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1]2000年在《皮亚杰、维果茨基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文中提出本课题试图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思想得以集中体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挖掘出各自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所在。希望能在两者基本立场一致性基础上将各自理论的积极因素在较深理论层次上统一和互补,从而为形成较为完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观、为建构学习观的成熟、完善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建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学习者表征中没有绝对客观性。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中的知识再创造过程,学习既是个体行为又有社会性,是主客观的统一。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建构学习观提供了直接思想基础,他把知识看成是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的,认知图式是知识建构得以实现的基础。发生认识论的中心观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向建构论提供了学习建构的机制。由于其强调建构学习的个体行为而被认为是个体建构观的直接先驱。皮亚杰的理论对当今建构学习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维果茨基的智力发展理论的社会文化取向对当今建构学习观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把意识看成是在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的动态发展的整体系统,其机能系统与意义结构是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是随意义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意义结构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因此,维果茨基突出强调了个体建构的社会性,而被看成是社会建构观的直接先驱。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融的,而是有着共通性,共同推动着当今建构学习观的发展。两者所持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心理结构动态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对已有认知结构的强调等基本立场是一致的。而这恰恰构成了建构学习观的基本理论前提。同时,他们分别强调的建构学习的“个体性质”与“社会性质”又是可以互补的。此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皮亚杰的“教学从属于发展”的观点作了极好的补充,为学生的建构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皮亚杰的平衡化机制比起维果茨基的内化机制来更为具体;同时又可把平衡化机制融于社会文化背景中,从而使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融为一个真正相互作用的整体中的合作双边,教学互动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源泉,而这一和谐互动的过程通过平衡化机制实现。 通过比较分析,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思想各具适所,我们可分别从中汲取积极因素作为建构学习理论的基础,旨在探索较为完善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并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
杨瑞[2]2016年在《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维果茨基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俄罗斯“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是“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等理论的首创者。维果茨基一生短暂,却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维果茨基的科学理论不仅丰富了当代心理科学的理论宝库,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与心理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如教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缺陷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虽然“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在维果茨基去世后才出现,但他一直被苏俄学者视为心理语言学的先驱,对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维果茨基关于“内部言语”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对言语发展内部过程的关注,对思维与言语关系的探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继维果茨基之后,苏俄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不断发展他的学说,并从各个角度探讨内部言语问题,并为后来的语言意识、言语活动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维果茨基还是卓越的心理学方法论者,他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为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俄罗斯及世界各国学者充分研究、借鉴、评价了维果茨基在心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研究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但鲜有对其心理语言学思想的梳理,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任务。本论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维果茨基的心理学语言学观,介绍了其科学的方法论,并试图探寻其心理语言学观对俄语学习者的启示。本论文的研究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综述国内外有关维果茨基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第二章概述作者的生平和科学道路。包括其一生经历的主要事迹和在各个领域中的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第三章是对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以及作为心理语言学思想的心理学主要源头—历史文化观的综述分析。该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难点部分,笔者不仅对维果茨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就“自我中心言语”观点的异同做了分析和对比。第四章揭示维果茨基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第五章结合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学思想就俄语学习(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丰富国内对维果茨基理论的研究,并为俄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麻彦坤[3]2006年在《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融入了蔚为壮观的“维果茨基现象”。他提出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思想,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宝库,广泛影响了心理学发展的众多领域;激发了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促进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迁入并影响了后现代心理学,从工具论和方法论等方面启发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孕育和发展。
姜涛[4]2005年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构主义是当前科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影响,对其形成较全面的理解是新课程中的物理教学所必需的。 本文依据物理学事实和物理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所搜集的有关文献,应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对建构主义理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予以思考。 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构主义理论评析。首先从建构主义理论的演变着手,对以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早期理论予以评析,并介绍了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然后对新建构主义者的知识观加以考察,认为知识的“情境性”、“默会性”能说明的只是人类和个体认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否定知识本质的相对真理性。 第二部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物理教学理念。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其对知识主观性的强调正反两方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以发现学生所发展到的结构水平,而不是要求学生去模仿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观点;并对实现物理学科教学基点由学科结构向学生经验的转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最后着重提出了物理教学中的“做中学”主张,以改变传统的思辨教学方式所不可避免地造成的“过度学习”现象,即首先通过学生的活动,在运演的协调下,渗透在整个思维活动中,从而使活动内化,具有了概念的性质,以利于学生随后所要进行的形式运演。
李玉馨[5]2013年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每一个儿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具有巨大的潜能,由现实水平逐渐向潜在水平发展。如果仅仅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儿童,他们的潜在能力就会被忽略,一旦被忽略,则很有可能被永久的埋没,这对儿童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儿童发展的途径,引导成人用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看待儿童的能力,挖掘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本研究运用文献研读法和历史研究法,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精髓应用于学前教学工作、幼儿合作学习、幼儿评估和反馈中,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得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地论述了本研究的缘起、目的、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对国内外关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第二部分:最近发展区理论产生的背景。从历史的角度追溯维果茨基所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第三部分:最近发展区所揭示的教学与发展。依次阐述了教学和发展的内涵、教学和发展的内容、教学和发展的最佳期,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第四部分:最近发展区与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首先介绍了维果茨基的儿童游戏观,随后分析了游戏的特点与儿童最近发展区之间的关系,最后着重论述了最近发展区框架内的儿童游戏合作研究。第五部分: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分析在学前教育中运用该理论的必要性,并将其精髓应用于学前教学工作、幼儿合作学习、幼儿评估和反馈中,从而总结出该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在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启示。在我国当前儿童学前教育的现实背景之下,通过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所做的深入探究,进一步得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宋旻烨[6]2003年在《对情绪心理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行为观逐渐被认知观取代,许多学习心理学家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观在吸取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基于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可以对研究性学习理论作如下简要的描述: (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及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学习心理学家在提出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探索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这些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反映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布鲁纳于1961年发表了《发现的行为》一文,并在以后的著作里进一步发展发现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现已形成了一种发现式教学方法群,并不断发展,不断包容新的方法。如体验学习教学法,积极学习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 个案研究法,紧急情况研究法,智力激励法,主题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均主张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不仅重视学生心智技能获得发展,而且也促使学生 创造力的发展。 奥苏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综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他认 为,学习模式中既包括发现模式,也包括接受模式,但即使在接受模式中,学生 需要将教师组织好和系统呈现的定论性科学知识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之中,是 ~个积极探索转化和研究过程。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际上 与研究性学习观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模式 建构主义山皮亚杰(Piaget)的结构的观点发展而来。皮亚杰认为,认知结 构可用图式(Scheme)来表示,图式具有整体性,同时图式也可以发展,人在与 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导致个人内部图式 的变化。这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构(Construction)的过程,建 构的观点提出,使结构主义发展成建构主义,这样,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学 习被视为了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 和顺应,来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 转换和发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量的补充,是把环境因素纳入的认知结 构:顺应则是认知结构质的变化,是对认知结构的调整以利于接受新的环境信息。 在建构过程中,新的认知冲突出现后,同化和顺应实现对认知冲突的解诀,实现 新的平衡,从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丁炜[7]2009年在《全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语言作为20世纪中叶在美国诞生的语言教育思潮,立足于整体与联系的原则,考察语言与语言学习的本质,并以改变以技能为导向的语言教育现状为旨趣,提出了组织语言课程与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在20世纪后半期主导了美国许多地区的语言教育政策,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与国人的关注。本研究力求联系全语言发生、发展的历史境脉,发掘全语言的理论渊源,深入理解全语言的基本理论,以突破全语言局限性为目标,聚焦语言学习问题,提出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并以一则案例研究践行自己对全语言与语言学习社会文化观的认识,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启示。全文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从美国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中梳理影响全语言发生、发展的历史动因,寻找全语言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全语言的发展分期。第二章,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各领域中寻找影响全语言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通过阐述夸美纽斯、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韩礼德等人关于语言学习与发展、语言教育的论述,为理解全语言的主要理论观点奠定基础。第三章,从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发展观、课程观与教学观等五个方面论述全语言的基础理论,构建起对全语言理论观点的较为完整的认识。第四章,结合同时期的主流语言学、主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以及美国教育改革的背景,评述全语言的贡献与局限,并对全语言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可能带来的启示作出思考。第五章,揭示全语言关于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学习科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文化心理学以及教育政治学的观点,分析研究语言学习社会文化观的多维视角,并对其基本观点以及语言学习活动模型作了初步探讨。第六章,聚焦小学作文活动,描述一则在上海市某小学开展的基于社会文化观的语言学习活动实践案例研究,以较为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检验活动模型的有效性,并深化对全语言与语言学习社会文化的认识。
张宁[8]2015年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列教学探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创造性的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本文主要研究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阐述;第二,对如何确定和进入“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了研究;第三,将“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高中数列教学进行了探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要点:一、对“最近发展区”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结合新课程理念,介绍了高中数列内容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到数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二、详细诠释了“最近发展区”理论,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这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便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因人而异并且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该理论揭示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抓住教学的最佳关键期,帮助学生将潜在发展水平转化成为现实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评估,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三、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出高中数列教学中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方法。首先,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以旧引新、激发兴趣、类比引入、设置疑问、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等方法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其次,通过设置支架,帮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再次,联系生活实际,在最近发展区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然后,合理利用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化;最后,科学设置课后思考题,创设最近发展区。四、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的方法,对泰安市东平明湖中学的高二级部两个班级进行了教学探究实验。首先,结合与数列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相关联的数学知识,编制前测试卷,根据测试结果来检测两个班级的现实情况,划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实施“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探究;其次,根据前测试卷的不同考察维度,结合测试结果分析实验班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并预测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从而获得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数列教学探究,理论指导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环节;最后,在等差数列教学和等比数列教学结束之后,编写试题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将三次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五、统计分析三次测试结果数据,对比两个班的前后三次数据,结合课堂教学过程和授课时间,研究发现: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到数列教学的探究中,对数列教学有显著的成效,教学不仅可以缩短授课的时间,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潜能也得到了开发,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的得到更大的提高,学生整体成绩得到了提高,特别是班级优等生和中等生进步比较大。六、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我从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评价观等方面获得深刻启示,并总结了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朱秀丽[9]2015年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中电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自1930年创始至今,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推崇与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我国,最近发展区理论正被逐步应用到微观的学科教学上,本文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了确定最近发展区的几种方法,并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高中电学部分的教学,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和发现。在高中电学教学中,先借助问卷、访谈、观察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和顺向迁移以旧引新,利用对比类比,利用事先设置好的问题、悬念,利用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利用图像等方法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变式练习、错题纠正,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一次一次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以完成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发展水平的转化,从而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面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一般流程框架,并在附录中分别给出了概念教学和规律教学的具体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验班的跟踪教学,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同学无论是从学习成绩还是学习自主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实践结果表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的物理教学,可以缩短新课授课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成绩的进步、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学习成绩中上等学生的进步速度较快。最后,笔者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应从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出发,从而激发求知欲,突出和培养学生自主性;(2)学习目标难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逐层设置学习目标,在逐步实现分层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3)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阶梯性的设置策略,要求同一个班的学生能力相当,成绩差距不可太大,即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应在分层教学中实施。将学生看作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发展水平不断动态变化的自主能动性个体,在学生首先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实施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是本研究的创新点。诚然,因本人研究能力所限,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加之最近发展区目前缺乏量化测量的标准,本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王光荣[10]2003年在《维果茨基与现代心理科学》文中提出维果茨基是苏俄心理科学的主要奠基者,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在世界众多的心理学家中,维果茨基的学说独树一帜,他首创高级心理机能历史起源的理论,最早将历史主义原则引入心理学,创造性地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力倡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创立了苏俄心理学史上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为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构建和学科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维果茨基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D]. 陈立. 广西师范大学. 2000
[2]. 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研究[D]. 杨瑞.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 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J]. 麻彦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4].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D]. 姜涛. 宁夏大学. 2005
[5].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 李玉馨. 中央民族大学. 2013
[6]. 对情绪心理分析的研究[D]. 宋旻烨.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7]. 全语言研究[D]. 丁炜.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列教学探究[D]. 张宁.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9].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中电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 朱秀丽.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10]. 维果茨基与现代心理科学[J]. 王光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心理学论文; 维果茨基论文; 最近发展区论文; 心理语言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皮亚杰理论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心理发展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活动理论论文; 认知过程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