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生活污染加剧,禽畜养殖污染日趋严重,农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大。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逐渐向乡镇和农村转移,工业污染排放也逐步由城市转移到乡镇,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农村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必须知识农村乡镇城镇化进程中的环护工作。
关键词:乡镇环保;困境;对策
改变乡镇政府农村环保角色的矛盾状况,迫切需要乡镇政府转变发展理念,探索适合乡村特点的环境治理模式,推动乡镇经济与环保同步协调发展,开展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立法进程,加快乡镇环保制度建设。
一、乡镇环保机构发挥的作用
1.1日常环境监管
实践中已经建立的乡镇环保机构可以发挥执法半径小、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对乡镇农村的企业污染源,规模化禽畜养殖面源污染等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针对企业污染源,一旦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超标排污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情况,能够经乡镇环保机构简易处置的可以就地、及时处理,不能立刻处理的也可以要求污染企业停止污染行为,现场调查取证,在短时间内汇总上报。乡镇环保机构作为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延伸,对于农村污染源而言是一种环境执法震慑,通过日常环境监督巡查和环境质量监测,有助于从源头遏制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减少因环境污染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安全威胁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1.2环保工作的上传下达
乡镇环保机构位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线,一方面是政府和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落实环境法律政策,开展统一专项行动的执行机构和有力武器,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突发环境事故进行及时的上报,方便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迅速反应,高效处理。乡镇环保机构在实践中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使得地市环保主管部门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农村环境数据,了解环境法律政策的落实情况,获取改善环境质量的意见建议。对于基层群众而言,乡镇环保机构能够宣传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尽快化解因为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处理乡镇环境问题的信访举报,
二、农村乡镇城镇化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地方领导环境意识淡薄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小城镇领导常存在重政绩轻环境保护的思想,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尤其是乡镇政府对小城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各项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个别领导强调“工业强镇和商业强镇”,但对“环境兴镇”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扩大建设规模、不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量,结果造成林立的楼群被垃圾包围、居民对聚居环境怨声载道。
2.2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村融资渠道有限,环境保护资金匮乏,因此,基础设施呈现出薄弱的现状。在环卫设施方面,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农村环卫设施不全,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机构,没有垃圾处理厂,许多村镇公共场所甚至没有垃圾桶。可见,投入的不足,环卫设施的不健全是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一些小城镇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不能相应配套。由于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有些地方较为严重。
2.3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很多小城镇的环境管理主要存在着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资金投入不够,监测、检查设备技术落后等许多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农村乡镇城镇化管理中就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多头管理,遇事互相推诿的现象经常发生,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资源,没有形成对环境管理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在面临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时,不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使得很多地方环保机构往往面临两难困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另一方面,又要受同级政府的领导,维护政府部门的利益。而政府部门一时的利益考量与法律法规有可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政府部门往往会偏重于追求经济发展和政绩,而忽略后者,于是便出现了以下情况:在农村乡镇城镇环境保护管理上往往规划不力,行动迟缓;在环境治理上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最终导致农村乡镇城镇化进程中环境管理缺位,污染加剧。
2.4城镇规划存在盲目性
当前,我国的农村乡镇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很多误区,重开发、轻规划,即在城镇开发建设前没有一个明确详细的规划方案,从而导致小城镇规划布局不合理。小城镇规划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编制规划时,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节约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标准放得过低,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投资环境的改善上做的工作不够细致。第二,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加强。不能高标准地要求建设,导致农村乡镇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受到影响,相应的,在生态安全方面的规划也会匮乏。第三,规划在城镇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到整体的发展建设中。诸如工业区的选址、居住区的位置、旧城区的改造等没有统筹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不合理的规划导致了大量土地被浪费,资源过度开采,垃圾污染严重,从而造成很多的生态安全问题。
三、乡镇环保机构完善策略与前景分析
3.1创新健全环保机构,将环保工作推向农村
乡镇环保工作站将完善环保末端机构建设,开创乡镇环保机构从无到有,使环保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环保机构向乡镇延伸,形成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对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这将与现有的环境监察大队城东、城西、城区、建筑施工、应急中队形成完整的全县环境保护执法监管网络。
3.2将有力推动环保生态创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协助各村镇深入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的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引导和推动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镇实现生态村、生态镇目标,辐射和带动全县当前生态县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
3.3可深入基层,亲临一线,提高监管能力
各镇环保工作站可以派专人在辖区企业驻点,专门督促企业开展环保工作,这将全面提高现场执法频次和日常现场监管力度,能够实现对各类污染源排污状况“说得清”,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落实环保措施“管得住”,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得成”。
3.4倾听最真实的民意,为民排忧解难
充分发挥职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履行岗位职责,受理辖区群众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访。只有身处一线,才能听到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最真实的呼声,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将环境监察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街道、乡村和社区,环境监管的“无死角、无狭缝”或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中“部门管得着看不见,乡镇(街道)看得见管不着”的突出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才能得到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结语:
乡镇环保机构所具有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执法职责,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乡镇环保机构设施配置标准,明确并落实设备及用车等硬件需求,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从而保障乡镇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凌翌:成都设立乡镇环保机构317个乡镇年底全覆盖[N].成都日报。2014-10-21(010)。
[2]梁康康,张龙江:探索建立“技能服务型”乡镇环保机构——补上农村环境治理链条的“最后一公里”[J].环境保护,2015(09):51-53.
[3]刘世昕:基层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大幕拉开[N].中国青年报,2016-09-23(001)。
论文作者:王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乡镇论文; 农村论文; 环境论文; 机构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工作论文; 城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