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问题论文,情境论文,对策论文,英语词汇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老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学习语言。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就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英语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之一,词汇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因此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小学级段的词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词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视听、表演、想象、讲故事等手段来创设情境,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然而,笔者在教学观摩活动中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词汇教学中,出于老师创设的情境不恰当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案例来剖析一些问题情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盲目化”情境导致学生低效学习
[案例1]
这是笔者一次公开课中的第一次试教,如何教学这两个词汇短语“How nice,open it and see”和句子“That's right.”仔细研讨教材之后,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课件中出现西方文化中的复活节“彩蛋”,让学生由景而生情道:“How nice/How beaultiful/How cool/How clean...”再利用三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打开来看看这个“彩蛋”里面到底有什么?于是“open it and see”自然引入。原来彩蛋里是一些可爱的字母宝宝,是什么字母呢?猜猜看,猜对了,自然就用到句子“That's right.”按照原定教案开始试教。课堂学生情绪高昂,回答的声音也很响亮。尤其是猜字母,每位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一个劲地嚷:“Let me try.Let me try.”谁都想得到老师手里答对后的奖励图片。得到的学生如获至宝,并再接再厉;没有得到的学生羡慕不已,高举小手,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跑上前去,提高分贝,大声说着“Let me try.Let me try.”课堂气氛活跃。
[问题]学生积极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在“小奖励”的诱惑下,用心猜测,但是这样一个个地猜,太浪费时间,猜得太盲目,缺乏意义。
[对策]创设情境体现一个“巧”字。纵观课堂实录,这情境的创设在实施时存在“浪费时间,活动盲目,声音嘈杂,秩序混乱”等弊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教性。因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设计了孩子们熟悉的小伙伴“小猴子”为教学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首先和学生们一同去看看猴子的家,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情不自禁发出赞叹“How nice /How beautiful/How cool/How funny/How clean/How interesting...”,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笔者设计了一个“magic box”这个教具,神奇的盒子里面,一个盒子套着一个盒子,课堂上我问道“What's in the box?Let's open it and see.”打开一看原来里面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盒子,只是小了一号,学生们满是期待,接着又问“What's in the box?”学生们齐声说道:“Let's open it and see.”学生都屏住呼吸,想看个究竟,只听“Wow,a small box.”又是一个小盒子……是一个神奇的盒子。想知道盒子到底有什么吗?“open it and see”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在自然和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孩子们好奇的眼神,自然的语言输出,在巧妙的情境设计中,使语言智能得以激活与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硬化”情境阻碍学生语言发展
[案例2]
这是一节五年级上册的英语课。教学词汇有9个:cloud,sky,mountain,path,forest,grass,flowers,lake,river.
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学习一个单词,就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单词的图画。
学习mountain,老师将所有单词都套在前一个单词的情境中。比如电脑呈现cloud-clouds,运用chant:Fly,fly,fly,fly to the sky.Clouds,clouds,clouds,we're in the sky.引出单词sky,学生们学习单词sky。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ky?S1:Mountain.学习mountain,通过句型There is/are in the mountain.巩固这个单词,再呈现“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情境,学习path,There is only one path to Hua Mountain.再次通过电脑呈现出path的旁边是forest,forest里面呈现了grass,flowers,river,lake。整堂课教师花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单词的情境创设上,一步一步地引入新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词义,教师却只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运用新词汇进行语言交流,There is/are...in the nature park.
[问题]整节看似流畅、连贯的课堂,一个接着一个情境的生成,学生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感知语言,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课堂中学生缺乏了实践语言的机会,学生仅仅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就单词而学单词,没有进行语言的整合,因此学生也只能停留在词汇学习的表层,没有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策]创设情境突出一个“活”字,使语言不仅仅停留在机械的操练层面上,而能够更深一层的运用,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模糊化”情境影响学生正确理解
[案例3]
这是一节一年级上册的英语课,学习的词汇是read,sing,dance,draw。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老师用一个问句Can you read?引出单词read,并配有动作,双手举在眼前,表示读书,学生问答Yes或者No。老师领读read,学生跟读,并模仿老师动作。接着老师用了一个chant,巩固read这个词:Paper,pencil,I can read.Paper,pencil for you and me.学生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一起朗诵这首儿歌,随后转入下一个单词sing的学习,同样是用动作呈现单词,学生跟读,模仿动作。套用句型“I can...”,后面的单词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学习。
学生能够通过老师这么一个手势动作理解单词read的含义吗?下课后我好奇地问了几个同学:“你们知道read是什么意思吗?”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S1:read就是看的意思。S2:是表演的意思。S3:是看手的意思。显然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词义,只是粗浅地猜测老师所做动作的意思。可见模糊的情境创设影响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掌握。
[问题]创设的情境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背景,不能模糊了教学内容的语境,模糊的语境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
[对策]创设情境要有一个“实”字,使学生真正理解词义,实实在在理解语境,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笔者对案例3做了如下改进: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正确地理解词义,尤其是低段的英语教学,不妨借助母语,告诉学生read的准确意思,再进行深入练习。T:Look at me.I'm great,I can read.老师拿起一本书,做读书的样子。并用中文告诉学生:“我会阅读。”然后再请学生与老师一同做动作,并练说I can read.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生词时就有一个准确的词义理解。于是,借助创编儿歌、游戏等形式巩固单词。通过句型“Can you...?Yes/No,I can…”相互问答,练习和记忆所学内容。最后可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学校要选“小e人电视台”小主持人了,欢迎大家来应聘。学生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积极练习语言,并综合运用语言:Hello!I'm...I'm seven years old.I can...I can...I can...I like...I'm super.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如何应聘和展示自我,语言源于生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教学情境不是词汇教学环节的点缀,也不是课堂上的随意摆设。有效的词汇教学活动需要的情境应是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应为语言的运用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标签:英语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单词论文; Mountain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