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直接关系到电能传送的质量以及效率,同时对电网的整体稳定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重视输电线施工中对路径的选取。本文综合阐述了输电线在路径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在特殊条件之下如何进行路径的选择,对于选择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输电线的抗干扰能力,进而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线路;路径选择;基本原则;问题探究
引言
电力线路设计中路径的选择应综合气候、地形、地质、地貌等条件加以衡量,确保线路选择具备经济性、稳定性等原则。其次,对于杆塔的选择也应综合分析。采用合理、经济、运维简便等理念,满足电网技术先进合理,安全有效。促进现代电网安全运行。
1电力线路路径设计现状
近年来,供电需求不断增加,新建线路不断服役,与已有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相交融,造成新旧电力线路混合在一起,对于整个电力走廊的规划起着制约作用,并出现了很多显著的设计电力线路路径问题:(1)很多电力线路路径设计时受已有及规划设施的影响和走廊的制约存在绕远的状况,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电能浪费和线路本身的投资增加。(2)电力线路网络结构缺乏科学性,很多地方只是简单进行线路规划,但新老电力线路更替时打乱了线路规划,造成电力线路网络结构太复杂,管理难度随之提高。(3)电力线路设计人员在设计电力线路中,没有实地深入考查有关条件,造成电力线路设计流程太简单,对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周全,如没有对当地地质与气候情况对布设线路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在接受任务之后,就需要严格考查沿途地貌地形,尤其应充分结合电力系统的整体供电规划,不但考虑当前供电需求,还要兼顾远期线路改造接入的可能性和便利性。电力线路路径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制约着配电网整体配电能力的提高,需要妥善解决。
2电力线路设计路径选择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输电线路在路径的选择上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中第一个因素是技术方面的因素,第二个因素是经济方面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完成线路的路径选择所需要最少的成本。除此之外,线路在路径的选择上还需要综合的顾及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同时对于选择的路径之后不能对当地的建筑等造成一定的威胁。基于上述的论述,电力线路的路径在选择的时候依照的基本原则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四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把实际的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同上述的两个制约因素相互融合,从而在实现后期简单维护的基础之上,能够合理的完成施工任务;第二个指标是尽可能的选择地势良好的路径,不能出现较大的转弯路径,同时尽可能的躲避悬崖、较宽的水域等环境;第三个指标是在路径的选择过程中绕开居民住宅区、高层建筑物、茂密的森林和绿化设施等,这样一来能够保障线路的通畅;第四个指标是如果上述的指标不能同时的实现,那么在选择路径的时候要选择最短的路径设计,同时使得周围的环境对输电线路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3电力线路设计中线路路径选择问题探究
3.1电力线路设计
电力路径的选择中常分为两个方面,即野外选线、图上选线。其中,实际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若干路径方案,再收集有关资料开展野外勘察工作,在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相关部门协议书后,择优选择最优路径方案,获取上级部门许可后,再进行野外选线。经过以上环节后,最终确定一条路径,开展地质勘查、线路分析、杆塔定位等后续工作。
3.1.1图上选线
图上选线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多条路径方案。在图上选线过程中应基于经济性原则,综合分析线路总投资等成本,以成本最低原则合理分析。
3.1.2野外选择
图上选线工作结束后,进入到野外选线阶段,对图上选线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该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绘制出来的线路落实到具体工作区域内,并进行有关标志的埋设。路径选择过程中最好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电力线路杆塔定位
3.2.1杆塔设计原则
线路工程中,杆塔需具备较好的轻度与稳定性,以及抗撞击、抗裂能力。同时,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其经济条件,美观以及实用等角度酌情分析。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原材料,其中,底盘、卡盘、拖线盘等均为杆塔设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钢筋混凝土施工环节中,应保证与地基相对平衡,主柱以及底板均在规定范围内。
3.2.2平面与断面图
线路选择工作结束后,进入到测量工作阶段,为施工设计及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与参考资料。测量工作中主要包含线、平面、断面测量。定线测量:根据所选线路,将起点、转角点、方向点利用标桩进行固定,再测量路径实际长度。平面测量:针对沿线周围10米左右,绘制出带状区内的地貌、地形,为定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断面测量:包括纵断面与横断面测量。纵断面为沿线路中心线测量断面各点标高,绘制图纸,为杆塔定位提供依据。横断面测量为垂直线路方向地面坡度大于1:5,或起伏较大的区域,将横断面截图加以绘制,为杆塔提供最大风偏安全距离的计算数据。纵断面截图绘制时,根据线路实际情况加以区分。当线路起伏不大,处在丘陵地带时,水平距离比为1:5000。标高为1:500,山区或起伏较大的地带,横向1:2000,纵向1:200(普通情况下)。
3.2.3杆塔室内定位
以最大弧垂模板在平面图上设置杆塔位置,便是其室内定位。杆塔位置是否得当,将对整体线路建设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考虑在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下,导线中任何一点均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在丘陵及山地中对杆塔定位过程中,以最大弧垂模板为工具,保证定位档距在有效范围内。常先对转角、耐张、终端以及跨越等特定杆定位,再利用最大模板沿平面图确定直线杆塔位置,根据图上位置计算出耐张段的代表档距,最后计算导线应力。以km为单位。以此方式将所有直线杆塔进行定位工作,直到最后一段耐张力排完结束。
3.2.4杆塔室外定位
室内定位工作结束后,整个线路的杆塔位置形式基本确定。此时,进行室外顶杆桩定工作。室外定位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丘陵地带、山区地带、地质复原地带、起伏较大区域等,为实现室内外勘察资料相一致,应对立杆之处严加勘察,根据纸质材料详细核对。若其中存在出入,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图纸位置适当修改。与此同时,为确保室内定位准确无误,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补测工作,对地面横断面图加以核对、线路转角数加以核对、以及对重要跨越栏中的地、物距离最小档档距加以核对,为室内定位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3.2.5定位后的校验
首先应对杆塔荷重条件、垂直档距、水平档距等条件进行校验,保证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其中,水平、垂直档距在定位图中便能够测量出,但垂直档距为最大弧垂时的数据,必要时应将其换算成气象条件下的有关数据,并检测其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其次对直线杆塔摇摆角进行校验,以及进行上拔校验等。确保杆塔线路设计符合安全稳定原则,满足有关设计标准。
3.2.6提高线路抵抗环境的能力
在相关的设计工作者进行输电线路的路径规划的时候,有必要对实际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与熟悉,然后依照不一样的数据信息进行区别的电气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输电线路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有时候特殊的地质条件对高压输电线路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干扰,基于此,在对确定好路径的时候保证输电线路的质量和恰当的型号是十分有必要的。
结束语
电力线路工程建设需要较大的投资量,具有施工工期长和难点多的特点,从前期的设计施工到使用再到后期的运行维护,整个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及综合性,选择出最优的路线方案,对于电力线路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青云.电力线路设计中如何进行路径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7(33):158+160.
[2]欧阳文庚.电力线路设计中线路路径选择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27-28.
[3]李爱明.输电线路设计中路径与杆塔型选择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101-105.
论文作者:海青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杆塔论文; 路径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线路论文; 工作论文; 测量论文; 图上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