、文化等领域。这些变化只能说明工人阶级的总体素质在提高,工人阶级的队伍在壮大,而无产阶级的性质和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他们仍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阶级的特有品格和优点今后仍然存在,他们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仍然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在极高剥削率的雇佣劳动制度下受雇于资本。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急剧增长,但所得到的份额却不断下降,形成了悬殊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两极分化。美国1/5最富有的人却占有国民财富的76%;而1/5最穷的人只占有国民财富的0.2 %。可见,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化的趋势并没有消除,工人阶级特别是觉悟了的工人阶级决不会由于生活的某些改善而安心受雇佣、受剥削,必然要担负起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使命。
总之,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几个主要新变化来看,虽然其面貌有变,但本质依旧。它的历史仍然在向着“两个必然”所预示的方向演进。
三、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预示着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以来,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直到今天的“一球两制”,走过了一条崎岖不平、波浪起伏的发展道路。它取得过辉煌成就,也遇到过严重挫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时期,但低潮却孕育着高潮,预示着社会主义新的飞跃。
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地缩小,但决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多种复杂的原因,从本质上看,直接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执政的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在实践中迷失方向,在关键时刻又放弃了党的领导,丢失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可见,苏东剧变决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自身原因所致,而恰恰是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无损于社会主义的光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就此“终结了”。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的阵地还在,社会主义的事业犹存。中国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逆流,坚持了社会主义阵地,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同时,经过这一次“血与火”的洗礼,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健康。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低潮是社会主义前进中的曲折性表现,社会主义运动和其他社会运动一样,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运动。列宁曾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694页)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它发展前进中不可能不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就是高潮和低潮相间的历史。如果说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次高潮的话,那么巴黎公社失败,社会主义革命就进入了第一次低潮。而后,二十世纪初又出现了比较大的高潮,先后爆发了1917年十月革命和这期间的荷兰、德国、匈牙利等革命,1922年以后又转入低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以后,社会主义运动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出现了新的辉煌。回顾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难看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是在曲折中孕育着发展,高潮后有低潮,低潮后有更大的高潮。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低潮是前进中的暂时现象,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低潮孕育着高潮,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来看,低潮将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预示着社会主义的新胜利。”(江泽民:《在国庆四十四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十一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再度振兴的时期。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时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篇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表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也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再度振兴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运动在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已稳住了阵脚,并初步显示出复兴征兆。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并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经济建设成绩显著。
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或左派力量经过几年的痛定思痛,在政治上也呈现出重新崛起的景象。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也重新活跃起来,有的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有的坚持了共产党的名称和宗旨,有的恢复了活动,等等。
总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本世纪末的曲折后,将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渡过低潮而再度振兴,产生新的飞跃。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决不可能改变的,社会主义逐步地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