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屏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535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4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甲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明显多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1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polypoid lesions and security. Methods In this study choose in January 2014 - January 2016, our hospital 47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polypoid lesions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USES the traditional open operation for treatment,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b,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Results The first division of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han in group b, the data is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polypoid lesions treatment, its effect is obvious, the security is higher,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应用阶段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4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4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23例患者,乙组24例患者。甲组12例,女11例,患者年龄在23~67岁,平均年龄(40.2±2.5)岁。乙组男14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22~68岁,平均年龄(38.2±2.9)岁。两组患者年龄在年龄和性别等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甲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按照手术流程进行。
乙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要禁止饮食,采用超声进行检查,对胆囊底部进行定位,适当做出标记。此外进行消毒,选择高位硬膜外麻醉或者气管插管进行全麻,取头高足低左倾斜位,在正中部位做出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保持压力在13~15mmHg。而后需要穿入10mm的套管,置入腹腔镜后观察腹腔内情况,确保胆囊形态、大小和周围脏器是否粘连。同时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和胆囊底最近处插入5mm的套管,成功插入,胆囊不存在损伤后,解剖胆囊三角区,明确胆囊管、胆总管和胆囊动脉,做好止血工作。穿刺结束后采用可吸收线适当进行缝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持续或者间断吸氧,术后采用抗生素,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1]。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明显多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0%,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2%,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指的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病变总称,主要是由于胆囊炎炎症引起的,多数情况下病变症状和慢性胆囊炎类似,基于该病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具体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2]。
医疗水平的提升,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有所增加,主要的检出疾病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常为单发,主要出现在胆囊颈部和体部,有较大的息肉直径,能够快速生长,在病理上常显示为异样高柱状上皮细胞。炎性息肉主要是炎症刺激下的一种肉芽肿,主要成分为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和慢性炎症细胞。经过研究,胆囊息肉样病变能够出现恶变,应及时预防并快速切除,并在早期诊断中快速根治。
胆囊息肉样病变会出现恶化的现象,因此需要尽早进行切除治疗,起到根治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技术得到了提升,基于其特殊性,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按照要求进行治疗[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范围比较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针对其特殊性,医护人员必须按照流程要求进行处理,掌握Calot三角区域结构变化,掌握胆管解剖变化,确定病变后进行手术操作。对于大块组织需要进行精细解剖,对于不明的血管管道不能轻易结扎,进而减少胆管损伤。人工气腹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会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在行手术治疗中,应保证围手术期处理的规范性。如果患者患有严重的胆囊炎症、胆囊管很短时,要选取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进行治疗。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走行的编译,提升了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出现的几率,更加清晰的分辨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关键。
胆囊动脉数量和位置是不确定的,变异性比较大,手术过程中要引起重视,小心进行操作,保证胆囊床的完整性。此外手术阶段要适当调整腹腔镜的角度,保证手术视野清晰[4]。针对三角周围走行以及相互之间的解剖关系,要重点分析与理解,能够在手术操作中,离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使用剪刀锐性离断,防止出现热损伤。在手术中,医护人员应对腹腔镜的角度和气腹压力进行有效的调整,使术野更加清晰。如果遇到出血等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迅速使用吸引器吸静血液,找到出血点,快速准确止血,整个过程应避免出现盲目电凝或夹闭情况,如果无法超出出血的位置,要立即进行中转开腹。
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明显多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胆息肉样病变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其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中优势显著,患者对其满意度比较高,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12):43-44.
[2]赵磊.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3,09(01):1399-1400.
[3]刘连宝,孙庆磊.应用腹腔镜胆囊息肉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1(12):384-385.
[4]马灿业,李宝金,廖坚松,范少峰,易志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术后康复情况[J].实用医学杂志,2016,12(01):1979-1982.
论文作者:彭先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胆囊息肉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