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微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卜路平
(北部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摘 要: 广西在地域红色文化、红色历史革命人物、红色大事件、红色革命遗存、现代红色素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资源。广西红色文化 “微传播”具有与城市文化进步融合共赢、借助大数据实现全面增值、与民族文化黏合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齐头并进,但传播效能有待发展等特点,为充分借助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本文提出强化意见环境,加强议程设置功能运用;培养共识,强化涵化分析外围作用;增强实用性,提升大学生受众群体认同;拓展微载体,培养红色意见领袖等路径。
关键词: 广西红色文化; 微传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了新的载体与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文化(以下简称“广西红色文化”)在“微传播”中巧妙地体现小中寓大、简而不凡、新颖独特、功能叠加的特点,全面展现广西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张力,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一笔丰富的素材。本文梳理了广西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而分析广西红色文化 “微传播”的内涵及现状,提出了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形象与红色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体。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系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先进性、人民性等鲜明特征,包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 对于当代人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有着强大的导向性和引领作用。”[1]红色文化传播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广西在地域红色文化、红色历史革命人物、红色大事件、红色革命遗存、现代红色素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资源。
(一)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
广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主要分布在桂东、桂东南、桂北、桂南沿海一带,以百色、南宁、梧州、桂林、钦北防地区尤为突出。百色—— 广西红色圣地。百色是百色起义的发源地,有天然的政治优势,是广西地方红色文化的标志性地区。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右江革命根据地均发源于此,“老三篇”(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和“新三篇”(百色起义英雄雕塑园、邓小平手迹碑林、百色起义纪念馆中轴线景观)为打造“三中心两区一市 ”保驾护航。南宁——当代广西发展的桥头兵。南宁市是广西首府,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权,“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展现出历史与当代融合的特点。梧州——广西“播火”第一站市。梧州具有浓厚的党史党建历史底蕴,是广西第一个中共支部和广西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共青团活动和学生运动的红色革命风暴席卷桂东大地,造就了梧州成为基层红色文化中心,梧州人民也成为红色革命的主力军。桂林——广西精品红色旅游整合地。桂林是红军长征途径地,加之其独特的人文旅游优势,促使其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钦北防——北部湾红色文化的新气象。钦州、北海、防城港北部湾区域是新兴的旅游基地,刘冯旧居建筑群、孙中山纪念公园、辛亥革命纪念浮雕、六万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白龙古炮台等作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红色资源逐渐被发掘。此外,北部湾经济区拓宽红色文化领域,将红色旅游与历史人文有机结合,呈现红绿(生态旅游) 红黄(文物旅游)、 红俗(民俗旅游) 、红蓝(海滨旅游)的多彩游与红色游交融并存的独特形式。
赛十娘平静地说:“还是很难,只能试试看……各处都有好人坏人,东洋人也是种种色色。这里就有个叫古贺的东洋人,看着就善。他总挑着最后一个进来,来了总是先坐着,安静地看着我。那眼光很柔和,有时还挂着泪花……明朝要是碰到他就好办了。”
(二) 红色历史革命人物资源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历了国破山河、战乱频繁的岁月,广西人民为了民族复兴、维护统一、谋求独立与发展,为中国人民的发展与道路的选择不断努力奋斗,展现出了广西人民维护国家统一与尊严、勤劳勇敢、拥有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形象,涌现一批如邓颖超、韦拔群、刘永福、冯子材、李宗仁等八桂英烈,这些英雄先烈也成为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中的重要的红色资源。
(三) 红色大事件素材
广西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太平天国起义、百色起义、湘江战役、梧州工人运动等重大起义事件的发生地都在广西,影响全国,是广西红色文化传播最好的素材之一,也是广西红色形象符号形成的标志性大事件,更是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精彩素材。
(四) 广西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存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觉山铺阻击战战场旧址、湘江战役旧址、光华铺阻击战战场旧址、红军堂、老山界;百色起义纪念馆、邓颖超出生地石刻和纪念馆、李明瑞纪念馆、俞作豫纪念馆;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百色起义纪念碑,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公园等,是广西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革命遗存,是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地。
(五) 广西具有丰富的现代红色素材
近年,出现了许多以物质形态形状、民族特点、多彩颜色相结合的广西特色文化态质的红色素材,如书籍、建筑、手工艺品、文学、歌曲创作等,体现广西人民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热爱生态、向往海洋、勤劳勇敢的特点,传递广西民族融合、共同致富的新形象,利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思考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展。
本方案可以根据齿圈2两端面的硬度要求以及淬火深度的要求,调整第一次淬火和第二次淬火的工艺参数,使得“阴阳脸”可以通过参数调整来控制,解决了长期困扰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虽然收效不错,但也面临重重压力。广西红色文化的微传播影响力度不够,一是微媒体宣传方式单一,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单一出现,交互式、融媒体式微传播较少;二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较大,官方和民间两个战场没有形成统一;三是广西微文化传播的方式大众化,特色度不够,应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出发,选取平民化视角,多用受众喜爱的微言微语,制作和传播短小精悍、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红色文化微信息,以更好地适应大众快餐化、实时化、形象化的阅读习惯;四是 “微媒体”语境下广西红色文化传播内容不够,推送的红色内容点赞量、转发量较少;五是各地对红色文化微传播和发展的速度和重视的程度参差不齐。
二、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内涵及现状
(一)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的内涵
1. 小中寓大:与城市文化的进步融合共赢
由于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通过沥青或者改性沥青和碎石的充分粘合后对地面进行的养护处理,首先要对沥青进行加热,改性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80~200℃之间,普通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70℃之间,再进行沥青的喷洒。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对施工的影响,在西北地区,一般将施工期选择在6~9月期间,以此来降低天气对施工效果的影响,并且尽可能的避免雨水天气,保证沥青胶和碎石粘合度,增大原材料的粘合度,提高封层质量[3]。
(二)广西红色文化 “微传播”现状
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为文化传播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新环境、新媒介和新手段,因此,红色文化微传播便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的空间。广西红色文化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灵活运用“微传播”功能展示广西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张力。
红色文化“微传播”是指借助红色文化本身强大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导向性和引领作用,通过微媒介的技术和手段,发挥“微传播”中“载体迷你化、信息精简化、对象细分化、结构扁平化”[2]81的作用,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落地平民、高效全面、个性精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如何培养”“如何践行”的重要载体。
1.学科发展的交集:传播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创新的需求
2.简而不凡:借助大数据实现全面增值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转型时代,并进入了信息增长与传播质态微化的“矛盾”时期,“一个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大数据时代,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形态却日益显示出微型化的趋势”[2]81,所幸,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传播的“矛盾”在信息化时代没有出现背离,反而相互补充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将全面覆盖、整合高效、简约灵活、落地平民、个性精准等共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1)高效全面。微媒体借助大数据功能,在政务、思想、服务及闻达天下等方面提供高效全面的保障。如公众号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广西新闻频道等,通过微资讯(新闻)、微发布、微政务、微访谈、微活动、微案例、微应用、微专栏(专题)、微视频等,实现信息的海覆盖。(2)落地平民。微媒体借助大数据迷你化功能,使广西红色文化落地平民,只要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普通民众容易掌握的工具,即可查看广西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旅游、红色足迹、红色英雄事迹、红色生力军等内容,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而且能进行操作发布、转载和更改信息等功能。 (3)个性精准。个性精准是微传播的优势,根据对象的特点与需求,进行不同内容及类型的传播。一是实现地域性选择,定制当地红色文化。如南宁新闻网、桂林生活网、梧州零距离网等进行地域性红色文化传播,利于民众了解当地红色纪实及现代红色发展。二是注重社会互动。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短小精悍的“微言微语”更受青睐,微视频、微信息、微照片是实现社会互动最好的手段,如广西人气官方微博暨“红色中国”联通红色文化季(微视频、微信息)、 “梧州红色文化记忆系列”(微文)、广西首个红色文化工作站成立(微照片),民众通过“微言微语”,分享红色激情,寻找红色印记,畅言红色梦想,实现社会互动。三是强调自我需求。对微传播对象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各高校微传播团队(如广西大学雨无声网站、广西师范大学独秀之声、桂林理工大学媒体桂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网站、广西师范学院红水河网站等)作为广西红色文化地域性传播的主阵地,为广西各地红色文化微传播在青年学生团体中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3.新颖独特:与广西民族文化黏合发展
与广西民族文化黏合发展是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展示新颖独特魅力的密码。广西民族文化中展示了良好的广西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手工文化、节日文化、文学文化、医药文化、信仰文化,表现了广西人民爱国正直、勤劳质朴、向上向善、精诚团结、追求卓越的优秀精神品质。微视频《广西故事》和公众号“广西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将广西传奇、广西纪实、广西人物、广西旅游、广西民博、广西文创等在介绍广西民族文化的同时,将广西红色文化在普通民众中进行传播。
4.功能叠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齐头并进
恢复阶段(1978~1983年)。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实行统考统招制度,不仅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重启高校教育评估提供了契机。中国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波折和大起大落,有必要认真反思和评价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政策制度与实践效果,探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高校绩效评估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及时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改进教育政策中的不妥之处,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均衡发展。
5.制约短板:传播效能有待进一步发展
1.强化意见环境,加强议程设置功能的运用
总的来说,广西红色文化注重展现:一是人民性,广西红色文化体现人民品格,是广西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品格; 二是地方性,广西红色文化在不同区域所表现出来的红色文化各具特点,如南宁现代红色文化、桂林红色山水文化、梧州党建文化、百色革命老区文化、钦州刘冯文化等;三是民族性,广西12个世居民族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表现出浓烈的特色红色文化,壮锦、山歌、服饰等中蕴含广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自由的挣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憧憬。这些都是推动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重要的文化传播资源。
三、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
(一)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对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红色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创造并保存的深厚历史存在,又是作为一种革命文化基因在活生生的现实区域中的创新和发展。
一是通过红色文化 “微传播”打造城市品牌,实现文化立市。“历史文化指标主要有城市历史年代的久远、文物古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学艺术、文化特色等。历史文化指标记载了文化立市发展的渊源与脉络,它是一个城市的生命之根,也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所在。它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备成为文化立市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3]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桂林、柳州、梧州、贺州等城市,通过地域红色文化 “微传播”,发布微新闻、微政务、微名片,培育一批具有红色品牌优势和红色影响力的精品项目,为城市发展升级提档。二是通过红色文化 “微传播”,实现文化产业点的新增长和新升级。广西属于西部省份,发展时间较晚但劲头较大,如北部湾经济区、桂东红色旅游区、西江经济带等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广西借助红色文化 “微传播”,将区域特点与文化产业升级联合,传播微产业、微旅游、微数据,为城市及区域的发展提供信息传播。三是通过红色文化绘制城市精神标签。本土性决定文化的特殊性,地理空间位置决定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逻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是地方红色文化符号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微语言”,柳州市描绘出 “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柳州精神,钦州市描绘出“自强实干、融合共赢”钦州精神。
从传播学角度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广西红色文化 “微传播”是一个时代命题,“微时代”境遇下,红色文化传播者主动识微,积极学微,善于用微,实现红色文化与微传播的无缝对接,借助微博、微信等微平台,通过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展现、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拓宽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新领域与新途径。
卫星: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是国家赋予普洱的重大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用好生态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发展生态经济、壮大生态财政、改善生态民生,把普洱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祖国西南边疆的绿色明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红色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在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进行传播,一注重宣传教育,发挥微媒体的作用,将广西元素、广西声音、广西形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将美德少年、特色民族教育、童谣传唱、志愿服务通过微媒体传播出去;二注重实践养成,通过实践活动,如延伸拓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塑造推广动漫“帮帮侠”为广西精神和志愿服务代言,从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着手,同步推动广西红色文化广泛传播、落地生根、蓬勃成长。
2.时代发展的交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需要
3.6 开展游戏,提升能力 教师借助自制的细胞周期大转盘教具,进行游戏教学。先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对细胞周期大转盘进行拼装,同时要求台下学生仔细观察台上学生的拼装情况,对拼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指正。正确拼装完成后(图2),教师覆盖上硬卡纸板并用手按住中间的转轴,让学生来转转盘。当转盘停下后,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细胞分裂图像(图3),回答相应的时期名称,并回忆该时期的主要特点。若该生回答不出或答案不完整,可寻求“场外帮助”,通过指定一位“亲友团”成员(同桌或好友)来帮助回答。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度开放、自由互动的传播领域,广西红色文化日益成为广西政治方向的导航仪和塑造高尚精神的指路灯。借助当地红色文化传播的力量,发挥红色文化“微传播”见微知著,化大为小,简而不凡的作用,把高大上的理论转换为接地气的广西故事、广西小说、广西视频、广西文学,学生们从喜闻乐见、贴紧话语、贴紧生活、贴紧现实的广西红色文化中收获到幸福、实惠、享受,收获到广西红色文化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延展性、丰富性和价值性,收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实指导力、影响力和实效力。
(二)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路径
当设备连接上以后,每个设备都拥有各自的BluetoothSocket,就可以实现设备之间数据的共享了。蓝牙AP 则可通过BluetoothSocket 的getOutStream()向数据采集层各采集模块发送传输控制指令,对获取到的生命体征数据则通过TCP/IP 协议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而可以对收集到的生理参数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和分析模块进行列表显示和图表显示,并综合判断当前数据,给出疾病预警提示和初步诊断预案。
“议程设置功能”突出重大事件的意见环境在情感与心灵的共鸣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不是某个场景或某次活动即可达到认同作用,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4],在大学生传播媒介中,需要将某种特定文化进行长期、反复、综合性的环境与氛围营造。广西红色文化“议程设置功能”的强化,就是要将广西地域文化、革命人物、大事件、革命遗存、现代红色素材等红色元素提取凝练,用微故事、微视频等方式给大学生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意见环境与议程设置功能的强化与运用,使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的正面效能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常实践中,自觉地辨明方向,分清是非曲折。
2.培养共识,强化涵化分析的外围作用
达成“共识”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育人的本质与要求。涵化分析强调综合系统全新整合的重要性,通过制度、队伍、资金、基础条件等方面的综合协同,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要发挥校内校外作用,不仅要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团学管理队伍作用,同时要发挥广西红色文化宣传队伍的作用;要发挥线上线下作用,就是发挥线上网络队伍与线下现实工作队伍的作用;要发挥课内课外作用,将学校红色文化资源与第二课堂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发挥红色文化“微传播”的综合效能,培养各个力量的共识力、凝聚力、整合力。
3.增强实用性,提升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心理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感的来源,离不开对于主流文化本身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体验。一方面,广西红色文化本身涵盖人民性、地方性与民族性的特点,是历史与现实,特色与发展的统一,与广西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高效全面、个性精准等特点,对主流文化的地域性播与个性化需求上具有强烈的适应性与满足性。大学生从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判断力,增强社交活跃度,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认同感。
本施工段采用的衬砌类型主要是复合型衬砌,其主要参数为:衬砌类型:Ⅲa型复合式衬砌;喷射混凝土类型及厚度:C25,12cm;钢筋网及系统锚杆:25cm×25cm;1.2m×1.5m,φ6mm;二次衬砌厚度:40cm;仰拱厚度:50cm。
4.拓展微载体,培养红色意见领袖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高氟水害,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环定革命老区就像一块拼在一起的标本,把三省区最干旱缺水的地带剪贴在西北大地上。盐环定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300 mm,蒸发量却达2 100 mm,是降雨量的7倍,常常是人与牛羊共饮一坑积水。
“意见领袖”是大学生团体中具有威信感,并具有横向纵向传播魅力的领导型人物,可以“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理论功底、高超的网络技术水平、亲切的交谈方式征服受教育者”[5]。红色意见领袖是大学生团队中的一部分,既对广西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学识与认知,又深懂大学生在广西红色文化“微传播”中困扰的问题,更可以通过高超的网络技术解决文化传播的技术问题。通过“红色意见领袖”的宣导,让大学生感悟红色文化,深入了解广西红色文化,进一步提升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参考文献:
[1] 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5(1):16.
[2] 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4(6):81.
[3] 李德铭.文化立市与城市发展[EB/OL].[2018-11-12].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315254.html.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5.
[5] 黄静婧.微传播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塑[J].教育评论,2015(6):10.
Micro -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the Education of Identity to Socialist Core Value
BU Lu-ping
(College of Marxism, Beibu Gulf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535099)
Abstract : Guangxi has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identify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area of regional red culture, red historical revolutionary figures, important red events, and red revolutionary relics. Its "micro-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win integration with the progress of urban culture, comprehensive value-increasing through big data, bonding and developing with national culture and advancing with identity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However, its dissemination func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 by making the full use of "micro-dissemination" of Guangxi red cultur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agenda setting by strengthening opinion environment; to intensify the peripheral function of culturalization analysis by cultivating consensus;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target group by improving practicality and to expand the paths of cultivating leaders by enlarging microcarriers.
Key words : Guangxi red culture; micro- dissemin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 to socialistic core values identity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446(2019)02-0046-05
收稿日期 :2018-11-30
基金项目: 北部湾大学辅导员科研课题重点项目(2018FDYKY104);北部湾大学“十三五”规划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030505)
作者简介 :卜路平(1985-),女,广西钦州人,北部湾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