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差异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实施基础护理的38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38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比对判定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不仅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以改善,同时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近年来,在膝关节修复手术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虽然该方法可以获取一定的效果,但是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由此可见,实施规范化和系统化护理对关节功能改善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文作者研究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 、流程和结果进行以下总结。 1临床数据和方法
1.1 基础数据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差异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每组38例患者。研究组(n=38)中,患者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74.5O±9.7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24 例,女性患者有14例。参照组(n=38)中,患者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43岁,平均年龄为(75.10±8.76)岁。 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6例。 两组人工置换术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例数)经对比,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予以比较。
1.2 具体流程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上 述护理基础上实施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详情流程为: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将康复护理的具体流程和必要性进行告知,获取其信赖。之后予以建立骨科康复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将潜在的问题找出,结合具体状况将针对性护理计划予以制定,从而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护理评估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 即:关节功能、活动状况和疼痛程度等,其护理流程为: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之后实施针对性心理疏通,在手术前和完成手术后需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 炼[2]。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术后1天对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按摩,进而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 血栓的发生。在术后2天,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主动进行肌张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裸关节屈伸、抬臂、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之后指导患者进行高抬腿训练和坐位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术后2周,鼓励患者进行站立训练, 先让患者进行无负重锻炼,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负重训 练,逐渐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3]。待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价整体护理质量。另外,还需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伤口恢复状况,康复训练 的进展和实施效果,进一步对其训练方法进行指导,并定期复查。
1.3 指标的判定[4]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内容为: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差。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主要症状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感染等。
1.4 数据处理本次参与研究的7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计算采用率(%)的形式表示,予以卡方检 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和基础护理后的膝关节评分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膝关节评分,研究组术后15天、 术后30天改善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 <0.05,产 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和基础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6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8.42%,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 <0.05,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人工膝关节换术中应用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可以利用康复器械对患者进行系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得以改善[5]。与此同时,实施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促使患 快速康复[6]。此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比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研究组更优,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8.42%,两组数据比对判 定P <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足以证实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优势和临床可行性。 经上研究可知,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行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不仅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以改善,同时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柯欢,陈霏,熊发明,等.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在人工膝关节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8):87-88.
[2]蒋文丽,朱冬梅,冷楠楠,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护 理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4,(04):434-435.
[3]万广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者的术前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的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910.
[4]武君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中远期功能康复效果的影[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9(11):23-24.
[5]王琴.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3):160-161.
[6]徐艺.快速康复护理对老年人工膝关节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41):85,94.
论文作者:康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膝关节论文; 骨科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