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土地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探讨论文_单媛媛

高沙土地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探讨论文_单媛媛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利服务站 江苏如皋 226500

摘要:如皋市高沙土地区土壤沙性大、粘着力弱,汛期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部分农田基本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长期运行后老化;河坡管理不善,人为乱垦乱种乱建,植被被破坏,弃土乱倒乱弃。致使河坡坍塌、河床淤积,恶性水生植物滋生,引、排、蓄能力降低,环境恶化,给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水土流失已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采取一系列工程、生物、农业及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能有效解决高沙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关键词:高沙土 水土流失 防治 措施

一、水土流失危害

我市虽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以堆积为主,从区域地貌观点来说显不出水土流失问题,但是从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角度来看,沟、河坡仍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侵蚀形态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表现为面蚀和沟蚀。

(1)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壤肥力。在雨滴的击溅作用下,泥沙随田间地表径流流入田间沟系,沟边和沟坡因暴雨冲击形成的径流也流入沟系。在暴雨的反复作用下,耕作层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细土粒流失,可溶性养分也随之流失,使农田土壤肥力降低。

(2)水土流失造成沟河淤积,引排能力降低。我市建立了以一、二、三级河道为主容量的河网,具有引水、排水、蓄水、调水、航运等多种功能,对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坡坍塌河床淤积,严重的地方河坡一蹋到底,枯水时无法通航,大大削弱了河道的引排能力。1997年6月,由于干旱再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全市70%的水稻面积栽插季节灌不上水。据如皋市水务局调查显示,如皋一、二、三级河道总淤积量高达2900万m3,占河道总容量的1/3,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年疏浚量都小于年淤积量,总淤积量逐年上升。

(3)水土流失造成沟河年年疏浚,水土流失增加了财政负担。由于水土流失,河道淤积严重,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沟河清淤土方量,国家、地方及群众投入巨大人力物力。

二、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1)河道护坡工程技术。平原高沙土地区河道河坡土质沙,粘着力弱,极易坍塌,采用桩拱结合的簿壁连拱无底板挡土墙对河坡实施护砌,遏制了河坡径流和船行波对河坡的冲刷。该工程稳定性好、造价低、施工简便,在该地区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沟河排水工程技术。高沙土地区地势高,常规涵洞排水落差大,冲刷力强,易造成河坡倒塌。中段跌井式排水涵洞是在涵洞中段设置一跌水井,将涵洞分成上洞和下洞两段,涵洞的高差在跌井处调节,水流经过跌井消能后有效地减少对河坡的冲刷。

(3)泵站进水池防淤工程技术。小型泵站进水池防淤堰是针对沙土地区河道泵站进水池极易淤积的情况研制的,是进水池与多泥沙河道衔接的弧形建筑物,其作用是既引水又拦沙。

(4)多边性立体植被护坡网技术。多边性立体植被护坡网是一种似丝瓜网格的网垫,质地疏松、柔韧留有足够的空间充填土壤,使植物的根系可以舒展生长,长成后的草皮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层坚固的绿色保护层。

(5)内三沟、外三沟工程。内三沟(墒沟、横沟、围沟)是指田间内一套沟系,外三沟(大沟、中沟、小沟)是田间排水进入河道的一套沟系。开挖好内、外三沟,做到沟沟相通,逐级排水,使径流能集中下泄,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生物措施

(1)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利用农田边、沟、路、渠旁进行栽树,可起到防风固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改变平原高沙土区面貌。树种以经济树种、速生树种为主,比如杨树、银杏、水杉等,并适当密植,一般东西方向间距500m,南北方向间距100m-150m,形成长方形网格状。

(2)河坡植树栽草。河坡植被主要以防风、固土为目的,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坡岸部位以乔木为主,发挥防风固岸作用;在青坎部位栽植用材树种或经济树种,以固土和增加经济效益为主;在河坡部位以栽植固土护坡的灌木或草皮为主;在河坡水面处栽植能防浪护岸的耐水植物。

3、农业措施

(1)合理种植,增加复种指数。植被能有效减少暴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高沙土地区采取“两旱一水,两年五熟”种植制度,不仅解决了高沙土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覆盖率,从而减少土地裸露率,减轻水土流失。

(2)合理轮耕技术。传统的常规耕翻方式(简称为常耕),有利于加深耕层,疏松土壤,翻埋秸杆,深施基肥,消灭杂草等功能,但常规耕作程序多、花工多、耗能多,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养分的耗散,特别是高沙土矿化率高,频繁的耕翻会加速有机质的消耗。连续少免耕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富集土壤上层,不利于作物根系向纵深发展。因此,采用常规耕和少免耕相结合的轮耕措施,可改善高沙土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抗冲抗蚀能力。

(3)水旱轮作技术。高沙土旱粮连作,不利于土壤养分积累,旱改水后,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设施,引江水灌溉,沉积红泥,改良土质。据测定1m3江水(灌溉渠水)中含红泥1.36kg,变幅0.74-1.88kg,种一熟水稻每hm2可沉积红泥12000kg,红泥中<0.01mm的物理性粘粒为42.9%,是高沙土含量的2倍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平整高沙土实行旱改水后,经过多年水旱轮作后,大大改善了土壤砂粘比例与理化性状。

(4)秸秆还田增肥改土技术。玉米秸杆还田对补偿土壤养分及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很好,高沙土地区如皋市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秸杆还田技术。

4、管理措施

(1)农田水利工程。由于“重建设,轻管理”,过去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往往在建后不久就失去其应用价值。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要抓好工程管理,建立管理体制,以乡(镇)、村、组为管理网络,层层负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保持水土。

(2)明晰产权,实施河堤河坡林业改革。由于宣传重视不够,群众认识不足,过去国有河堤河坡处于无人管的状态,要么荒废,要么被沿线居民乱垦乱种乱建,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改革。首先明确产权,收归国有,然后可以根据“谁承包,谁受益”的原则,与村、组、个人签订水土保持承包合同,也可以以竞标的方式确定管理责任人。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服从政府的统一安排,进行植树栽草,禁止在河堤河坡随意取土、倾倒垃圾、种植农作物。目前,全市国有河堤林权改革已全面实施。

结论:

在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下,水土流失问题将日趋明显,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因此,针对高沙土地水土流失状况,需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的法令法规以及设置相应机构,加强地方各级政府的协调管理和规划,从政策、经济和技术上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辉,张金池,朱丽珺,毕峰,杨聪.不同降雨条件对江苏高沙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03):149-152.

[2]金兆森,陶涛.江苏省平原沙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及其作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5(05):123-125.

[3]陈青海,张日华.沙土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途径的初步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1986(02):22-24.

论文作者:单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高沙土地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探讨论文_单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