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系列相关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策略,并分析其在临床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针对所分析的护理风险因素而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精神科科内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整个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策略,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护理措施
引言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风险管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是目前精神科患者护理的重要手段。护士是临床上的一线工作者,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病情不稳定、性质复杂,更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使护理工作较为繁重。目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实施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风险已成为社会、患者及医护人员关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知识欠缺、观察不细致、缺乏责任心等容易暴露风险意识薄弱,导致意外事件发生,为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安全、防患于未然,该文通过在精神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控制方式,防止发生意外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管理措施,使护理风险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降低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意外风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2019年收治的需要进行有效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200例,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中,原发性精神疾病患者占68例,外伤因素所致的精神疾病患者占52例,因相关环境因素所刺激产生的精神疾病患者占8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8~82岁,平均67.24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精神疾病严重程度、自伤或者致他伤的发生例数、患者的自我意识状态、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我科内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对于患者的病情记录,饮食方案的协助制定,患者的体育健康锻炼方案制定等。观察组患者则首先针对于常见的易引发相关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分析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精神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
(1)科内管理方面的问题:精神科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更为严苛的科内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将这一套适行的制度贯彻下去。如此,方能保证科内相关合理政策有效执行。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参考科内的文化氛围以及个人的能力因素等。(2)护士的因素: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及工作经验,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对于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全意识缺乏,进而增加了发生相关安全隐患的风险。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加强责任感的培养,减少因工作因素的失误而产生的不必要事件发生。(3)精神科患者本身因素:精神科患者由于精神认知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会出现一些对于自身以及他人的社会认识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4)特殊药物治疗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用药,而引发的继发于并发症问题也是精神科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物品、环境设施因素物品保管不当: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讲,正常可以使用的工具都可能成为患者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一些工具。比如可能常用的剪刀、消防工具、病房内桌椅板凳等。(6)患者家属因素:部分患者家属不能够充分认识精神疾病患者所面对的安全意识缺乏问题而引发的由家属为源头的不良事件,如家属自带的相关危险品为导火索。
1.2.2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疾病患者的自身因素是精神病的主要因素,由于意志、情感、行为异常,常常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低,因此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每个部门都应在监督中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风险的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未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护患沟通不良,缺乏责任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引起的护理纠纷,造成护患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它的发生因素有:社会因素、医院因素、患者因素。而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表现:服务态度简单粗暴、缺乏沟通技巧、综合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必然会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甚至产生反感或不安情绪,并可能引起纠纷。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识别、评估,以最小成本获得正确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风险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护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礼仪以及沟通技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强化护士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查对制度及执行医嘱,完善护理监督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总结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提高精神科临床管理的满意度。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中,首先要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有专人负责,及时发现风险事件和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持续的风险意识培训,每次的护理风险教育项目开展之后必须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和监控,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制定完善风险管理计划及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须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建立护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了解护理风险知识,增强护理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将危险或可能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精神科患者的心理问题也是在整个护理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患者对于安全意识的缺乏是患者本身疾病所导致。但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意识多能有一定的自主。而此时,患者的主要问题便就是心理隔阂的问题。打开患者心理隔阂的有效方法,便是增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消除患者对于治疗的不信任。
2结果
通过最后的临床实际对比发现,采取针对相关风险因素所制定的护理策略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较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明显下降。同时,在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精神科患者为一类较特殊的群体,影响其安全的因素也较多。为此,制定针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有效护理策略,应该首先对于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制定针对性措施。在整体的护理对策中,我们增加了对于预案的演练以及分析、安全教育以及相关知识培训、对于患者的深层次交流等。而根据我们实际的研究发现,采取针对有效风险分析后相关护理策略的观察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较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20%有明显的下降。且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9%,较对照组的78%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策略,可以起到很好地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雪丽.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438-3439.
[2]孙瑞莲.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80-82.
论文作者:赖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精神科论文; 因素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事件论文; 发生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