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论文_韩坤萍1,杨晓春 2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云南省眼底病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6月收治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重复住院次数、视力维持情况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提高、重复住院次数减少、视力维持情况良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个体化延续护理;生活质量;改善作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能够导致中心视力丧失的疾病,当黄斑区视网膜后有异常的新生血管生长,即称之为黄斑变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人口老龄化,我国AMD患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研究表明,AMD对其中心视力的进行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生存质量【2-3】,而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往往效果欠佳【4】。我科自2014年3月以来采用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积极地个体化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重复住院次数。现对所选的96例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患者行康柏西普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 年1 月~6 月收治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3 ~82岁,平均年龄(68.31 ±5.45)岁,病程1 ~1 3 年,平均病程(5.48 ±3.85)年。对照组男26例,女22 例。年龄44 ~8 1 岁,平均年龄(68.34 ± 5.42)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61±3.87)年。所有患者均在我科确诊,并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类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作为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和复诊指导。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组建延续性护理团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电话随访、生活质量。

1.2.1 组建延续性护理团队

成立由眼底病医师、护士和营养师组成的延续性护理小组,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协商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和目标,监督护理措施的落实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1.2.2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增加富含类胡萝卜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C、E和锌制剂。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除烟酒,减少日光暴晒,在强光下活动配戴遮光眼镜以避免光损害。

1.2.3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果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出现抑郁症状,则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证患者的状态能够适应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由于焦虑情绪产生的用药、复诊依从性下降,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1.2.4 随访 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护理评估,通过电话、视频、家庭访视等形式进行跟踪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自我管理、助视器的配戴及使用等;将随防结果反馈至小组讨论,及时发现,解决护理问题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为百分制,非常满意:得分85分以上;满意:85—60分;不满意:得分60分以下。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2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对患者的影响不仅表现为中心视力的损害,更为突出的是伴随低视力而长期存在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障碍,进而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能对延缓AMD视功能损害进展、舒缓患者心理障碍有所裨益。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在低视力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可获良好效果【5】。护理的连续性和合作性被认为是延续性护理的主要特征,通过护理服务从医院至社区、家庭的延伸,有助于患者获得正确的护理指导以及心理状态的重建,因而延续性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6】。

参考文献:

【1】陈有信,张古沐阳.提高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的认识[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3):193-197.

【2】景高云,雷澄,王春莲,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3,5(2):129-131.

【3】Tolman J,Hill RD,Kleinschmidt JJ,et al.The psychosocial impact of

Macular degeneration[J].The Gerontologist,2010,50(6):747-753.

【4】沈毅飞.浅析眼底黄斑病变的原因和临床治疗.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年 04卷 第01期.

【5】Naylor MD,Aiken LH,Kurtzman ET,et al.The care span:the importance of transitional care in achieving health reform[J].Health Aff(Millwood),2011,30(3):263-273.

【6】黄丽明,谭慧莲.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9:11-12.

注:项目支持: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论文作者:韩坤萍1,杨晓春 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论文_韩坤萍1,杨晓春 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