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邹宏谈到青少年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最近的努力,结合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_个人成长论文

心理学家邹宏谈到青少年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最近的努力,结合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_个人成长论文

心理学家邹泓谈青少年理想 不要什么都无所谓 远大目标与近期努力相结合 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家论文,远大论文,社会发展论文,青少年论文,无所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歌手杨坤的一曲《无所谓》,在许多青少年中引起共鸣。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和蝇头小利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是必要的,但是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青少年中有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现象。同时,另一些青年人走向另一个极端,执著于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想不开。许多家长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理想了呢?记得马加爵在被执行死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青少年的理想与信念问题已经让我们无法漠视与回避。围绕着这一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邹泓教授。

青年人“无所谓”的论调是没有理想的表现

记者(以下简称“记”):一些学生经常说对什么都没兴趣,他们的理想真的出了问题吗?

邹泓教授(以下简称“邹”):大学生中出现的“无所谓”、“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现象,部分反映了大学生中存在的理想模糊现象。有人考上大学后浑浑噩噩,觉得分配无望,就放逐自己。他们原来只接受理想的东西,现在见到社会现实,就更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如果他们有了理想,恐怕不会这么容易放逐自己。大学生中经常发生为了一点儿小事就斤斤计较的事情,也是由于人生体验太狭窄造成的。经历过大风雨的人不容易计较小事,因为他们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眼界更宽。所以,现在强调体验教育。大学生要想有更高的理想,就不要一门心思扎在书本里。

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想、信念与信仰有何不同?

邹:理想指一个人对未来的想像和希望,它与幻想不同,它是可能实现的一种希望,是有一定根据的。信念是指个人确信的想法和观念。信仰是人们对于宗教、主义的相信、仰慕、尊重、崇敬,其中有感情因素。信仰涉及文化、价值观,比理想和信念更宏观一些。理想比之于信念与信仰,目标更明确,是一个人行动的纲领。

远大的理想要从身边做起

记:怎样才能确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理想和信念?青少年需要统一的理想和信念吗?

邹:不管理想能否实现,人首先应该有个追求。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将自己的理想与自己的个人经历、现实条件相结合。比方说,你想成为军事家,但也许你一辈子都不能实现这一理想,然而军事家的人品、学识、贡献都值得学习,我们仍然要“见贤思齐”。不能因为某一理想实现不了,就放弃它。没有理想,人就没有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关于理想,我的观点是:远大目标与近期努力相结合,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主流的价值观是一定要接受的,此外,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还应允许和尊重理想和信念的多样

我们以前没有考虑到儿童本身的需要,只用统一的模式来塑造。比如,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名校,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有条件与能力考上名校。这样,若孩子学习不好,或者个人兴趣与家长要求不符,就会感觉自己是失败者,显然这样的理想就是脱离实际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老师和家长多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志向、个性,将之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帮助孩子了解世情,了解各行业对人的要求,并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同时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根据年龄特点,确立理想目标

记:从一个心理学家的角度看,青少年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才更有效?

邹:我们以前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与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要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他们确立可被接受的理想。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大致是这样的:2—3岁时发展出直觉行动思维,此时,儿童进行思考要借助于外部动作来完成;3—6岁时发展出具体形象思维,此时对抽象的东西不能理解,所以教育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小学阶段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初中阶段发展出依赖于具体经验的抽象思维;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形成,孩子有独立的判断,出现逆反心理。有人认为,我们以前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与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相悖的,幼儿时我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到了大学却在搞文明礼貌教育,正好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相反。

记:那么,如何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理想教育呢?

邹:人的理想事实上到了青少年时期才能确立起来。幼儿时期,理想教育应以提供榜样为主。可以通过童话故事、电影、卡通片等,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像电影《超人》、动画片《加菲猫》、童话《小红帽》等都包含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孩子理解并确立好的理想、信念。

到了中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课程与课外活动来进行理想教育。课外活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加深孩子的体验。比如,一个人走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很自然地就能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有助于爱国主义理想的塑造。舆论也要施加正面的影响,比如,宣传科学,肯定科学家的价值,让他们对孩子的影响胜过歌星、影星的影响。

大学阶段,青年人的逻辑思维有了大发展,更成熟,并出现多元价值观。教育者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我们民族传统的、优秀的东西,引导他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如果把理想目标订得太高,比如“完人教育”,使学生的精力都用在“不断纠正”上面,经常有挫败感,就容易放弃理想。

记:关于青少年的理想与信念问题,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邹: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否则未来的人生容易平淡、苍白、庸庸碌碌。要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统一起来,这样的人生会更充实。有些青少年很注意自我完善,有品德、有学识、有良好的人格,但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回顾过去,我发现在我身边那些年轻时有理想的人一直在努力,他们是优秀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大。

摘自《环球时报》

标签:;  ;  ;  

心理学家邹宏谈到青少年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最近的努力,结合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_个人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