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偏爱金陵城论文_顾一帆

为何偏爱金陵城论文_顾一帆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品读唐诗宋词,几乎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金陵一样被人们反复吟诵。为何有这么多的诗歌关于金陵,为何有这么多的诗人对金陵城情有独钟?

一、自然风光

优美的风景可以触发诗人的情怀,而南京将磅礴的景观和旖旎的风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诗人偏爱也就不奇怪了。

(一)壮阔景

金陵山水齐具,气象雄伟。“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太白纯以气象胜,仅用十字就将这份恢弘壮阔描绘得淋漓尽致。“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在如今的玄武湖畔远眺,似乎还能感觉到其当年的浩浩汤汤。

(二)秀美景

金陵地处江南,自然有江南风光特有的柔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夜色中的秦淮河更添一丝清冷的韵味。“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泛舟湖上,优美的乐曲令人沉醉,而金陵春色更是美不胜收。

二、江南佳丽

景美,人更美。唐宋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如花如梦,如痴如醉的美人王国。无论是杜牧笔下“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歌女,还是李贺诗中有“宝袜菊衣单”的宫人,都勾勒出金陵女子的俏丽形象。

而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对金陵佳丽更是毫不吝惜笔墨。“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在他的描绘下,金陵妓如天上的仙女,特地下凡帮助李白实现学谢安携妓出游的梦想。旁人写女子,写女子的含蓄柔美,但在太白笔下,“吴姬压酒劝客尝”中一“压”、一“劝”让酒家女热情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月下一见君,三杯便回桡”,唐朝女子也如当代的追星族,得知李白来此,也不顾羞怯,大胆地邀请他共饮美酒,着实有趣。

三、金陵生活

(一)诗人的生活

金陵是历代重要的城市和交通枢纽,许多人都在此生活或停留。王国维言“境非独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虽然金陵有美景、美人,但诗人们之所以对这里偏爱,还因为这里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更包含了他们深切的情感。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这里有王勃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这里有王安石隐居的旷达自由;“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这里有苏东坡与政敌兼诗友的王荆公交谈的畅快愉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这里有周邦彦谪居的孤愤悲凉;“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这里有李煜追忆旧梦的恋恋不忘。

(二)百姓的生活

百姓生活也是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郎骑竹马来,弄床绕青梅”,李白描绘商妇生活的《长干行》代替一位少妇倾吐了从小成长起来的爱情及后来的别离之感。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张籍的《贾客乐》既表现了商人的辛劳,也侧面反映了农民的艰辛,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金陵文化

(一)江南气质

吴越文化是一种水文化,以柔美灵动秀丽为特色。这让金陵不似北方古都一般太过庄严肃穆。而《长干行》作为李白为数不多及富柔情的诗歌之一想必也受此影响。词以柔媚婉约为宗,灵动秀丽的吴越文化是宋词之体发育繁盛的温床,也正是这种江南气质造就了“千古词帝”李煜哀婉的笔调。宋朝中心的南移,极大促进了这里诗歌的发展,对宋词的江南化和女性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六朝古都

金陵有江南特有的柔美气质,但其深厚的历史却是其他江南城市无法比拟的。

诸葛亮言金陵“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极佳的山水形胜使得唐宋之前的东吴、东晋及宋、齐、梁、陈六朝均在此建都,而这座充满了“王气”的城市自然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虽然在金陵建都的王朝众多,但其存在的时间都不太长久。王朝更迭的故事反复上演。历史变迁,繁华消逝,亭台楼阁变为断垣颓壁,为这座城市带上其独具的伤感,金陵怀古也成为唐诗宋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这是诗人们偏爱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1.慨叹历史盛衰无常

金陵人文古迹众多,难免让人生出物是人非之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把燕子当做串联起古今的媒介,以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相比,指出富贵荣华之不可久。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责怪柳树无情,不顾六朝灭亡而依旧繁盛,富有无理之妙。

2.慨叹个人与国家命运

诗人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借金陵对个人、国家的命运进行思索与慨叹,这使得金陵有了更深厚的内涵。

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不畏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于登揽名胜时,慨叹古代王朝的成败兴亡,并归结到对当时邪臣蔽贤的政治局面,表明了自己的忧虑,而金陵的没落,就如同李白被弃置的政治命运,使他找到了内心的寄托。由此可见,李白尤爱金陵,甚至请求在此建都的原因,除了向往他所崇拜的谢朓笔下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除了爱这里的美景、美人、历史、文化,还因为他早已把金陵看作自己的“知音”,将自己的命运与这座城市紧紧相连。

而南宋时,建安作为军事重镇,常常与渴望收复失地的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于金陵悲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命运,也对南宋的未来深切担忧。以典论事,怨恨满腹,如闻垓下之歌。而文天祥被俘后路过金陵驿时,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样悲壮的诗句,暗示此行将以死殉国。

(三)人文积淀

南京作为文化名城,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人登临的名胜古迹也成为后人向往之处。如赏心亭就留下了苏轼、范成大、陆放翁、辛弃疾等人的佳作。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空,一篇篇作品似乎变成一种文化的传承,而这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吸引着更多诗人来到金陵留下他们的声音。

五、结语

金陵的小桥流水、绝色佳丽,反映出这座城的秀美与柔情。而虎踞龙盘的地势、悠久沧桑的历史又为它增添了雄伟的气象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正是这座城市浪漫和厚重兼具的独特气质与文化,给予了诗人无限的创作空间。

同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于无形之中记录了太多人的故事,也掺杂着许多人复杂的情感,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诗歌关于金陵,有这么多诗人偏爱金陵。

不仅是唐诗宋词,无数文学作品都赋予了南京延续至今的文化生命。即使历经多朝沧桑,南京依旧如照耀古今的明月,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不断前行、再生并迸发出新的活力。不仅是唐宋诗人,还有太多人都对这座城情有独钟了。

参考文献

[1][清]曹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2][清]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冯亦同编著.《南京历代经典诗词》[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6年版。

[4]蔡镇楚,龙宿莽.《唐宋诗词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5]陈文华.《诗酒李太白》[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6]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7][晋]张勃.《吴录》

[8]王步高主编.《唐宋诗词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顾一帆,(1998年5月-)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论文作者:顾一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为何偏爱金陵城论文_顾一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