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分析
落叶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它枝繁叶茂、树干笔直、生长速度快、木材坚韧,是造林、用材的常用树种。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为大范围培育、种植落叶松奠定了基础。应当在全面了解技术要点的基础上,结合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结合落叶松本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落叶松的优势。
1落叶松育苗技术要点
1.1落叶松的种子处理技术
落叶松的种子包在球果当中,种子呈灰色斜卵圆形,种子的筛选、晾晒、浸泡等处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对种子萌芽及幼苗均有直接的影响。合理的种子处理工作能够提升落叶松苗期的抗病虫害能力。通常情况下,通过使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浸泡的方式来进行消毒,高锰酸钾和水的比例为1:200左右,通常浸泡的时间约为3h即可,不可浸泡过久,以免高锰酸钾对种子萌芽产生消极影响;但也不宜提前取出种子,以免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在种子经过消毒之后,即可使用温水对其进行浸泡催芽,水温应保持在40℃,浸泡时间在24~36h之间。在此期间,可以同步进行挖坑作业,选择背风向阳、温度较高的位置并进行标记,发芽坑下挖0.5m左右即可。发芽坑挖好之后,将浸泡的种子放入坑内,并使用塑料膜密封处理发芽坑,结合当前的气候条件为种子提供温度、湿度稳定合理的环境。此后,应以天为周期翻动种子,观察种子是否裂口,若1/3的种子裂口,即可进行播种。
1.2落叶松的整地技术
为了给落叶松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应当对预种植的区域进行整地处理。应调查研究当前的土质环境,结合落叶松所需的营养物质、土层厚度、硬度等对土地进行处理。实际上,一些地区的土壤环境无法满足落叶松的要求,不适合种植落叶松,整地是建立在落叶松能够在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及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基础上。将落叶松种植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营养丰富、土质疏松、偏酸性的沙壤中,能够给落叶松一个较佳的成长环境,有助于落叶松的健康快速成长。翻地作业应提前于种植1年进行,通常情况下,翻地的深度在30~40cm,翻地的同时应施肥土地,肥料的投放量约在750kg/667m2,在工作实践中应结合土壤、土质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在播种作业展开之前,应进行硫酸亚铁溶液的调配和喷洒,以提升土壤酸度,创设适宜落叶松生长的土质环境。对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言,冬季较为寒冷会将土冻住,不宜进行以上作业。能够使落叶松发芽的温度约在9~14℃之间,应选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播种作业。在种植时,可以提前将种子和细沙按照l:3的比例混合,并使用覆盖细沙土及草帘的方式来保持温度,以提高幼苗的出芽率。在半数左右的幼苗出芽之后,即可选择早上或晚上将覆盖的草帘掀掉,并对苗床进行适量浇水,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1.3落叶松的苗期管理技术
在种子发芽之后,育苗期间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苗床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控制,在幼苗出土发芽之前,应当及时补充水分,着力避免苗床干裂。应注意的是,一次性补水量不宜过多,可以增加浇水次数,减少浇水量,或使用滴灌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在幼苗出土之后,可以适当减少浇水的次数,结合落叶松幼苗所需增加浇水量。此外,幼苗不宜被阳光直射太久,避免幼苗由于曝晒受伤或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使用搭设遮光棚的方式,在苗床的上方位置阻断一部分光照,使透光度保持在60%左右,主动创造适宜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应注意的是,不少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春季温度并不稳定,且春季气温较低,应对幼苗进行合理的保温处理,结合实际的气候条件,制定出降温的应急处理方案,避免幼苗受冻,阻断其健康成长。在部分幼苗已经长出5片以上的针叶之后,应查看及分析幼苗整体的生长情况,在成长情况不均衡时,应进行间苗处理。间苗时,要控制幼苗的株距,将密度保持在700株/m2,并对病、弱、残苗进行处理,保留长势较佳的健康苗,为每棵幼苗都预留好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在幼苗成长一段时间之后,应当结合其长势进行二次间苗,将密度保持在600株/m2左右。间苗的同时进行除草,尽量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将落叶松幼苗之外的所有植物除去,减少落叶松的竞争压力,避免其他植物抢占生存空间及土壤养分。在幼苗状态基本稳定之后,可以结合土壤的透气性及透水性进行适当的松土处理,应小心作业,以免对幼苗的根系产生伤害,影响幼苗的后续生长,使幼苗生长在温暖、湿润、松软、营养丰富的土质环境当中。
2落叶松育苗造林具体方法
2.1选地及整地的工作
在进行育苗技术的应用时,应结合育苗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技术手段进行转化和使用。选地和整地是育苗造林的基础部分,只有建立在科学的选地和整地的基础上,落叶松幼苗才有大批量健康成长的可能。落叶松长成后,具有高大、坚韧且枝繁叶茂的特点,但其种子的个头较小,在前期种植时需要和细沙进行混合,而且幼苗成长初期较为脆弱,容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对于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具有一定的要求。总的来说,选地应根据土质、气候、交通和排水等因素来进行判别,择优选址。在确定选址后,即可进行整地,提前整地为种植预留时间,保障土壤能够得到全面精细化的处理,能够满足苗木所需的透水度、透气度及酸碱度。
2.2种子处理和播种工作
种子处理和播种工作是保障落叶松质量的关键时期,本阶段主要的技术要点为种子消毒和催芽工作。其中消毒作业应当注意的是高锰酸钾溶液的调配,由于落叶松种子消毒所需的溶液浓度相对较低,应当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消毒作业完成之后,应当冲洗掉遗留在种子上的溶液,并将干净的种子进行温水浸泡。在进行种子量的控制时,应当结合发芽的概率进行种子量的选择,发芽率在40%~50%,种子量应保持在6kg,发芽率高于50%,需要結合发芽情况相应地减少种子量。播种完成之后,应当对幼苗及苗床进行保温处理。
2.3苗期管理和造林
苗期的管理和造林工作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除草、抗病等。苗床应始终保持湿润、温暖的状态,利用合理的温度进行催芽,后期的追肥作业应在苗木的成长期进行,可以使用尿粪类肥料也可使用氮磷肥,应根据苗木的实际表现及土壤的营养状态选择适宜的肥料,为落叶松的健康茁壮成长奠定良性基础。在造林阶段,应当结合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移植,确保苗木的根系不会在移植、运输的过程中受到伤害。起苗的时间以春季为宜,在苗木落叶之后进行,应保障土壤的湿润度,将株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3结语
落叶松在前期的育苗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通过技术的透彻掌握及灵活应用保障落叶松质量。在进行造林和育苗的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好技术要点,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幼苗创设适宜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志红 王慧君 华北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预经济.2019(8)
[2]张喜红 落叶松的育苗及抚育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8(3)
论文作者:范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落叶松论文; 幼苗论文; 种子论文; 作业论文; 技术论文; 土壤论文; 苗床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