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论文_周昊1,谷英男2,齐翠翠3

2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论文_周昊1,谷英男2,齐翠翠3

1.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3100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0;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题中疾病的病理及病症,为这一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至2015年间我院收治的26例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存留的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和调查。结果:此类肿瘤发病位置多样,肿瘤组织具体的大小、形状均没有规律性,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的组织学特点。Vimentin、CD34、Bcl-2、CD99均为阳性表现,SMA为局灶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能够一次性治愈,但同样存在复发现象。结论:这种疾病发病位置比较多样,癌变组织形状、大小、癌细胞分布情况也没有明确的规律性,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应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来判别具体的病症,同时应保证对这部分病人长周期的跟踪和调查。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理;特征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体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但对于本文要讨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来说,这种疾病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病理不明确、病情多变复杂等原因,目前在医学界还没有太多的讨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疾病属于一种间叶性肿瘤,而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还非常不足,这也就导致了出现此类患者时相关医护人员难以迅速的确诊并进行治疗。为了保证后续工作过程中能更好的认识这种疾病并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本文将对这一疾病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对2010年至2015年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存留的资料进行研究。现对这部分患者总体的情况描述如下:患者年龄均处于25岁至67岁之间;男性患者共15人,女性患者共11人;这部分患者的肿瘤均可以被归类为软组织肿瘤。

1.2方法

将本文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研究标本制片;使用S-P法来判断不同抗体对此类肿瘤的抗性。对全部病患进行回访和研究病患后期恢复情况。

2.结果

对肿瘤直径最大的位置进行测量,这一数据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主要分布在4厘米到18厘米这一范围内。同时,据我们观测,这些肿瘤组织的边缘大都比较清晰,但形状也十分多种多样,没有明确的规律性。观测标本表面我们发现,一部分肿瘤组织存在包膜现象,在26例中共有9例存在这种情况。观测癌变组织内部结构发现,这一组织内部的颜色介于灰色与白色之间。

对组织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这类癌变细胞的形状主要为椭圆形、圆形等,同时,这些细胞内部均存在密集程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在整体的肿瘤组织内,这些细胞并没有明确的分布规律,通常情况下,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会出现大量癌变细胞,而在另外的一些区域内癌变细胞数量则比较少。此类肿瘤组织存在与人体内的血管交错生长的现象,这些血管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玻璃样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免疫组化检验结果如下:Vimentin在所有标本试验中均表现为阳性。CD34共有24例存在阳性反应。Bcl-2共有20例为阳性。CD99共17例。出现局灶阳性的为SMA,其余抗体均表现为阴性。

对这26名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追踪,我们发现:在癌变组织已经被切除的前提下,这些患者中共有18人完全治愈,两人出现了复发情况,均为恶性肿瘤。

3.讨论

从定义上来讲,这种疾病仍符合现有标准对软组织肿瘤的界定[1],因此本文仍将这一疾病归类为软组织肿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疾病进行讨论:

首先,从患者自身的病症表现来说,目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未成年病例相对较少[2],但对于年龄是否与这一疾病存在相关性,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讨论。对于本文中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来说,这种疾病并没有特定的发病位置,结合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身体中软组织越多的位置出现癌变组织的概率也就越高[3]。

对于这一疾病的临床病理来说,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肿瘤的大小主要分布在4厘米到18厘米之间,但结合医学界的其他研究来看,最大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肿瘤组织也非常常见[4],因此,我们认为,这一疾病在病变组织大小上并不存在明确的规律性。对于癌变组织的形状来说,这一因素同样不足以作为确诊依据,但依然可以看出,这类肿瘤组织在形状上有很大一部分表现为多结节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癌变细胞的分布依然没有规律可循,仅呈现为区域性密集或稀疏的状态。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免疫组化技术为各类肿瘤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本文也应用了这种技术来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了分析。根据我们的结果来看,前面我们提到的四种抗体均存在阳性反应,而对现阶段这种疾病的确诊来说,我们主要使用CD34来进行判定。

从现阶段的治疗方案来分析,将癌变组织切除仍是治疗这种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已有成果分析来看,这种疾病的治愈率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的可能性,虽然本文中两例复发病例均表现为恶性肿瘤,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肿瘤复发后仍检测为良性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自身的大小、形状、组织特性都没有特别的规律,不足以作为确诊的依据;对于发病位置来说,这种肿瘤有可能出现于任何有软组织的身体部位;对于具体的免疫组化特征来说,我们主要应用CD34来确诊疾病的发生;对于术后效果来说,这一疾病治愈率比较高,同时也存在复发的可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医学界对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这一疾病的认识还非常不足,而这种疾病在病理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因此,免疫组化技术也就成了我们确诊这一疾病的主要手段,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后期对患者的追踪和回访。

参考文献:

[1]赵江波.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3(4):32-34.

[2]赵敏,王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J].中外医疗,2014,29(21):6-7.

[3]徐玉婷,张琳.1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1):27-30.

[4]顾永耀,贺菽嘉,曾晶晶,等.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当代医学,2014,17(20):20-22.

论文作者:周昊1,谷英男2,齐翠翠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2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论文_周昊1,谷英男2,齐翠翠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