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一体化合作机制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_上合组织论文

中亚一体化合作机制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上海论文,其对论文,机制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解体后,为了维系原有的经济联系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中亚国家纷纷组建或加入了众多的一体化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各具特色。实践证明,它们确实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整合区域经济资源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吸收借鉴各机制的经验教训并研究其对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的影响,对后者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亚国家的多边一体化合作机制

目前,在中亚区域内的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可以分为3 类:第一类是独联体框架内的次区域经济组织;第二类是由国际组织发起的各种区域援助与发展计划;第三类是由周边或世界大国发起的合作机制。

(一)独联体框架内的次区域一体化组织 独联体本是各成员国为维持原苏联的旧有联系而建立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总是虚多实少,文件多于行动。为了弥补独联体的不足,尽快恢复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以及迅速增强国力,以便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完整,一些成员国另起炉灶,在独联体内组建了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有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俄白联盟等。它们的合作目标就是要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保证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通①。

这些新区域组织可以看作是对独联体的扬弃,既继承它的积极因素,又否定和消除阻碍其发展的消极因素。所以,尽管独联体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缓慢,但这些主要由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组成的次区域组织却发展得相对较快,其中发展最好的当属欧亚经济共同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已统一了95%的进口关税税率,和哈萨克斯坦统一了85%,与吉尔吉斯斯坦统一了14%,与塔吉克斯坦统一了60%②。2002年5月13日,成员国一致同意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中协调彼此立场,同时不放弃在共同体内统一对外关税的努力。

次区域经济组织取得的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其成员国都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原本就有很强的经济联系,比如保留了原苏联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体系、标准体系、分工体系和社会文化联系,成员间具有通用的语言和各类单据,有相近的思维等等,使得这些次区域组织具有得天独厚的合作条件和潜力。另外,在融入西方社会的理想破灭后,回过头来联合自强的信念也使其合作力度不断加强。

(二)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发起成立的一体化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区域战略和各成员国的国别战略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协调。一般情况下,国际组织的着眼点在于各具体的成员国,其业务主要体现在针对具体成员国的国别战略和规划上。但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别战略,往往还需要制定区域合作计划,协调区域成员间的合作,使得其国别战略成为区域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在上合组织区域内影响比较大的国际组织主要有联合国的有关机构和一些国际金融组织。

1.联合国 联合国在中亚区域内的合作项目主要是为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而建立开展的。在2000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 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等问题商定了一套有时限但也能够测量的目标和指标,为整个联合国系统达成共同努力的目标提供了框架。这些目标和指标被置于全球议程的核心,统称为“千年发展目标”。目前,联合国在中亚的合作项目主要是经社理事会开展的“中亚经济专门计划”和开发计划署开展的“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

“中亚经济专门计划”(СПЕК А Специалъна япрограмма ООН Для экономик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③。该计划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的两个区域委员会(欧洲经济委员会以及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主持,联合国秘书处和联合国机构驻中亚的办事处以及中亚合作组织执委会协助实施。参与该计划的成员除上述几个机构外,还有中亚五国。

合作的原则是互利、开放与和平。目的是促进中亚国家之间以及中亚国家和欧洲、亚洲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其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希望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借助区域的集体力量解决单个国家难以解决的问题;改善区域经济和环境,提高参与国的国际合作能力和水平;给内陆国家提供出海口条件。

合作的方式是首先选择优先合作领域并确定牵头国家,再制定各优先领域的工作计划。计划可以是一个成员国,也可以是几个,还可涵盖整个区域。这些合作领域都是关系国计民生、对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领域。目前,已确定的有:哈萨克斯坦牵头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和简化商品、服务和人员的过境手续领域;吉尔吉斯斯坦牵头的合理并有效地利用能源和水资源领域;塔吉克斯坦牵头的投资领域;土库曼斯坦牵头的能源领域和乌兹别克斯坦牵头的改造工业企业领域。随着计划的逐步开展,优先领域的范围还会扩大。

为保证“专门计划”的顺利实施,区域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合作基金,并负责基金的管理和分配。合作资金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成员国、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投资者,特别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因项目资金主要来自欧洲,所以“中亚经济专门计划”名义上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两个区域委员会负责实施,但其实际执行者却是欧盟。该计划也因此成为欧盟扩大其影响、实现其全球战略布局的一部分④。

“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SRRP Silk Road Region Project)。该项目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政府共同于2005年3月在北京正式启动的区域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复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和旅游3个重点经济合作领域内的传统优势。首批启动资金为100万美元。在旅游方面,项目成员将联合世界旅游组织共同开发旅游项目。现正在同各国政府一道研究设立一种多国别的旅游签证,持有这种签证可以在短时间内一次访问几个成员国家。在投资领域,项目成员将与联合国贸发会议合作,以便利用其技术手段吸引资金。另外,目前该项目和上合组织也建立了对话机制⑤。

2.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金融组织在中亚开展的各类开发与援助计划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维护成员国的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其改革计划、消除贫困以及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与合作。由于有资金优势且运作规范,加上其宗旨里带有很受民众欢迎的“扶危济贫”味道,所以相比之下,国际金融组织开展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效果较好些。事实上,即使那些不是国际金融组织开展的合作项目也离不开国际金融组织的支持,常常在可行性研究、决策立项和执行过程中邀请它们的代表与会、提出建议、并申请资金。

目前,在中亚比较活跃的国际金融组织主要有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⑥、伊斯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基本上都属于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不是靠市场化运作以赢利为目的商业银行。虽然这些金融组织经常召开成员国会议,协调成员国的立场和政策,但是由其发起并形成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只有亚行的“中亚区域合作机制”。

中亚区域合作机制(ЦАРЭС Программы Центрально—Азиат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亚行的宗旨是消除贫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特别是协助本地区发展中成员以共同的或个别的方式加速经济发展。从1996年开始,亚洲开发银行就倡议中、哈、乌、吉、塔五国开展区域间经济合作。2002年3月,举行了第一次财政部长级会议,确定了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行业部门协调委员会三级合作机制。现在,阿塞拜疆和蒙古也加入到该合作机制中。

亚行的《中亚地区区域合作战略与规划》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长期框架,并为成员国提供了共同应对挑战和分享合作成果的机会。该战略指明了亚行的4 个核心战略目标:保证通往邻近大国高利润市场的出口通道畅通;减少成员国内的交易费用,为货物转运和运输提供便利;改善能源供应,支持可持续增长;防止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恶化、沙漠化、贩卖人口和毒品以及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等。在亚行2004~2006年的规划中,重点合作领域是海关合作、能源、交通以及贸易便利化等方面⑦。

独联体七国合作倡议(Ннициативы СНГ—7)。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共同发表了调查报告《外债与独联体国家的金融稳定》,分析了部分独联体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且不稳定的原因,引起世人关注。2002年,这4家国际金融机构又发布了第二份报告《在低收入的独联体国家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稳定》。这份报告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被深入研讨,并最终促成“独联体七国合作倡议”于当年4月的出台。该倡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7个低收入的独联体国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提高它们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能力。主要措施是由倡议成员国每年举行几次国际会议,研究制定这7国的发展计划,改革其金融体系、促进其私营企业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⑧。

(三)由周边或世界大国发起的合作机制 与前两类机制不同的是,这些由周边或世界大国发起的合作机制的目的在于确保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以便实现大国的利益。其中,主要有欧盟、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和上合组织等。

1.欧盟 中亚国家与欧盟的合作主要是以双边形式进行的。1998~1999年,除塔吉克斯坦外,中亚国家都与欧盟签订了《伙伴关系合作条约》。双方的合作领域主要有:技术援助、粮食安全合作、民主人权领域合作、宏观金融稳定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通过制定并实施国别战略和发展规划,欧盟的意图归根到底是为其利益服务,包括扩大欧盟的影响、开拓并占领市场以及推广欧盟的标准等。欧盟认为:民主化的程度和状况既是进行投资及合作决策的重要参数,又是检验经济合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在民主得到发展和人权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下,经济合作才有保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它常常把经济合作与民主人权状况紧密挂钩。

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别战略,欧盟在独联体地区也开展了一些多边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技术援助计划”,简称“欧亚运输走廊”计划(Проект ТРАСЕКА Траншпортный коридор Европа—Кавказ—Азия)。该计划是欧盟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其基本目的是:支持成员国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通过开发一条新的不经过俄罗斯的联接欧亚两大洲的交通干线,把亚洲和欧洲的交通网络连接起来,摆脱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依赖,扩大它们的选择余地,增强其走向欧洲和世界市场的能力;促进成员国间的区域合作,增强这些国家吸引国际投资的能力。除欧盟外,该计划的成员目前有乌克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和蒙古。

为了实施这项计划,欧盟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从1993年到2004年年底,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伊斯兰开发银行相继投资总额超过了17亿欧元。此外,还组建了很多合资企业。1998年9月9日,成员国在阿塞拜疆的巴库市签订了《发展欧洲—高加索—亚洲国际运输走廊的多边合作基础协议》,为建立和完善在更高层次上的国际运输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至2004年年底,在“欧亚运输走廊计划”框架内共通过了55项决议,其中41项是关于技术支持和援助方面,14项是关于总额为1.117亿欧元的投资⑨。

2.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⑩ 1985年,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在1977年3月12日签订的《伊兹密尔条约》基础上成立了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以前,该组织内的合作基本上都是在双边领域进行的。1992年,随着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7国的加入, 该组织发展成为涵盖近700万平方公里面积、3亿多人口的重要区域多边合作组织。1995年成为联合国观察员组织。

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原则是主权平等、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其合作的内容偏重经济,政治色彩不浓。合作的目的是发展区域一体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贸易、投资、交通、能源、环境和打击毒品走私等领域的多边合作,特别是交通和通信合作,以便尽快实施中转运输。除此之外,还有参与阿富汗战后的重建工作等。

3.上合组织 该组织是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于2001年6月15日成立的,其成员国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和俄罗斯,观察员国有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

早在“上海五国”时期(1998年),经贸合作就成为五国领导人重点讨论的问题。组织成立后,经济合作的议题就主要由政府首脑来讨论了。2001年9月14日,其成员国总理阿拉木图会晤时,朱镕基总理提出了区域合作的四项原则,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这四项原则是:平等互利;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一事一清,注重实效;多边与双边结合。

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签署了《关于开展多边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2001年)、《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2003年)和《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2004年)等3项重要的指导经济合作的文件,确立了该组织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实施保障机制。其中,经济合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在2010年前开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争取2020年前逐步实现货物、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合作的重点领域是海关程序、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一致化、法律透明和促进投资、能源、交通、电信、农业、旅游、银行信贷领域、水利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同时促进中小企业建设;合作的保障机制是根据分阶段原则确定了各重点合作领域的具体落实措施,并规定了具体的执行单位和执行时间,使得成员国间的合作更加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为了加强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上合组织于2004年开通了区域经济合作网站。同年,中国宣布,向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提供总额为9亿美元的优惠买方信贷。2005年11月16日,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在莫斯科正式成立,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当选首任主席。该银联体旨在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行开发性金融合作,取代过去的财政和捐赠等融资方式,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二 中亚国家的双边一体化合作机制

多边合作机制通常用来解决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事务。若问题不涉及第三国,一般情况下使用双边合作机制即可。所以在中亚,除大量的多边合作机制以外,还有很多双边合作机制,主要表现为中亚国家间签订的各个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和生产联合体协议,还有它们同一些世界大国建立的双边合作机制等。

(一)中亚国家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协议和生产联合体协议 因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不同,对经济自由化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在中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甚至更高级别的一体化机制困难很多。当区域整体自由化合作进展缓慢的时候,各国都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以双边的形式签订各种《自由贸易区协议》(Соглашение о свободной торговле)和各类《生产联合体协议》(Соглашение 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й кооперации),作为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前的铺垫,以便促进区域经济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双边《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内容主要有:取消签约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对进口签约国产品征收增值税时,税率不高于进口国相应企业的税率;进口签约国产品时限制使用配额措施等。双边《生产联合体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对每年列入《目录》的商品和服务实行优惠关税措施;对列入《协议》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进出口时不征收关税、数量限制、增值税和消费税(制成品除外)(11)。

(二)中亚国家与区域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建立的双边合作机制。虽然美国和日本常常通过支持联合国系统的有关机构或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方式间接地同中亚国家开展合作,但它们同时还以双边形式展开合作。

资料来源:WTO网站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e/region-e/region-e.htm;哈萨克斯坦外交部网站http://www.mfa.kz/rus/PHP/hronica.php?chron=1&selected=14.

美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目的主要是支持各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扩展民主,以保证美国的投资安全和地缘战略利益。主要形式有开办企业;提供经济及人道主义援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法制;支持税收和金融体系改革以及支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12)。

日本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基于能源和地缘政治的考虑,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于1997年7月24 日发表了“欧亚大陆外交”(又称丝绸之路外交)的新战略,将中亚置于重要位置。以该战略为指导,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3个核心领域:第一,加强与该地区的高层交流, 进行双边政治对话,谋求建立信任关系;第二,运用其得天独厚的经济实力,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提供合作;第三,积极参与该地区的核不扩散、民主化和政治稳定化等活动,以扩大日本的影响(13)。

近年来,日本为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常常以经济援助与合作等手段,拉拢利用中亚国家,希望它们支持日本的“入常”请求。2005年8月28日, 首次“中亚+日本”外长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会议讨论了日本与中亚关系、经济合作与中亚安全等问题,并签署了一系列政府间援助与合作协议。

三 多种合作机制并存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

其实在历史上,多种机制并存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也曾出现过。到20世纪60年代初,几乎没有哪一个欧洲国家不属于哪个合作组织。更引人注目的是1947~1961年间的悖论:一方面,各民族国家相互靠拢,从而加快了交流频率,扩大了合作范围;另一方面,虽然大家都是奔着欧洲统一,但却各自奔忙,而不是拧成一股绳。欧洲统一的观念没有消失,但实现统一的方式却越来越多(14)。

现在中亚地区也面临这样的情况。众多的合作机制之所以能够存在,自有其存在的道理,说明每个机制都有自身的特点,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满足各成员国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众多区域一体化机制并存的现象对上合组织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上合组织选好突破口,能让成员国尽快见到实效的话,那它就一定能保持常青,而不会成为第二个“独联体”。

(一)众多合作机制并存对上海合作组织形成了挑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些机制加大了上海合作组织内部的协调难度。上合组织每个成员国都具有多重身份,都同时是几个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的成员国。多重身份会给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贸易体制的复杂性很容易造成增加交易成本、扭曲贸易规则以及破坏多边主义的系统完整性等不良后果。因为多重性会产生许多交织在一起的协定义务及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政府越来越需要在相同的政策领域应对不同的规定,这样就存在一定的风险(15)。比如,吉尔吉斯斯坦既是WTO成员,又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当后者提出建立统一经济空间计划时,吉便面临着如何协调共同体的统一对外关税与其“入世”议定书中确定的关税义务二者关系的难题。另外,功能重复的机制过多会让成员国疲于奔命。为了应付会议,成员国常常把在这个组织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提案稍作修改后再拿到另一个组织的会议上去讨论,反反复复讨论的一个问题,结果却又大体相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和兴趣丧失。

在此,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成员国的多重身份做了规定:“三国确认各自对关贸总协定和其他国际协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本协定与其他协议的规定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一般以本协定的规定为准”(16),但也有例外,如当某些环境协议有关贸易的规定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相矛盾时,根据尽可能减少这些协议与自由贸易协定之间的不一致性的原则,以前者为准。这个规定为成员国处理相关事宜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这些机制给上合组织增加了相当大的压力。换句话说,该组织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对一向看重合作效果的成员国来说,哪个机制更有效率,能使其获得更多的利益,它就对哪个机制兴趣更大,信心更强,投入也就更多。如果上合组织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话,就会名存实亡。

第三,西方大国,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区域外部国家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也对上合组织冲击较大。西方国家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有相当的管理和支配国际事务的能力,因此,与它们的合作对各成员国都有足够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成员国在组织内的合作,使一些项目难以开展,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中俄石油合作因为日本的搅局而出现波折。

(二)多种机制并存也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尽管多种机制并存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但也并不可怕。如果换一个角度思维的话,众多机制并存反而会给上合组织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多个合作机制并存只是增加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难度而已,并不会导致其消亡。对于大部分主权国家来说,其对外政策都是实用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都会出于实力、精力、情感以及外交目标等方方面面的考虑,确定出本国的外交优先方向,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而不会把所有的国家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国家在开展国际合作时,对于区域组织往往有一种“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先挂着,防止将来有好处时没自己份”的心理。见有利可图时就主动些;见无力推动时也不退出组织,仍然参加组织活动,不过只出工不出力。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成员国无奈的选择。

第二,各类合作机制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虽然这些国际合作机制各有自己的合作重点和合作方式,但在很多合作领域、合作目标和合作方式上却是一致的,比如建立统一的运输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贫困,发展经济一体化等等。换句话说,这些机制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出于集团对抗的目的,而是因不同的发起人受自身条件所限而设计出不同的合作方式或领域而已,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竞争性的,更是可以合作甚至合并的。2005年10月6日, 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中亚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峰会上,俄、哈、吉、塔、乌5 个与会国家的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亚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合并。现在人们预计,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也有合并的可能(17)。另外,国际金融机构和联合国机构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合作对象,不仅可以扩大融资渠道,还能增强该组织的国际影响。比如,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是上海合作组织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之一,但由于它同时符合亚行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合作目的,因此亚行也非常感兴趣。在此项目中,两个合作机制就可紧密配合,由上海合作组织提供政府支持,由亚行提供资金援助,共同完成建设任务。

第三,上海合作组织有中国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竞争力。中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投资能力,是中亚国家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中亚国家参与的所有合作机制中,像中国这样既有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又有真心合作的内在条件的成员国不多。因此,中国积极参与,为上合组织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潜力和空间,这是该组织的优势之一。

(三)独联体国家在独联体框架内的合作不会影响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作用,更不会造成像“上海五国”边界谈判时那样,在组织内部分成以中国为一方,以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为另一方的两大集团。尽管独联体框架内某些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较快,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会很快形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再来和中国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问题。一来,中亚国家之间以及它们与俄罗斯之间有很多关键性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只是在合作初期,由于继承了很多原苏联时期的联系,所以发展相对较快,但接下来再继续深入的话,就会遇到很多难题,俄白联盟就是很好的案例。从1999年签订联盟条约开始至今已经7年,但两国的合作进展远落后于人们的想象。二来,中国是其他成员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与中国的合作对它们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很难想象中亚国家会为了与俄罗斯合作而疏远同中国的合作。所以,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不孤单。当然,中国应积极了解并参与其他机制的活动,以便共享各合作机制的成果。

注释:

① 一体化根据合作的深度由低到高通常分为6级:优惠贸易安排(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独联体国家经常使用“统一经济空间”这个词,其俄文为един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相当于共同市场。

② Карл Кейзен,Джон Стейнбрюнер и Мартин Б.Мейлин,Мечи и орала: экономи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Беларуси и Украины, с.202, МТИ пресс Кембридж, штат Массачусетс Лондон, Англия.

③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网站http://www.unece.org/speca/rac.htm.

④ Арсен вартанян,Программа СПЕКА—новая 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инициатива ЕС в Централъной Азии//Новые рынки 2001 5.

⑤ 联合国开发署驻哈萨克斯坦办事处http://www.undp.kz.

⑥ 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ЕБРР Европейский Банк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и Развития)成立于1991年,是专门为支持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而成立的开发性银行,主要投资领域在于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

⑦ 亚行网站http://www.adb.org/Carec/pubs.asp.

⑧ http://www.cis7.org/ECA/CIS7.nsf/ECADocByUnid/85256C370063EBBE85256C3200688DB5? Opendocument.

⑨ Отабек Норов,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транспорный коридор и тенденции его раэвития//(Узбекистан)《Деловой партнер》24 феврал2005г.

⑩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网站http://www.mfa.kz/rus/PHP/index.php?rel=1&selected=35.

(11) Карл Кейзен,Джон Стейибрюнер и мартин Б. Мейлин,Мечи и орала:экономика националъ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Беларуси и Украины,с.202,МТИ пресс Кембрицж,штат массачусетс Лондон,Англия;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Развитие партнерских связей в торговле в регионе СНГ》,GE.05—30487(R)290405,第5~7页。

(12) 美国国际开发署http://www.usaid.gov或http://www.donors.kg.

(13) 程传林:《浅析日本的中亚外交》,载《当代亚太》2005年第1期。

(14) 〔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第60页。

(15) 商务部世界贸易司校译:《世界贸易报告2003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第46页。

(16) 加拿大国际贸易网http://www.dfait-maeci.gc.ca/nafta-alena/chap01-en.asp?#Article103。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Part One:General Part,Chapter One:Objectives,Article 103:Relation to Other Agreements.

(17) 〔俄〕《独立报》网络版http://www.ng.ru/2005—11—01/

标签:;  ;  ;  ;  ;  ;  ;  ;  

中亚一体化合作机制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_上合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