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精神的时代弘扬论文

屈原精神的时代弘扬

郭晓春

【摘 要】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诗人,他的诗篇和精神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屈原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屈原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屈原精神 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

作为一位文化巨擘,屈原的作品中闪烁着思想光芒。他心忧天下民生的爱国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具备的、应继承并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电力营销系统采用远程费控策略,通过终端智能电表的预警方式,及时提醒用户缴纳电费。另外通过与营销业务系统的开发,增加了用户缴纳电费的渠道,方便了用户,特别是移动终端手机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方法,即方便了用户,又提高了供电公司电费的回收效率,降低了供电公司电费的回收风险。

屈原精神可以归结为“求索精神”“抗争精神”“爱国精神”“殉道精神”

第一,屈原精神是一种“探索精神”。正如他在《离骚》中所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作为楚国的王室成员和重臣,一直想辅佐楚王一统河山,结束连年的战乱,救民众于倒悬。他所追求的理想王国,不同于商鞅影响下秦国之“霸统”,而是孔子所终生追求的“仁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普通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体现出这位伟大诗人的仁者之心。正是出于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信念,屈原的求索从未停止过。他想寻求一位能帮他实现抱负的仁君,“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荒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这些诗句无不体现屈原追寻贤君时的迫切心情。为了追寻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屈原不辞劳苦,不畏艰险,视死如归,抱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上下求索。

游客对旅游厕所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评价,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选项赋值1、2、3、4、5,重要性感知的选项依次是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满意度感知的选项依次是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即得分越高评价越高。为了解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指标特征,本研究通过SPSS 22.0统计问卷各项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并排序,得到表1。

第二,屈原精神是一种“抗争精神”。屈原出身高贵,身居高位,完全可以享受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然而,他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不愿同流合污,与阿谀奉承之流势不两立。他因帮助楚王制定宪令,处理机密而得罪靳尚、上官大夫等佞臣。屈原的才华惹起谄谀之辈的嫉妒,他们编织罪状陷害屈原。面对恶势力的攻击,屈原没有苟且偷生,而是奋起反抗。“虽体解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宁溘死而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宁死不屈的精神跃然纸上。他的抗争,从未退缩,从未妥协,即使被两度流放南蛮之地,过着颠沛流离,危机四伏的生活,以致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也绝不回头,这种为了理想而以死抗争的精神,值得借鉴学习。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传承屈原精神。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后提出了“中国梦”的设想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强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政治、经济和制度上的保障,也需要精神上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民族精神,并把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结合起来。民族精神与屈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弘扬屈原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解决孩子的“问题”,并不等于消除现象(情绪/行为/想法),并且需要从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出发,养育的终极目标是孩子的成长。

中华民族精神与屈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民族精神是18世纪才出现的一个术语,为德国学者赫尔德首创。民族精神是对一个民族在千百年文明创造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和总结。该术语1904年传入中国,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对中华民族精神作了阐述。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在五个方面:道中庸,重和谐;重统一与团结;重德;重爱国;重人文,向往人类大同。学者吴潜涛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五个方面。学者顾海良则把爱国主义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并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也提到民族精神,他把民族精神的内涵总结为四个方面: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些内涵都可以在屈原作品中找到印迹,是相近内涵的不同提炼和表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虽然有不同的提法,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一致的,特别是“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得到普遍的赞同,这与屈原精神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

第四,屈原精神是一种“殉道精神”。屈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计个人得失,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幸福,至死不渝。看到当时谄谀之辈的丑态,屈原痛心疾首,“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他特立独行坚持正道,“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则”。当他的理想难以实现时,但他也不愿同流合污,而是以死明志,“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心志坚决,言必行,行必果。最后,在看到复国无望,理想落空时,毅然投汨罗以死殉道,留下千古正气。

第三,屈原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离骚》和《九章》中有大量的诗句体现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屈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对祖国的深切情感,不管处境如何恶劣,不管受到怎样不公正的对待,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自己的国家。虽然他满腹牢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但是,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从未停止过,“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衍”“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这些诗句表现了屈原对祖国人民的同情,对故国的留恋,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自发流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首先,要弘扬屈原精神,必须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屈原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光辉而高大,一直受到后世文人的敬仰和推崇,对他的研究形成了当今宏富的“楚辞学”和“屈原学”。从贾谊、刘向、司马迁、王逸直到现代,屈原都受到高度赞扬和推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节日,可见屈原在民间的地位十分崇高。有少数学者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试图颠覆一切传统,罔顾事实,一味求新求异。他们曲解屈原对楚王和楚国的忠诚之心,这种脱离历史语境,脱离社会环境的揣测,终究不能遮蔽屈原精神的伟大光芒。

其次,要弘扬屈原精神,必须有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政府是培育和宣传屈原精神最重要的力量,政府是民众心目中的最高权威。政府的大力宣传将使屈原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讲故事”“塑雕像”“读经典”等活动让屈原精神传遍祖国大地。“讲故事”就是讲述屈原为国为民奔走呼号,不惜以死明志的故事;“读经典”就是阅读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优秀作品,从这些瑰丽的诗篇中更好地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思想,从而达到警醒、教育的目的。

最后,要弘扬屈原精神,还必须有国际视野。屈原精神的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屈原精神具有普遍价值,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屈原与“楚辞”“端午节”已经融为一体,现在“楚辞”和“端午节”在海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应该借助这种影响力,大力宣传屈原精神,让世界人民共享这份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①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

②顾海良、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4期。

③许全兴:《弘扬五四创造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作者为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英语世界的中国辞赋研究”(项目编号:18XZW017)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屈原精神的时代弘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