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夏正魁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夏正魁

摘要:在当前的建筑施工项目之中,施工方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混凝土。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之中,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面也越来越多,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水平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水平的提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1导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也越来越常见,施工技术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这样不但能减少水泥用量,还能防止产生裂缝。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道施工工序,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领域,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是指断面厚度≥50cm,体积和表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大,对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施工技术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水泥固化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一般会采用分层浇筑技术,并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和膨胀剂。想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确保整体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符合设计和工程要求。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浇筑施工时,还要考虑到外界的温度和天气,进一步缩小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避免由于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一般都会避开寒冷的冬季,而选择在温暖的季节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无疑对浇筑施工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要事先做好施工计划,确保材料、设备、人员就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计划工期内完成,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施工技术措施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型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有序开展,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相关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施工技术的使用。关于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施工技术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3.1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事实上,我国的施工建筑单位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高厚度、高强度的大体积混凝土,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先进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以及先关技术的掌握。事实上,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比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混凝土强度的保证,另一方面也要促进水化热程度的降低,继而由此实现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可泵性。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加强对于水化热程度的管控,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水热化程度的降低。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配比原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此外为了节约相关的材料,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需要在配制的过程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除此之外,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的配制过程中,向配制原材料中掺杂一定比例的一级粉煤灰以及矿渣水泥。事实上,采取这样的措施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混凝土水化热程度的降低,并增强其自身的可泵性以及强度。

3.2控制温度裂缝措施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相关施工作业的质量,除了加强对于混凝土的配制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关于相关的措施,笔者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1)合理选择配合比。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严格控制砂、石级配以及含泥量的配合比,并在实际的配制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定量的减水剂(粉煤灰)。相关的工程实践显示,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以及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水泥用量以及水化热程度的降低,并由此推动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以及可泵性的提高;(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此外,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浇筑温度的降低,需要相关的技术作业人员采用低温水、砂表面覆盖等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混凝土运输时间的缩短,并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逐渐延长到5小时以上。再者就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减缓浇筑的速度,继而由此提升混凝土热量散发的速度,实现水化热峰值出现的延迟,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出现了混凝土表面高温状况。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技术人员将混凝土入模的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以下;(3)控制拆模时间。在进行混凝土拆模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相关温度的测量以及监控。事实上,只有当混凝土拆模后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差小于25摄氏度的时候才能以进行侧模拆除作业。若其温差大于25摄氏度的时候,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保温措施的采取,继而由此减小温差;(4)及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变化。在施工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措施之外,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混凝土温度的动态监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对于测温点的埋设,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记录工作的开展。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谷草中,之所以加强对于混凝土温度动态变化的监察,主要是加强对于混凝土内部的高温与表面温度的掌握,继而由此采取恰当的温控措施,带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提升。

3.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一般的技术人员主要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的措施。所谓的全面分层指的是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逐级的进行浇筑作业,这种方案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主要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较少的施工环境。而分段分层指的是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4结语

混凝土浇筑项目的施工成功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的成功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政府管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都应该严格保证施工过程之中的安全,同时保证建筑的高质量完成。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这样不但能减少水泥用量,还能防止产生裂缝。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道施工工序,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瑞昕.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智能城市,2016,(06):190.

[2]朱辉宿.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4,(11):213.

[3]谈新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62.

[4]司国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4):142+162.

论文作者:夏正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夏正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