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困惑论文_张学焱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困惑论文_张学焱

张学焱

(四川泸县杨九学校 泸县 646100)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火热进行中。我原来一直认为,我只要认认真真的教学,做到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还有好多困惑一直折磨着我,我很想从大家那得到帮助。 最近以来,我在不同学校听了老师的课程改革示范课探究课,事后我感慨良多。我一直在思考,在实施新课改的情况下,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否要彻底脱胎换骨?“新”是否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东西?新的形式是否要与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归宿渐行渐远?新课改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是否要淡化?

我认为在赞成实施新课改的同时,一定不可忽视教学的最终归宿: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这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和目的性的核心所在。

一、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角,教师则起引导和掌控节奏的作用。新课改的实施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并不是弱化教师的讲授。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效益。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这种作用被弱化,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乃至有效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只有教师合理控制和重新组合教材的容量和难易度,研究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把握课堂气氛向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向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他们内在的一种需求和渴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定的目标。假如教师不把该讲的知识教给学生,尤其是英语,要是他们连单词语法什么都不清楚又怎么去自主学习呢?

二、过分“强调小组讨论”,忽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小组讨论时,一般情况下与同学展开对话的学生,往往是少数性格外向的学生,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当,小组讨论就会被少数学生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以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保质保量完成小组讨论的任务,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改下的课堂讨论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把握小组讨论话题和难易度,话题与文本相关知识点的结合,讨论的切入点,以及小组讨论活动的适时“放”与“收”,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其有效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然就成了学生自由聊天的时间。

三、课堂互动的“真”与“假”

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和在“真”动中获得教学的最大效益。“动”不只是行动,更是“神”动。许多课堂问与答接连不断,此起彼伏,笑声不断,掌声连连,气氛非常热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面上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师生互动,而实际上,互动基本上是单向的,教师直白提问简单知识,学生依书读答,缺少一定的认知深度性和思维延展性;一些合作讨论的话题就是让学生分小组一起找几个定性的结论,或者由老师设定几个问题交由学生讨论,没有来自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有些话题远离学生生活,甚至有些论题“高深莫测”。这样的互动讨论,名为讨论,实为浪费时间;一些表演蕴涵的道理过于浅显,为表演而表演,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这种教学互动不是“真”动,而是典型的“假”动。

真正的互动不仅是师生互动,也包括生生互动、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真正互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共同讨论,在共同体验的基础上感悟,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融,知识上的融会,能力上的贯通,最终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四、课堂探究的“深”与“浅”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探究学习一般分为知识探究、问题探究和活动探究。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有探究价值的应该是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和问题,并通过探究明理,最终形成能力。

设计探究活动,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从情景活动中体验或感悟道理。然而有的探究,看起来层出不穷,接二连三,活动接着活动,实际上学生总是跟在教师后面,思维既无深度,也无广度。有的为了赶时间,没有真正探究学习的过程,布置的课后探究只是书面作业而已。

好的探究活动,问题应该深浅适度,次数多少适宜,指导学生得法。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加重要,所以,探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教学现实的困惑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全新的,也是有利于教学和人的发展的,更是合乎素质教育要求的,但现实的严峻性我们也不能不认真重视,尤其中考、高考是社会、家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和老师教学优劣的主要标准。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我们的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呼唤和现实评价的困惑中举步维艰,甚至蹒跚观望。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一定要尽快呼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改变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从评价方式和标准上彻底给学校松绑,只有这样,新课改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老师的自我发展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第二,在实施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走极端的变形课堂状况,主要表现是:为了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学习,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由原先的教师“满堂灌”彻底改变为“满堂问”,或者学生讨论探究缺乏老师整体的教学预设和规划,导致分组讨论探究往往变成了像“自选商场”一样的混乱,使得整个教学节奏失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要改变这种把良好愿望的“改革”变成崇尚“时髦”的走极端现状,必须强化教学预设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新课改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其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价值。

总而言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真正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更要关注并切实解决现实的困惑。新课改为基础教育拓展了一片自由发展和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和新的成效。希望看到的新课改是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课改。课堂的模式也没有整齐划一,有的是能发挥教师和学生能力的课堂。

论文作者:张学焱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困惑论文_张学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