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银行“封闭运行”中信贷管理亟待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发展银行论文,信贷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三项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项政策实施以来,各级农业发展银行认真贯彻执行“封闭运行”的有关政策,促进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全面改革。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仍须重视和解决。5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工作会议, 朱镕基总理就粮食政策作了重要讲话,今年夏粮收购即将开称,“封闭运行”中的问题急待改进。笔者结合最近检查情况,试以本文加以探讨。
一、“库贷挂钩”办法不严细所谓“库贷挂钩”是指发放的贷款余额与企业的库存余额联系相一致,发放贷款,企业库存增加,销售商品,企业货款回笼,银行收回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粮棉油收购贷款绝大部分是信用贷款,为此农发行颁发的各项制度特别强调信贷资产的物资保证,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采取了“库贷挂钩”,可以说库贷挂钩是“封闭运行”中重要内容,并且是一项行之有较的好办法。但由于有关制度只强调了库贷挂钩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操作上的规范性、严密性,没有一个完整的操作规程,因此在检查银行、企业库贷挂钩情况时发现数据不直观,内容很悔涩。建议农发行总行就“库贷挂钩”的管理内容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考核“库贷挂钩”应采取如下统一的办法:企业库贷商品科目的明细内容应包括收购值、进项税,如有补贴按照权责发生制由库存调整到应收补贴科目,收购费用列待摊费用科目,按存销比例计算库存应分摊部份。考核库贷挂钩时,信贷人员就只考核库存商品、应收补贴、待摊费用等科目。
二、贷款帐户管理不严谨 目前企业在农发行开立的贷款帐户有收购贷款帐户、收购费用贷款帐户、简建仓库贷款帐户,银行和企业都分别按照以上要求设立了贷款分户帐。但在检查中发现银行和企业贷款分户帐余额不一致,查其原因系银行对企业亏损挂帐金额调帐所至,有的把收购费用贷款直接转到挂帐损失科目,有的把企业当年亏损转到挂帐损失,这种操作缺少严密性,同时造成调帐不同步,余额不一致。笔者建议企业的收购费用贷款年底如有余额时,为简化核算可以将贷款余额全部例入当年挂帐损失,将当年亏损也例入在当年挂帐损失之内。银行、企业不能单边调帐,应建立统一的表格,作为调帐依据。
三、销货跟踪管理没有到位 粮棉油企业销货款回笼是“封闭管理”中的最后着力点,这项工作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好也不那么简单,从检查的情况看,发现有的支行管理没有建立销售报告制度,有的建立了报告制度,但没有任何审查手续;有的章印不齐;有的建立了仓库实物丈量制度,但工作不经常,记录不完整……,这些都影响了“封闭管理”制度的落实。笔者建议农发行各级应建立对信贷员的检查制度,以检查信贷员的工作底稿为主,并重点检查各级相关制度措施的具体执行情况,作为考核信贷人员工作情况的主要依据。
四、贷款台帐建立不完善 贷款台帐是银行信贷部门加强贷款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农发行尤为需要加强管理,因为农发行规定粮棉油收购贷款可以多次展期,与《贷款通则》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如果不建立台帐就看不出展期了多少次,到今后来查这笔贷款什么时候贷的,都十分不便。有的支行贷款利率使用不准确,除了部分信贷人员对贷款通则中展期规定不甚了解外,与没有建立贷款台帐缺乏期限概义有一定的关系。贷款台帐是银行帐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份,它是“六相符”内容之一,并且有它的实际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管理。
五、贷款仍存在无效合同或缺少合同的情况 借据不同于合同,简单地说,借据是借款手续的凭证,合同是确定权利业务的文书。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区别。检查当中发现有的支行对过来的借款立一张总合同,进入新的年度后发生新的贷款,仍用原合同作为新的贷款合同;有的漏签合同;有的合同企业盖了印章,而银行没有盖章;有的不是每贷一次款签一次合同,而是一个月汇总签一次合同等。农发行各级分行应对以上现象制定相应措施加以制止。
笔者认为农业发展银行“封闭运行”管理办法是比较完整的、可行的,今后对它的完善应按照收购资金“首笔铺底,核前贷后,分批贷款,销后收回”思路进行,农发行信贷业务单一,加强其管理,规范其操作,不仅是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贯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项政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