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_教育论文

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_教育论文

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实效性论文,课教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08)01-0093-05

当前,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05新方案”正全面实施。全国各高校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8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和改进的工作正努力落在实处。笔者以为,要真正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加大教学的改革力度,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与特点

任何教育都有一个实效性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例外。所谓“实效”,是从价值的角度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与人们熟知的经济效益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经济效益是在经济活动中由投入和产出相比较而得出的概念,它的投入和产出都是一种直接的客观物质活动,因而,经济效益有可见性的指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益不能简单地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概念对其类比,这种效益的存在和表现形态是特殊的,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无价性。任何产品的价格都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益却不然,它是教育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它主要是通过影响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敬业精神和创造意识,来对他们的行为以及未来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起促进推动作用。所以,它侧重解决人的“总开关”,即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短则管几年,长则管一生,其效益无法确定一个准确的数量值,是难以计算的。

第二,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还能以其科学的理论,内在地规定着学生的心理取向和行为定势,对学生个体的其他行为目标产生着直接影响和制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它能明确告诉学生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当学生个体做了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倡导的事,社会会通过社会评价活动的权威性对于该个体予以肯定和赞赏,反之,就会给予批评或否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引导大学生个体行为的旗帜性、方向性。

第三,潜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周期长、未来性、教育效益迟效性等特点,它通过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来影响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难以立竿见影。然而,一旦这种思想力量被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生产劳动、社会经济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增加新的劳动效率。所以,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益不可能像资金、物质投入那样直接、明显,短期内似乎不见成效,实则是在经过一个从做,到出成效的“转化”过程,一旦外化出来,就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往往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显性效果,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从学生方面来说,表现为到课率、听课率和教学满意率的高低。即学生是否愿意来上课,来上课是否愿意认真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经过学习对这一学科有什么认识,从中得到了什么,思想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教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所学到的是否真正入脑入心等。从教师方面说,表现为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具体体现为传授知识的信息量如何,新思想和前沿知识是否“反哺”给受教育者,是否对现实问题做出较好的分析与说明,理论难点是否得到了科学的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或信服,通过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和信仰等方面的困惑、问题、危机等是否进行引导等。另一方面是隐性效果,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长远的实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觉悟、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和使命,当然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但知识的讲授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根本目的,而是通过知识的传输提高学生观察现实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要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多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困惑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真正的解决,学生的现实政治表现和理想信念等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是否促成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某种范围和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在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指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各教学要素的作用,并通过优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之目的。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更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本身的因素。

(一)从学生方面来说,大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

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国家放宽了对高考参考人员的限制,使得各类学校、各个层次的应届学生都能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因此,放宽和扩招后,改变了高等院校的生源成分,不同基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进入高校学习,大学生思想素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倾向,这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另一方面,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总体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一些学生中间,“有用就学”、“急用先学”的轻德育、轻人文的思想明显抬头;“不谈空的,讲求实的”、“重实惠、讲实用”等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以实际效益衡量一切,以实用作为衡量标准,其结果是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学,以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远离现实的高调和挣得学分获得文凭谋取功利的一种手段。这种心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学习上只追求对就业有帮助的课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二)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说,价值观多样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都有较大冲击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也呈现了多样化。大学生面对多样的价值观念,其理想、信念、道德等无不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抉择,出现了许多充满矛盾的困惑和冲突:是非、利弊、得失、善恶等价值观念的种种变化,使许多原来认为神圣无比、正常合理的观点,现在却变成了过时的、不合时尚的看法;原来被认为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主张,现在却变成了荒谬的、可笑的观念;原来认为不正当、不合理、不光彩的事情,现在却变为正当、合理和光彩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应该弘扬和倡导的事情,另一部分人可能认为是应该鞭挞和抛弃的东西等等。因而,在市场经济大潮涌来时,他们常常要思考、要抉择“我”怎么办,在生活中,“我”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怎样规划自己未来的目标,怎样选择今后的道路,甚至为什么报考一个学校、专业,怎样对待自己的婚姻、家庭、职业、交友、兴趣爱好,怎样确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怎样看待与周围人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他们的脑海里掀起大大小小的波澜。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矛盾,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大学生所处的价值观念的冲突,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解释性与可接受性的一个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地位因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过去借助于可控媒介的单向传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性易于显现。而今天,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显著增长和提高,大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课堂上接受思想教育,还受到来自社会上和国际上的影响。有些学生被网络传播信息的快捷和有声有色所吸引,沉湎于上网,非网不读,对网络存在依赖心理,造成了大学生阅读兴趣泛化和情感缺失,甚至导致学生注意力、思维力、鉴别力弱化和退化。网络文化的多样性极易导致学生思想混乱,互联网上的信息垃圾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网络的虚拟化特征也易导致大学生的人格障碍,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三)从教学方面来说,落后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进行理想化教育一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方式。从培养有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来讲这没有错。但问题是,通常我们只会这样一种单面性的教育方式,而没有掌握比较的、分析的教学方法,以致教学方式刻板、单一。具体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政治化倾向过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的导向性责任,因此它具有政治倾向性。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具有自己的理论内容、概念和学说,它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主客体关系、人内心的信念及追求、道德标准和行为取向,这些与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同的。长期以来,我们简单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宣传的方式解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并往往与政治活动相结合,这就使本应是深入细致地探究人的观念世界、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的科学理论变得表面化、政治化。

第二,片面、死板、生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我们不是在对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通过对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历史背景、特征和科学性进行对比、分析来选择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实际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接受,而是只讲主流一面,有意规避非主流。且教师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法,单向地灌输正面的思想观点,这种生硬的说教极少能触动学生,难以有说服力,致使该课可信度降低。这种回避的态度不利于提高高职生抗干扰能力,反而使学生形成逆反、冷漠的心理,加大了他们对其它社会思潮、新奇观点的兴趣和关注。加之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注意教学艺术和方法,上课脱离学生思想现状,师生间缺乏交流,学生觉得乏味、枯燥,课堂内容成了“催眠曲”。

第三,理论脱离实际。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时,总喜欢用一种至善至美、纯而又纯的“道德理想”去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被蒙上了“假、大、空”的阴影,与实际严重脱离。学生们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考试前把各种原理、概念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后这些内容便被抛到九霄云外,考试就是背书背笔记,学生们戏称“背多分”。而在实际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则与所学的原理严重背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由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和谐发展、相互作用后产出的综合效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在如何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一)体学生之情,思学生之想,解学生之惑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解决他们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实效性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理论观点与现实材料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开学生的困惑,消除疑虑,澄清认识,让学生感到学了有用。同时,也应把教材中最基本的观点和当前社会的难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目前,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是“成什么才”、“怎样成才”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的成才目标、成才途径结合起来,关注他们的思想实际,做到体学生之情,思学生之想,解学生之惑,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大学生自身成才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师应讲究方法,在讲课前精心策划,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教育的形式乃至方式方法,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听,不愿意接受,无论你怎么去“教育”,也是起不了作用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与他们进行平等的沟通。教师在引导他们思考现实问题时,要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用“提问式”、“点评式”、“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加强学术研究,介绍前沿动态

在本课题调研的过程中,当学生回答“你认为老师有无必要把自己所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学生”问题时,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这说明学生对于老师的研究成果有了解的愿望。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接触信息广泛,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教师必须通过对前沿性、时代性问题的介绍和研究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把洞察能力、评价能力、鉴别能力等贯彻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事实证明,能够把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去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这样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但学习了理论内容,还能够在思维方法论方面有所收益。

(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精湛、师德风范好、人文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根本条件。正如《意见》所指出的:“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首先,教师要调整对待学生的视角,尊重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当今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独立感、自信心和好胜心,不愿意别人小看或轻视他们,不轻易接受教师的指令。一厢情愿的强迫、急功近利的“灌输”,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而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零效应或负效应。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除了课堂上的讲授言传,更要用态度和行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榜样,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沟通,指导学生自觉配合教学,共同完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其次,教师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作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备课和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如果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就很难做一个称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教书育人的表率”、“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做到使学生信,首先教师自己必须信,教师一定要在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最后,要大力推进教师在职进修。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旦从事教育,除非自己努力考取更高的学历,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一般高校较少为这些教师提供条件以使教师得到较长时段的校外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老本”亏空状况严重。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师的在职培训,实现了在职培训的立法化、制度化;进修目标的多元化、立体化;进修内容的多样化、系统化;进修方式与渠道的灵活性与便利性。所以,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来说,建立一套系统化、多样化、立体化的在职培训制度,已势在必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在时代和大学生的前面,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和信仰等方面的困惑、问题进行有效应对。当然,这还只能算作一种良好的愿望,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确有实效,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且时代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集思广益,开拓进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深信,只要未雨绸缪、充分准备、勇于探索、积极建设,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定会日益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7-10-11

标签:;  ;  ;  ;  ;  

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