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资源的区域开发与整合_课程资源论文

地理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与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性论文,地理论文,课程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乡土地理的研究持续不断,然而纵观多年的研究,作为一个区域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关于乡土地理开发和应用的研究始终缺乏系统性。

2006年,珠海市香洲区启动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该课题从区域的视角,探索地理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系统整合与拓新的方式和途径,得到了教师的积极响应并取得初步成效。由于课题涉及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对地理学科教学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2007年广东省将其列为“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

一、地理课程资源区域性开发的策略和模式

1.区域性开发的空间范畴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之一,也是地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征。本课题所指的“区域性开发”是指以乡土地理(县、区)为核心,适度扩展到省内区域乃至省外区域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2.区域性开发的主线

地理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以乡土、乡情、乡史为主线,力求发掘本区域乡土自然环境、乡土人文环境、乡土历史变迁中的课程资源,使其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作用。

3.区域性开发的策略

(1)紧扣课标,有用。每个区域的乡土资源都十分丰富,不可能全部开发,只有那些与地理课程有关、在教学中有用的素材,才是我们感兴趣并尽力采集的。

(2)系列开发,有序。首先,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动员区域内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此次,珠海市动员了23所学校的80多名教师参与,资源共享需要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共同受益。其次,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将乡土资源分为八大系列(地球、地球运动、地图系列;天气、气候系列;水、水资源系列;地质、地貌、土壤系列;生物、农业系列;资源、工业系列;交通、旅游系列;人口、城市、商业、环境系列)。以学校为整体(也可个人承担),每校负责1个~2个方面的专题,以便学校集中力量,有序开发,有的放矢,保证每个序列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3)学生参与,有情。教学是师生一体化的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将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4.区域性开发的模式

如上所述,我们将乡土资源内容分为“八大系列”专题。每个专题按下列“四大模块”统一开发(见图1)。

模块1:课标相关要求和教材内容

“模块1”的功能是引导教学素材的收集,列出初中教材和高中必修教材(也可以包括选修教材)中与本专题相关的章节及课标要求。

案例1:珠海一中开发的“工业乡土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初中教材中有关工业的章节(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为例)

①《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②《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2)初中课程标准中有关工业的内容

(高中部分略)

模块2:乡土素材及其使用说明

这是课程资源区域性开发的主体部分,要求教师将获取的乡土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新闻报道、图片、数据音像等收集在一起,按教学的章节归类,方便自己或其他老师有选择地使用。素材均需注明出处,文字简明扼要,最好不超过600字。

案例2:珠海实验中学开发的“人口、城市、环境乡土素材及其使用说明”

(其他内容及素材略)

模块3:典型教学案例或课例

这是课程资源区域性开发的精华部分,也是开发者的“得意之作”,对其他教师极具借鉴价值。典型教学案例不求多,但求精,一般每个专题3~5个。每个典型教学案例或课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1)教学素材;(2)围绕素材的教学设计、幻灯片;(3)课堂教学实录(音像);(4)课后反思、课后记。

案例3:珠海南屏中学开发的典型教学课例“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教学素材

珠海平沙糖厂是一间有数十年生产历史的大型制糖企业,年生产销售“平沙牌”一级白砂糖5.5万吨,在全国制糖业中享有盛誉,整体效益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居于行业前列。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平沙的甘蔗面积逐年锐减。2003年,珠海市范围内甘蔗总产量为90万吨;2004年减少为60万吨;2006年为40万吨,而平沙本地蔗源仅为28万吨左右。2003年以来,珠海市原有的5家糖厂已关闭了3家,平沙糖厂正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

(2)教学设计

①呈现本教学案例。

②根据上述材料,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平沙糖厂需要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B.该原料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C.该原料一般生长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D.平沙糖厂所在地区,即珠海市,以前有没有大量种植该原料作物的条件?

E.平沙糖厂兴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F.2003年前后,平沙糖厂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G.决定平沙糖厂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因素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③学生分组讨论,请各组派代表陈述问题答案。

④回归课本,学生阅读课本,将自己分析的结果与课本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对照,教师进一步补充并阐述工业的区位理论。

⑤教师总结、概括。

(3)教学后记

学生由于考试压力大,阅读书报时间少,头脑中的地理素材不足,再加上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一些抽象的地理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课本中提供的案例又往往过于宏观,且离学生的实际很远,学生在学习课本的过程中容易觉得空洞,不能和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平沙糖厂是珠海市历史比较悠久的企业,并且厂址离学校较近,有些学生的亲朋好友就是该厂的职工,学生对该素材熟悉,能引起共鸣。学生结合本地的地理条件对该素材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从理论上解决有关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基本问题。

模块4:供学生参考的研究性课题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研究中理解,在研究中掌握,在研究中成长,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素材资源。

二、区域性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1.有序整合,保持多样性

几十所学校及其教师的参与开发,使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然而,其中不少素材是同质的、累赘的,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需求有序地整合、存储,以便提取和使用。

另外,区域性整合需要保持多样性。同一座建筑,数学老师可能看到的是线条的几何意义,美术老师可能看到的是形状、颜色等美学意义,地理老师可能看到的是聚落研究价值。同理,一则乡土素材,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对其的使用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年级,不同教师的使用也迥然不同。总之,在整合乡土资源时,我们所选择的乡土课程资源在价值取向、功能等方面必须与课程标准一致,同时又必须充分体现自身的地方特色与特殊价值。在这个总体原则下整合出来的资源才是有效的。

2.动态整合,突出时效性

许多乡土人文资源素材是不断变化的,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发展、环境变迁等方面的数据;还有一些乡土资源是突发的、隐形的,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上述资源的开发需要持续更新、动态整合,以保持资源利用的时效性。

3.校本整合,形成特色

由于各个学校在地域特点、校园文化、学生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乡土课程资源的区域性整合还要因校而异,应选择符合本校学生(最好利用学生中的资源),以校为本,整合出具有校园特色的资源。

学生中的资源,主要包括学生的论文片段、生活经验或旅游经历、摄像摄影作品等,我们将其归纳为“乡土珠海”和“学子采风”。教师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将学生提供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使用,如珠海市第二中学蔡林梅老师在“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一课中,将学生开发的乡土资源加以整合后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案例4:学生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其余略)

三、地理课程资源区域性开发与整合的成效

地理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与整合路线图

“民族的即世界的”“校本的即最优的”。乡土资源通过系列开发、区域整合和校本优化,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案例,既融合了群体的智慧,又体现了校本的特色,因而取得的成效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1.理念整体提升,形成思维惯性

乡土资源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以往很多教师对其的使用是不自觉的或不连续的,没有形成一种习惯,更没有成为一种“必须”。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例如,在一项课题研究问卷调查中,关于问题“你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乡土素材或案例吗?”

A.不常用

B.3成左右的课堂上用到

C.经常会用到

1年前,选C的占31%左右,现在占72%左右,比例明显提高。

对于问题“你认为参与该课题研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形成了主动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识

B.获得了大量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C.学会了如何开发与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D.实现了资源共享

E.没有多少收获

超过90%的教师选择了A,反映出教师形成了一定的主动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识。

2.学习热情高涨,学生收益良多

乡土资源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而且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珠海市第二中学的蔡林梅老师,在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时,将学生收集的相片素材及相关说明在课前滚动播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蔡老师个人感慨很多,“我发现学生对于身边的环境、细节,都比以前更用心观察,用心去体会”,“后来的日子,学生常常主动与我分享自己所见所感,尤其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充满了爱,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

学生的感慨更多,吴春景同学在学习后记中说:“在我的眼里,地理总是那么的高高在上,令人难以捉摸与了解,但经过那次与老师的校园一游,我感触良多。我懂得了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只要我们把地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的所见所闻入手,就会感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到地理无所不在,感受到地理的无穷魅力与生命力。”

3.共享资源剧增,教学效益倍增

此次课题研究,珠海市动员了23所学校的80多名教师参与,开发了数以千计的图片和100多万字的乡土地理资源。目前,正着手出版《珠海乡土地理资源及其应用》《珠海乡土素材应用典型案例》《学子风采——探究身边的地理》等系列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资源量,为教师节省了时间,大量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教学效益大为改观。

4.区域优势尽显,互惠互助共赢

对于许多青年教师来说,此次课题研究的确令他们大开眼界,尤其是“模块3:典型教学案例或课例”对他们极具借鉴价值。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机整合是区域内教师的共同责任,更是学生地理探究性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以校为本深入探究,才能开发出适合于自身教学、适合于本校学生并具有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从而推动区域地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标签:;  ;  ;  

地理课程资源的区域开发与整合_课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