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

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

宁颖[1]2003年在《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篇论文旨在揭示英汉说明文中宏观连接成分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语篇衔接手段对篇章连贯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得益于语篇分析领域内先辈们的已有成果,获得启示,提出了叁项假设。假设一:“英汉说明文中均存在层次型连接模式。”;假设二:“汉语说明文中的宏观连接成分要少于英语说明文中的宏观连词。”;假设叁:“宏观连接成分使用的密度会随说明文次体裁的变化而改变。” 基于以上叁种假设,笔者拟定以说明文为目标体裁,分别选取其下的“小品文、演讲、学术论文”叁种次级体裁的36篇中英标准例文为语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一,英汉说明文中均存在层次型连接模式。二,与假设二相悖,汉语说明文中的宏观连接成分远远多于英语说明文中的宏观连词。叁,除了汉语小品文及演讲中的连接成分在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外,连接成分使用密度在其它英汉说明文次体裁中的变化不大。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假设一得以证实;假设二完全被否定;假设叁中除一个例之外,其它例证与其相悖。 以上的研究成果对语篇分析及语言教授与学习有一定指导意义。教师应使学生知晓英汉说明文中存在的层次型连接模式,以便指导其阅读及写作;同时,应指导学生加强连词应用训练,以使其养成利用连接成分衔接不同层次语篇成分的习惯;还应提醒学生只有当连词用于衔接隐含性或半显性逻辑语义关系时或用于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如突显及强调时,它的存在才具有衔接意义,否则即为多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篇章连贯。

郑磊刚[2]2016年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对比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叁大元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衔接的角度对汉语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不同语体的语篇进行了细致的语篇分析对比,发现了两种文体具体的异同点,并从文体本身内容特点、写作要求等角度对发现的文体异同点作出解释。基于本文对两种文体的语篇分析,笔者大致总结了语篇分析的教学模式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启示,以期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去。全文共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以及本文作为研究对象的语篇的来源,并对本文涉及的几个重要术语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叁大元功能的具体组成部分以及语篇衔接的具体形式,为下文展开对比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叁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这一章从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系统、人际功能中的语气和情态、语篇功能中的主位结构以及语篇衔接中的指称衔接、逻辑衔接、结构衔接和词汇衔接这些方面对所选的两种语体的语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发现这两种文体在语篇组织上存在很大区别,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并且本文尝试从语体本身特点、写作要求方面等对这些异同作出解释。第四章基于上一章的研究成果并且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本文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听力教学叁方面总结了语篇教学模式对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启示,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提升教学效果。

李芳[3]2012年在《英汉语篇体裁比较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中指出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学生获取外语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许多高中英语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然而,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总是将阅读材料分解为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授。事实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以及同一体裁的英汉语文章进行语篇分析,从而逐步培养他们驾驭篇章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的能力。鉴于此,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试将语篇体裁比较的方法法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体裁比较是在语篇分析理论、体裁理论和迁移理论的指导下对同一体裁的英汉语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析英汉语篇的异同,尤其是其中的差异性,以此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避免来自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排除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语篇体裁知识,培养他们在阅读中具有语篇体裁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论文提出了两个假设:1.英汉语篇体裁比较适用于中等水平的学生;2.英汉语篇体裁比较能够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检验这两个假设,笔者在漳州叁中高一年级进行了为期叁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在此期间,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两次阅读理解测试,并采用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经实验研究发现:两个假设得到了肯定。两次阅读测试分别由笔者所代不同的两个自然班级进行,进行试验的两个班级属于平行班级。但采用语篇体裁比较教学的实验班级平均成绩有明显的上升,并且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由此证明了两个假设的成立,因此,英汉语篇体裁比较能够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刘俊婷[4]2016年在《说明性文本汉译英过程中拟人修辞的处理》文中指出拟人修辞能赋予文字以生命,让平淡的文字表达充满色彩和活力,给读者一种很深的代入感,因此大量运用于各种文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但在汉译英过程中,译者有时会遇到一种现象,即汉语原文作者使用大量拟人修辞能让文章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可一旦翻译成英文语言时,就会发现从文本内容、文体类型、英汉语言的特点以及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度来看,完全保留所有的拟人修辞不一定合适,因为英语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较客观。这就要求译者通过适当变通淡化拟人修辞手法,但同时保留原文的生动和灵性美。本项目原文文本《空中的音符》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详细介绍了民航航空发展史以及乘机出行注意事项,内容详尽,语言表达简洁诙谐,为国内外乘机出行的旅客提供了全面的、详细的航空必备知识,属于科普说明文。本研究报告以本书第1—2章英译为例,旨在通过翻译实例分析,探索说明性文本汉译英过程中拟人修辞的淡化处理方法,以求对此类翻译实践提供一定指导。本研究报告主要采用叁种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根据目前国内学者对英汉说明文和英汉拟人修辞的研究成果,总结出英汉两种语言科普说明文上和拟人修辞上语言的异同点;第二,实例分析和总结:从完成的翻译文本中提取拟人修辞例句,分析并总结适用于本翻译项目拟人化修辞的淡化处理方法;第叁,对比分析:即对翻译文本中的同一译例采用不同的英译方法,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翻译方法。本翻译项目虽属于科普说明文,但却使用大量拟人修辞,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不能死板地遵循以往的“忠实”翻译标准,应根据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如:英语偏客观、偏静态,而汉语偏主观、偏动态以及客户要求,灵活地处理拟人修辞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对等使用。通过对本项目文本中拟人修辞例句的英译和分析,译者总结出五种对说明性文本汉译英过程中,拟人修辞的淡化处理方法:人物转换、成分转换、关联转换、适当省略和适当增译。

张菁[5]2012年在《基于语篇理论的对外汉语中级泛读教材编写策略》文中研究表明虽然近几年泛读教材研究有所进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近几年语篇理论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领域,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偏误分析等,但是并未完全应用于泛读教材。在泛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捕捉表层形式衔接的线索来寻找语篇深层的意义连贯,从而对语篇的深层内涵作出正确无误的理解和判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所以笔者提出把语篇理论应用于中级泛读教材的编写。第一章为绪论,其中包含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对外汉语泛读教材相关研究成果、语篇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范围、可能的创新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从泛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对外汉语中级泛读课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方面分析了对外汉语中级泛读课的特点。第叁章考察了叁套对外汉语中级泛读教材,从教材的结构、文本的编排和练习题的设计叁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四章结合语篇理论,把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应用于教材文本的编写、练习的设计,然后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第五章是总结部分,概括并提出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刘思彤[6]2008年在《母语负迁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是对各种语言知识的一种综合体现,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随着我国对英语教学的逐步重视,英语写作教学也开始引起语言研究者和英语教师的重视。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诸如形态、句法、文化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学习者在写作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回顾了错误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母语迁移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以吉林省某中学高一学生的120份作文为样本,分析了出现错误的原因和语言范畴。调查发现作文中出现的大多数文本错误同母语负迁移有关,语内错误同语际错误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很多语内错误是由母语负迁移的间接影响而产生的。产生错误的原因除了过度概括等因素外,学生的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共计1168处,其中由母语负迁移直接和间接导致的错误占总错误的60%,表明母语负迁移是导致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最主要的错误来源。本文在英汉对比的基础上对这些错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有:由于高一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而且是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缺少足够的语言输入,母语必然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干扰。因此,本文建议教师应该正确地对待这种错误,并可以通过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克服母语干扰,逐步形成正确的英语写作习惯,从而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王建梅[7]2010年在《语篇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训练中的运用》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还存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还局限在词句和语法层次上,致使中学生虽然积累了比较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写作中很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语篇交际目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语篇模式理论为指导,借鉴了学术界一些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写作教学试验,旨在探讨语篇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实验等方法,探讨语篇分析的衔接、连贯、语篇结构等内容,论证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运用语篇理论的可行性。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呈现写作中语篇教学的基本模式和过程。本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运用语篇理论来指导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章为语篇理论综述部分,从语篇衔接、段落发展和文章体裁叁个方面对语篇教学理论进行介绍说明。第叁章探究了高中英语写作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明如何依据语篇理论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第四章为实验部分,呈现了如何运用语篇教学理论对高一的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第五章为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对本研究做出结论,并找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的一些建议。

王小楠[8]2012年在《语篇分析能力对英语完形填空的实践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国家统一组织的高考是对高中生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一种有效测试,其中,完形填空题型是一项综合性的试题,集阅读理解和词汇的运用与一体,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历年高考试卷中的重点题型之一,学生则普遍反映该题型难度大,失分多。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卷1)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分析,笔者发现,该类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提出要把语篇分析理论的知识运用到英语完形填空的解题中去,在完形填空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语篇分析的知识解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解题能力。本研究首先分析学生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该题型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对语篇分析知识的了解程度。然后运用教学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来解答完形填空试题,根据完形填空文章的不同体裁,逐一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章的体裁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第叁,把语篇的衔接、连贯、语境知识运用到完形填空的教学中,并把具体的教学设计运用到汤阴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2)班。同时,对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叁次考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语篇分析理论,能够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阐述研究动机和目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完形填空的理论基础、形式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分析近五年高考英语(全国卷1)中完形填空题型;再次介绍语篇分析理论及其内容。第叁章是研究设计,展示本论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第四章是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学生成绩、调查问卷、访谈及教师访谈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实验。第五章为结论,呈现了通过对数据分析和研究后得出的主要发现,总结本研究对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的一些启示。

原蓉洁[9]2017年在《交替传译中语篇结构对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口译任务难度的甄别对于口译测试、口译教学以及口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口译的一种主要类型,交替传译的任务难度受到原语语篇难度、工作模式和条件、译员能力叁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原语语篇难度是核心要素。目前,用于衡量交传原语语篇难度的指标主要包括词长和词频、句长和句法结构、信息密度。词句层面的因素由于和交传“释意”的本质相离甚远,受到较大争议;信息密度更多关注的是信息内容,忽视了信息的交际功能。交传是在语篇层面进行的,因此有理由猜测语篇结构对交传原语语篇难度会产生重要影响。前人研究有指出不同类型的语篇(如记叙文、议论文)因其结构差异对译员造成的困难是不同的,但并没有定义交传中语篇结构的内涵,也没有解释语篇结构是如何作用于原语难度的。因此,本研究目的有二:第一,通过实证方法描述交传中语篇结构对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第二,解释影响背后的原因。本研究从交传的实质出发,通过梳理交传过程和评估标准,并结合语篇结构理论中的“修辞结构理论(RST)”,将交传中语篇结构确定为“信息层级”和“修辞关系”两大要素。其中,修辞关系即指“逻辑关系”,其作用在于构建语篇的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基于所含认知要素的不同,修辞关系又分为“添补类”关系和“推演类”关系。它们在语篇中构建的连贯类型不同对交传原语难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基于修辞结构理论中对修辞关系的定义和分类,并运用RST修辞工具,对实验中语篇的信息层级和修辞关系作直观的图示说明。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验证“信息层级”和“修辞关系”对交替传译原语语篇难度是否存在显着影响;采用调查问卷法获取受试对象对交传原语难度的主观感知;采用文本分析法探讨影响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得到的发现如下:首先,交传中语篇的信息层级不会直接作用于交传原语语篇难度,信息层级的多少对交传原语语篇难度并没有显着影响;其次,不同修辞关系由于其本质差别对交传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会产生显着差异。具体来讲,在局部连贯层面,以“推演类”关系为主的语篇比以“添补类”关系为主的语篇的交传难度更低。原因在于“推演类”关系所构建的局部连贯比“添补类”关系构建的局部连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整体连贯层面,以“推演类”关系为主的语篇比以“添补类”关系为主的语篇交传难度更高,原因可以归结于四方面因素:(1)原因和结论距离相隔较远;(2)原因分布信息层次较多;(3)原因之间距离相隔较远;(4)逆向推理。由于“推演类”关系涉及推理演绎的过程,信息之间的制约性强,所以译员在构建“整体连贯”过程中,需要调动更多文本信息,它对译员的统筹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对难度的影响更大。

王燕[10]2007年在《概念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写作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前,教育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强大的网络信息传媒,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在保持传统优秀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辅助策略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以促进和提高高中生写作技能与写作思维的发展已越来越有必要。Novak依据Ausubel的理论创建了概念图。这是一种表征、检查、修正、完善知识的认知工具。它能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类似于脑对知识存储的层级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的实质,其特有的强大教学功能日益凸显。此后,概念图的研究就在西方国家受到重视,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国内,概念图的研究还没有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依据建构主义等的学习理论,通过概念图实验研究,利用适合中学生使用的概念图教学软件INSPIRATION7.6,试图对概念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笔者以高叁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实验,历时六个多月。针对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需求,试图从教学设计角度构建一个“概念图支持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框架,旨在为基础英语教育提供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写作教学的新途径。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总结出概念图支持的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大多数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概念图,但经过简短的接触后,都表示会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尤其是写作中运用概念图这一学习工具。这说明了学生对概念图支持教学的有效性的认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反映有了概念图这一工具,在进行写作时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培养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写作兴趣。另外,概念图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能探查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能对学习的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较为直接的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对学生加以指点,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视过程的评价。总之,概念图支持的教学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自学能力,发挥人的自主积极性,可以作为终身学习社会里的一种学习技能。本课题是建立在充分论证、考察、借鉴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可视化的概念图工具作为提高和培养中学生作文能力的辅助手段,为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丰富作文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做出尝试;通过教学实验总结出概念图工具促进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和经验,并为进行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D]. 宁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对比分析[D]. 郑磊刚. 广西大学. 2016

[3]. 英汉语篇体裁比较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 李芳. 漳州师范学院. 2012

[4]. 说明性文本汉译英过程中拟人修辞的处理[D]. 刘俊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5]. 基于语篇理论的对外汉语中级泛读教材编写策略[D]. 张菁.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 母语负迁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影响的调查研究[D]. 刘思彤.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 语篇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训练中的运用[D]. 王建梅.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 语篇分析能力对英语完形填空的实践影响研究[D]. 王小楠.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交替传译中语篇结构对原语语篇难度的影响研究[D]. 原蓉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10]. 概念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 王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