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价值分析论文_张小华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本文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按照国际字母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自45例。对照组单纯性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则是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检测气导听力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咽鼓管功能正常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不同频率(0.5、1.0、2.0kHz)下气导听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咽鼓管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明显,有积极的医学价值,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一种非化脓性炎性的耳部疾病,主要是以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为特征,患者会有明显的耳痛、耳鸣症状,分泌性中耳炎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感与不便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价值,具体研究成果见正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择取2014年06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自45例。入选标准[1]:①所有患者均符合SOM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在3天内未服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③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2]:①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②排除对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过敏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1~49岁,平均年龄为(35.00±7.00)岁;病程为1~24d,平均病程为(12.50±5.75)d;其中单耳发病的患者有33例,双耳发病的有12例。

治疗组男性占有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19~52岁,平均年龄为(35.50±8.25)岁;病程为3~27d,平均病程为(15.00±6.00)d;其中单耳发病的患者有28例,双耳发病的有17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发病部位、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意义不明显,P>0.05。

1.2 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行常规外耳道消毒,进行鼓膜表面的麻醉,然后使用专用医疗器械(1毫升注射器、6号针头)在鼓膜前下方穿刺抽出中耳积液,并且口服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照组选用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号为H31021399,用法用量视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中耳注入每日1-3次,每次0.1mg-0.3mg,亦可注入5mg,7d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选用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制责任公司生产的伊诺舒(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准字号:H20051640。地塞米松注射液选用对照组方式,治疗组注入5mg的地塞米松与15mg盐酸氨溴索,一个疗程为7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咽鼓管功能正常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纯音听阈检测气导听力水平。

1.3.2疗效判定标准[3]

咽鼓管功能正常:采用专业中耳分析仪器后测定患者的鼓室压力,功能正常为P1与P2之差不大于10daPa。(P1表示静态时鼓室压力,P2表示捏鼻吞咽时鼓室压力)。

不良反应为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

纯音听阈检测气导听力正常为气鼓导间差在10dB之内,其次在15dB~10dB之内。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不良反应率、咽鼓管正常率、纯音听阈检查气导听力值采用SPSS19.O进行统计学处理,其检验结果计量资料以(x±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用P<0.05表达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咽鼓管功能正常率

7d疗程后两组咽鼓管功能正常率有差异,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虽有急慢性之分,但均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邻近的病灶,根据病因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的引流功能[4]。SOM主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细胞因子拮抗剂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手术治疗(鼓膜切开、鼓膜穿刺抽液等)。

对照组单纯性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能够激活上皮纳通道活性,可促进药物吸收,地塞米松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注射后吸收快,药物作用时间长,需要反复注射,可能产生耐药性与鼓室粘连纤维化。

治疗组采用的盐酸氨溴索是促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药物,可以促进患处(中耳、咽鼓黏膜)类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能够明显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保证了咽鼓管的正常开放,咽鼓管通气改善后还可加速粘液纤毛的运输,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5];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注射液直接作用于病灶发挥药物作用更明显,治疗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协同治疗效果更佳。

本文研究表明,在治疗周期后治疗组的咽鼓管功能正常率为86.67%,对照组为68.89%,P<0.05,治疗组咽鼓管功能恢复更好;治疗组患者在0.5kHz、1.0kHz、1.5kHz频率下的气导听力值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促进听力恢复。2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改善SOM症状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永刚.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4);112-115.

[2]刘跃辉,胡国文,邹平.地塞米松和盐酸氨溴索联合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82-84.

[3]李文.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6);73-74.

[4]陈善佑.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4);884-885.

[5]杨金玉.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联合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120-121.

论文作者:张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价值分析论文_张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