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医院检验科 362300)
摘要:目的 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11例在我院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组(n=107)受检者行静脉血检测,对照组(n=104)受检者行末梢血检测。结果 探究组受检者RBC低于参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17,P=0.0179)、WBC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1,P=0.0207)、Hb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10,P=0.0282),探究组受检者PL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374,P=0.0306),HC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072,P=0.0262)。结论 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查为临床三大常规之一,能够为临床医生发现机体病变提供重要信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在血常规检查中应用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检测的效果差异,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11例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104)女性49例,男性55例,年龄21至47周岁,平均(29.9±3.8)岁,比较组(n=107)女性51例,男性56例,年龄21至49周岁,平均(28.3±3.7)岁。所选研究对象分为2组后对比其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清晨在被检者空腹状态下采样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组受检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取肘正中静脉采集静脉血,对照组受检者取左手无名指或者食指内侧部位采集血液,完成血液样本采集后0.5至2小时内进行血常规检测[2]。
1.3观察项目 比较2组受检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本次研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19.0,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以x2或者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组受检者RBC、WBC、Hb明显较对照组受检者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PLT、HCT明显较对照组受检者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三大常规之一,能比较及时发现血液中组分异常,从而检出受检者组织以及器官病变情况[3]。静脉血与末梢血为临床最常用血液标本,末梢血取自手指、耳垂等部位,由于存在较多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较差,出血量少,在采集过程中血氧易受挤压造成细胞的破裂,导致检验准确性降低[4]。此次研究中,探究组受检者RBC为(3.94±0.67)1012/L、WBC为(5.36±0.72)109/L、Hb为(12.54±1.09)g/L,参照组受检者分别为(4.32±0.63)1012/L、(6.31±0.79)109/L、(13.27±0.98)g/L,比较组各观察项目较参照组受检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管腔狭窄且周围温度以及环境等容易对血液产生影响,容易导致血常规结果出现误差。使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不但能够对检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静脉血细胞检测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5]。探究组PLT为(215.06±25.09)109/L、HCT为(52.46±2.41)%,参照组受检者分别为(168.43±24.19109/L)、(45.23±0.2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述,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血能够使检验准确性获得显著提升,能提升检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英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580-580,581.
[2]吴智刚,李小蓝,李启欣,朱嫦琳.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1):99-100.
[3]张强.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6636-6636,6637.
[4]王光顺.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118-118.
[5]贺世畅.用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37-38.
论文作者:李志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末梢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常规论文; 差异论文; 静脉血论文; 意义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