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技术学校创业教育课程_创业论文

论职业技术学校创业教育课程_创业论文

论职业技术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学校论文,教育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教育目标都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达成程度。因此本文就创业教育课程的有关问题展开论述,着重分析与论述创业教育课程应当具有的特点以及课程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一、创业教育课程应当具有的特点

创业教育既然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业素质的人,那么,创业素质的培养就应当成为我们的教育目标。作为创业教育基础领域的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强化个人的创业态度,培养创业精神上,在高年级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维持生计的技能。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课程开发者应当有这样的意识:自信、创新、冒险、富有挑战精神、能够容忍不确定性是创业者个性特征中的核心品质;学生是潜在的创业者;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意识形成与创业情感激发的过程,以祛除那些妨碍自尊、自信、冒险精神及主动性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将这些创业潜质从青年人身上挖掘出来。

由于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所营造的创业环境也就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方案也必然有所不同。创业教育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

创业教育比其他教育更需要获得对社会的认知,社会实践性也更强。这是因为创业教育目标产品之一的创业者,本身就是一个在周围环境中不断寻找猎物的猎人。他们研究周围的环境、检验它、分析它,看看社会需要什么,自己又能做些什么。换句话说,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机会。作为学生,就必须向本地的创业者学习,看看有什么事情是已经做得很好的,社会还需要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学生可以观察社会的变化并在其中寻找机会。这要求教育者主动积极地架起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各种桥梁。

(二)以目标与成就为导向

由于成功创业者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他们的许多行动都受成就动机的驱使,先前的成就能驱使他们继续进行新的更好的探索,因此在创业教育中要明确各个教育阶段的目标,并期望学生也如此。在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中建立中长期目标很重要。假如所设计的课程只有长期目标,那么当学生发现自己离成功还很远时,往往会感到沮丧不已。因此,成功的创业教育课程应当能让学生经常取得看得见的成就。所设计的课程应当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短期目标,目标重点放在学生既擅长而且又有很大成功可能的领域内,以使学生具有较多的机会取得成就。必须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即他们是有能力的人、有潜力的人,能够很好地完成许多事情。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设定目标的重要性,认识到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使成就与目标变成他们活动的驱动器。

(三)强调创新

学校内的创业教育应当强调学生创业中的创新层面。激励他们主动寻找机会去做前所未做之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尽量迫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创业精神,而不是让他们懒散地寻求“复制”的可能性。

(四)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创业教育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当给教师以改进的自由。假如所设计的课程与参考资料预先完全限定死了,那么教师的创业精神也就不能充分地得到体现。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比较大,如果剥夺了教师对课程内容改进的权利,也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也会限制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多样性。对于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自由,让他们能够灵活地根据教学实际对课程内容予以删减与修改,这本身也给教师提供了体现其创新精神的广阔舞台。

(五)突出机会教育

创业教育课程应当特别强调“机会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因素会导致机遇出现、如何发现机遇以及如何对它进行评估。机遇在创业成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人甚至把机遇看作是创业的基本成分,认为没有机遇就没有创业。不知道如何发现、评估与利用机会的人成不了成功的创业者。因此,要使学生了解机遇的本质特性,了解导致机遇出现的因素,知道机遇出现的先兆,知道如何发现机遇以及如何评价机遇等。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模式

课程结构往往体现一种教育观念。既然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将来能在社会上创业的人,那么我们就应当努力使所设计的课程方案与创业过程的特点相一致。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环境具有极其明显的非结构化与高度依赖个人体验的特征。然而,创业活动本身所要求个人具备的大多数知识与能力,其形成又可以以结构化的课程完成。因此,创业教育课程应当体现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并存的特点,最佳选择是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逐渐过渡。在结构化的一端,其课程特点接近传统的学术性教学;而在非结构化的一端,个人的创造性成为对创业成果和计划形成的批判性变量。创业教育不仅应传授并训练学生“创业技能(entrepreneurial know-how)”,还应教给学生“创业社交技能(entrepreneurialknow-who)”。遗憾的是,过去的课程中没有很好地开发相应的课程。为此,Ronstadt提出了一个创业教育课程模式(见图1)。

图1 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模式

结构化

事实和概念讲座 事实和概念

案例讨论

课堂访问者

技术性能力→(指参与教学的有关专家和创业者)→社交能力

风险(小组)评价

个人风险企业可行性计划

(小组交流网络)

非结构化

资料来源:Calvin.A Kent(1990),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urrent developments,future direction,Quorum Books P80。

Ronstadt这一课程结构模式重点从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内容两个纬度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结构作了深入的思考。其最大的突破是他注意到了在80年代初为其他创业教育者所忽视的社交技能,并突出强调了它在创业教育中应占有的地位。现在一般认为Ronstadt的课程结构模式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课程结构,并为国外许多创业教育机构采用。但本人认为,该模式比较适用于较高年级的课程安排,若考虑在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实施创业教育的话,则该模式应当修正为:内容上从意识与个性特征到技术能力到社交能力;教学与课程组织上则由非结构化到结构化再到非结构化。

三、创业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

(一)关于教学

1.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体现多种教学风格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各种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力量,并将他们无限的精力引导到创新行为上来。创新与灵感来自于多样性及差异性。为了满足学习风格迥异的学生的需求,为了使所设计的创业教育课程有效,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技巧与教学风格,使学生置身于变化多样的环境。

2.选用案例应注意多样化

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耳闻目睹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创业者也具有多样性,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教育水平与外形条件等等。要防止出现学生形成僵化的创业者模型,缩小潜在创业者的范围,从而对自己作出不确切的判断等现象。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选用各种各样的案例,多给学生机会去接触各种类型的创业者。

3.鼓励小组或团队活动

创业者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成功的创业者常常是那些与人共事能力较强或善于用人的人。因此,团队精神与与人共事的能力也应当成为创业教育的内容。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在小组或团队工作的经验,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分享成功、分担责任以及责任转换。

(二)关于教育环境

1.有利于培养创业精神

传统的教学环境是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偶尔也会变换一下课桌椅的摆法,但学生几乎在所有的时间内都在固定的教室内上课。总之教学环境缺乏新颖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期望创业教育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具有动力性的、非结构性的与思维多元的,那么理想的教学环境应当具有这些特点,有利于创业精神培养的教育环境应当是灵活多变的,具有可变性,并具有易于适应的特征。环境的变化应富有创新性,常使学生面临新的视角与新的情境。

2.有趣而又让学生感到兴奋

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本身应当具有创业精神。学生最好的榜样是教师,要养成学生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师首先就要以身作则。教师可以以富有创意的教学、新知识的传授及新事例的枚举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尽可能多地寻找新机会、产生新想法,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成就往往与教师的期望成正比。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有信心,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是有能力克服困难的,他们的梦想与希望是可以实现的。在设计创业教育课程时一定要谨记:希望、梦想、灵感及抱负本身就是创业课程的构成部分。对教育者来说,如何将这种精神耕种在学生的身上,并尝试用知识技能武装学生,以帮助他们成功,是一个挑战,也是值得众多教育者追求的目标。

四、创业教育课程运行模式

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我们一再强调创业教育主要以在现有其他教育领域内渗透为主,并不主张游离于其他教育而另外创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使它与其他各类教育争锋,因为我们确信通过一定的协调,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是可以相濡与沫,互相促进的。那么采取怎样的课程运行方式才能使我们开发的创业教育课程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好地实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呢?在此,我们考察一下世界上比较常见的四种课程运行模式。

(一)渗透模式

渗透模式即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现行的学科课程框架之内。结合各门学科特点将有关的内容和因素渗透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作为一种宏观运作方式非常简便实用。它既不打乱现有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秩序,又能够通过各学科中的渗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由于它是渗透到各学科中去的,因此具有非连续性、非系统性与目标指向不明的缺点。渗透模式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创业意识和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学科教学人员要有进行创业教育的意识。只有教师具备了创业教育意识才会有意识地挖掘教材的创业教育因素,并根据相关内容将创业教育目标列入教学。(2)要找准结合点。(3)要通过教育的点拨、渲染、提示、操作、试验,有机渗透。

(二)结合模式

结合模式与渗透模式类似。它是在某一教育领域将创业教育的运作纳入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框架中,结合校内外、课内外学生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进行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其运作的基本方式是以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校园与社会环境为背景,在实现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特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相应完成有关的创业教育任务和要求。这一运作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形成相对完整和连续的活动系列。结合的模式主要有:(1)创业教育与班级、团队活动相结合。(2)创业教育与各类学科兴趣小组的活动相结合。(3)创业教育与各类体育、文艺活动相结合。(4)创业教育与各类竞赛与比赛活动相结合。(5)创业教育与各类自我服务或公益劳动相结合。(6)创业教育与各类小发明和小创造的科技活动相结合。(7)创业教育与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勤工俭学活动相结合。(8)创业教育与野外活动、夏令营活动及军训活动相结合。(9)创业教育与各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复合模式

这既是一种创业教育的宏观运作模式,又是一种创业教育课程运作的模式。在宏观上,它将创业教育与某一领域的教育整体运行结合起来:创业教育的有关目标被纳入某一教育领域的目标体系框架,并占据一定的位置。在课程设置上,它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设计相关课程,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综合采用各类教育教学措施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是在原来的框架中进行的局部改变,而且必须与原框架相匹配。由于这种改变直接对准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一具有创业教育意义与价值的目标,因此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计划就具有明显的创业教育性质与特征。

复合模式增加了实训课比例,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将“创业实践活动”引进课程中也是多数学校的做法。复合模式除了在学科课程的渗透及与活动课程结合外,而且还有独立形态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还有具有创业实践意义的生产实践活动。

(四)融合模式(Integrated Model)

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及课程形态上与创业教育有较多的共性特征,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这与创业教育强调创业实践活动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模式只有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才能实施。这种模式要求创业教育从一开始就介入教育教学的主体,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学校整体运作方式,即在创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学校教育中的全部要素和整体过程进行全方位重新设计,使职业技术学校充分显示创业教育的特征与色彩。

笔者认为,渗透式的课程模式比较适合于创业教育第一阶段。因为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某些结构化的课程在短期内取得效果。通过在各个学科内渗透,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相同的认知:即了解创业可以是一种职业选择,每个人都可能创业成功等等,在四种课程组织模式中,它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应当是效果最明显的。

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可采用结合模式与复合模式。渗透模式中,由于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创业教育,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态度依赖性很大,因此教育质量有时无法保障。而在这两个阶段中需要使学生认识到创业技能并学到一定的创业知识与技能,这通常需要具有一定量的结构化课程,但是由于此刻学生只是将创业作为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多数学生在毕业以后可能并不一定从事创业,因此,此刻不宜进行以创业教育为主的全面系统的教育,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普遍适用而又对创业具有一定指导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创业意识的加强也是这一阶段的任务之一。因此,在职校低年级可以采用结合式,在职校高年级或大学可采用复合式。

融合模式适合于第三阶段以后的创业教育。可以是在高校举办也可以由行业或中小企业管理局及劳动部门举办。因此,这时创业教育已经有了自己潜在的教育对象:一定数量具有创业意向甚至是有创业思路的学生或成人。通过前三阶段的教育,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需要创业,他们需要获得进一步的更加具体实用而又系统的知识。

标签:;  ;  ;  ;  

论职业技术学校创业教育课程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